歡迎大家到此瀏覽我的

網頁

2014年3月15日星期六

初春城門水塘底

(注意:本遊記使用手機拍攝,相片品質稍為欠佳)

(初春城門水塘景色)

  日期:2014年3月15日(六)
  天氣:陰(

  是天午後天氣略為乾燥,踏足郊外。很遲才出發,故選擇環塘一圈。初春時期,雨量仍少。秋冬季水塘排水量持續多於流入量,故塘頗為乾涸,露出塘底。因城門水塘原址(1929年前)為村落(城門八村),故塘底甚至旁邊的郊遊地點都可現舊時村落的部分遺跡。原村民於上水、錦田、八鄉七星崗、大埔錦山及魚角、粉嶺和合石另建新村(見鄉議局《新界原有鄉村名冊》第45頁)。


  P1-2:下車了,旁有小食亭。



  P3:先沿一段樓梯上登至菠蘿霸自然教育徑。

  P4-5: 水位頗低。


  P6:教育徑中的涼亭。

  P7:離開自然教育徑,進入畔塘徑。

  P8:背後的針山。

  P9:此日所見,猴子較多。

  P10-11:白千層通道。白千層在城門水塘一帶很常見。


  P12:畔塘徑標距柱。

  P13:又見幾頭猴子。

  P14-15:有通道下降至塘底,即往下走。


  P16:水塘斜坡不同高度的「標記」。

  P17:塘底龜裂的泥土。

  P18-19:近水的地方可見沼澤,似是原有村落的農田。


  P20:坳仔此日穿了舊鞋,見前路有點「崎嶇」,還是回畔塘徑,到另一邊下降塘底,原來有水泥梯級路,方便不少。

  P21:原有田地遺跡及甚為殘破的田基。

  P22-23:原有田地遺跡,可見草苗。


  P24:水位很低。

  P25:石砌古道。

  P26:再前一段的古道,仍埋在水中。

  P27-28:回望。古道遺跡,十分清晰。


  P29:某段塘邊,佈滿石塊。

  P30:原有田地。

  P31:這處的泥土,雖龜裂,但可算「堅實」,兼長了零星草苗。

  P32:泥土層與前方的沼澤層。

  P33-34:一片沼澤地。


  P35:石塊也見裂開的痕跡。

  P36:塘中的小溪。

  P37-38:原有田基,石塊鬆散。


  P39-40:續前走。


  P41-42:塘中有溪,更有瀑布,嘖嘖稱奇。


  P43:塘中的溪。

  P44:石砌路在稍高處。

  P45:溪邊的破落梯級。

  P46:已被半掩蓋的石砌道。

   P47:這裡也有牛出沒。

  P48:白千層。

  P49:回望層次分明的初春水塘。

  P50:垃圾很多。

  P51:田野遺跡。

  P52:林中的長草地,應是廢田。

  P53:長著瘤狀物的樹幹。

  P54-57:張屋遺址已被改建成郊遊地點,田基數不少,以前應是梯田。




  P58:張屋遺址旁的樓梯,進入林中。

  P59:橋下溪流。

  P60:往鉛礦坳的支路。

  P61-62:七號場以前應也是一片田野,可見舂米臼。


  P63:被網圍著的一角。

  P64:半閒亭。

  P65:石造桌椅。

  P66-67:從桌椅旁經下梯級前走,又見大片田野遺址。



  P68-69:溪流。



   P70-71:田野及背後的白千層林。


  P72-73:時間不早,回畔塘徑,急走餘下的路程,林中間有狗吠聲。


  P74:下面的衛奕信徑,不遠處正是衛箠及畔塘徑的交點。

  P75:大帽山。

  P76:沿路的郊野地點很多,最少有十六個。

  P77:麥徑七段入口,由此要上登千六級至針山。

  P78-80:回到主壩。



  P81-83:續沿燒烤場旁馬路前往小巴站及欣賞陰天黃昏水塘。



  P84:城門上村的入口。

  P85-86:往小巴站的路上有猴群聚集,時而爭執,幸無驚無險,最後坐小巴轉地鐵回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