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高清石屋牛耳石。閒遊上窰文物館



  日期:2014年5月25日(日)
  路線:大灘-猴塘溪-老虎騎石-石屋山(481米)-嶂上-牛耳石山(425米)-北潭坳-鯽魚湖-上窰村-起子灣-北潭涌
  天氣:晴(

  此天天氣繼續轉好,雲量更少,藍天白雲加高清風景,象徵香港已踏入夏季;美中不足的是,上午部分地區有雷陣雨,更在起程前後出現,相信對部分山友「卻步」。

  行程在濕熱及微風中開始,故登石屋山期間頗為辛苦。幸好人在高地,風勢漸大,接近西貢半島的最高點,遠景幾近一覽無遺,身體隨之「還魂」。午後直降嶂上,品嚐豆花、豆漿及麵食,算奢侈了。嶂上高原及猴塘溪上游有三小村,只有嶂上村仍有士多一戶長住,其餘兩村(大磡、黃竹塱)都已荒廢。


  接著逆走麥徑三段,沿途風和日麗,接小路往牛耳石頂觀景去。經北潭坳及北潭郊遊徑,下降至鯽魚湖,並遊覽北潭涌群村之二:上窰村民俗文物館及起子灣村(另有北潭涌村、黃宜洲村及曝罟灣村,只有北潭涌村仍有人居住),因糧水幾近耗盡,在起子灣村末,未有再接小路往曝罟灣,回傷健樂園的飲水機盛水去。

  北潭涌為龍坑下游近海處,五十年代中,當地村民在龍坑下游修建「復興橋」,把北潭涌村及上窰、起子灣、黃宜洲村連接。由「復興橋」出發,經自然教育徑步行約十分鐘,就到上窰村。上窰村民主姓黃,清末自惠州黃草嶺遷來,燒製石灰為村內主要產業,大灰窰就在文物館旁,不少原居民已於半世紀前移居海外,部分村屋經復修後,現為民俗文物館一部分。往前走一兩分鐘,路過一排破舊村屋,乃天主教「聖母七苦小堂」,在1900年興建,該地村民大多信奉天主教,現為水上活動中心。

  P1:鑽石山站坐96R至大灘巴士站集合,車程約70分鐘。

  P2:攔路牛,要乘客下車親自把牠們趕走。

  P3:大灘巴士站。

  P4:大灘村,此時西貢極東部有雷暴。

  P5:大灘村一排新丁屋,正在建造。

  P6:大灘村旁河流。

  P7:溪上的小橋小屋。

  P8-11:沿大灘郊遊徑往猴塘溪。




  P12:路上間有水漬。

  P13-16:離開大灘郊遊徑,沿海下路往猴塘溪燒烤場及露營區。




  P17:眾人汗流浹背,在此小休一會。

  P18:在馬路最高點,接左面樓梯上山火瞭望台及石屋山。

  P19:往石屋山小徑,就在「路不通行」牌後。

  P20-22:西貢北「高清」風光。



  P23-24:對方高山乃蚺蛇尖。


  P25:赤徑口及東心淇半島。

  P26-27:老虎騎石山火瞭望台,網測站在瞭望台之上。



  P28:前方山脊乃我們要到的地方。可遠觀八仙嶺及大埔慈山寺觀音像。

  P29:路陷處的水坑。

  P30:在密林前進。路經山坳位,泥濘很多。

  P31:第一個目標:前方小山頂。

  P32-33:遠望大鵬灣。



  P34-35:蚺蛇尖。後面的隊員們緩緩的上山去。


  P36:走至小山頂,見石群,海拔約370米,象徵我們只餘約四分一上高路段。不少人在此小休一會。

  P37:西貢北海下灣一帶,可見塔門、赤洲、遠方小島東平洲及近處田野白沙澳。

  P38-39:八仙嶺、汀角及船灣淡水湖一帶。


  P40:對面的岩頭山。

  P41:回望,此時已近山頂。

  P42-43:石屋山頂在塔後。


  P44:大埔群峰及吐露港。

  P45-46:攀過斜位,到石屋山頂。


  P47-50:望向嶂上方向。






  P51-52:發射站及後方馬鞍山、西沙公路群村。


  P53:雲層。

  P54:荔枝莊。

  P55:船灣淡水湖及環湖徑沿途的山頭;遠方乃深圳梧桐山及鹽田。


  P56-57:黃竹角咀被擔柴山蓋著;可見印洲塘。


  P58:塔門及高流灣。

  P59:網測站及蚺蛇尖。

  P60:灣仔半島(前)、赤洲(左)、塔門(右)及東平洲(後)。

  P61:鹿湖峒及鳳凰笏山脊。

  P62:西沙公路。因雲層較低,如身處馬鞍山,可見雲海。

  P63:吐露港及大埔市區。

  P64:遠望沙田迎市鎮(?)

  P65:擔柴山。

  P66-67:積雲群。


  P68:沿紅色指示前走。

  P69:直升機坪。

  P70:十四鄉及榕樹澳馬路。

  P71-73:山頂上風景。



  P74-77:下降嶂上的沿途,某些路面像被燒過。




  P78:山溪。

  P79:記得某次露營,一行十人就站在這塊石頭上。

  P80-81:回望第二段下斜。


  P82:還有一段下斜,才抵嶂上。

  P83-85:末段下斜在林中,略為滑腳。



  P86-88:到達嶂上。



  P89:嶂上黃牛。

  P90:荒廢石屋。

  P91:午餐中--豆花($10)、豆漿($13)及腸蛋麵($27)。

  P92:牛牛在舔食「二手豆花」。

  P97:亦翻開垃圾袋覓食--幸好士多沒有牛肉或牛雜供應。

  P98:廁所旁的蜘蛛網。

  P99-100:長滿青苔的屋頂。


  P101:用作儲物的破屋。

  P102:士多老闆住所,應在閘後。

  P103:鋁罐群,誰來回收?奉勸大家,深山中請勿丟棄垃圾。

  P104-106:牛牛準備覓食、喝水。。。



  P107:士多旁之取水處。

  P108-112:嶂上牛群。





  P113:牛牛亦被同學的食物吸引。

  P114-115:五、六十年代的遊樂設施。


  P116:被「隔開」的女廁。

  P117:天色很美~

  P118-120:藍天下,牛牛在吃草。



  P121:流經嶂上村的溪流。

  P122:沿士多旁小路,經石砌小徑走一兩分鐘左右。。。

  P123-125:乃博愛學校原址,據說學校停用後曾被用作漁護署辦公室。



  P126:同學們正趕著收拾食物,防止牛牛「偷食」。

  P127:士多旁。

  P128-130:牛群仍在聚在椅旁。



  P131-132:嶂上山路四通八達--東往海下白沙澳,南往北潭牛耳石,西往天梯榕樹澳,北往石屋荔枝莊。


  P133-134:回歸六周年之日,「毅文」寫下兩首打油詩。


  P135-136:藍天下嶂上大草地。


  P137-138:溪流及沼澤地。


  P139:天梯近嶂上一段,因本月中持續降雨而被封閉。

  P140:沿「北潭坳」指示牌走。

  P141-144:燒烤場後,滿佈泥漿、積水。




  P145:三叉口。

  P146-147:下望西貢群島及龍坑附近的山谷。


  P148:上斜路段。

  P149:回望,高點乃畫眉山。

  P150:入林,路經M053附近。

  P151:遠望馬鞍山。

  P152:再上登幾級樓梯,乃麥徑、岩頭山及牛耳石山之十字交點。

  P153:右方乃牛耳石頂。

  P154:在牛耳石山頂,可觀鯽魚湖、西貢市中心、滘西洲、鹽田仔及黃宜洲。

  P155:馬鞍山及烏溪沙高樓。

  P156:萬宜水庫。

  P157:蚺蛇尖及大蚊山。

  P158-164:牛耳石山上風景。







  P165:蚺蛇尖。

  P166:太陽從雲間透出。


  P167:十字交點。

  P168:滘西洲。

  P169:回望牛耳石山頂(左)。

  P170:大灘村、黃石碼頭、塔門、高流灣、東平洲及深圳鹽田。

  P171:回望下山路。

  P172:北潭坳村。

  P173:一級級的下降。。。

  P174:到達北潭坳,大隊行程在此結束。

  P175:護土牆上兩頭唐狗。

  P176-178:進入北潭坳村。



  P179-180:村屋群及宗祠。


  P181:村屋前花園。

  P182:村後的荒廢田野。

  P183-185:近山處的田野較為沼澤化。



  P186:牛糞旁的高球。

  P187-188:積水田地。



  P189-192:藍天白雲下的「草原」。




  P193:直升機。

  P194:牛湖墩在後。

  P195:村屋及松樹。

  P196-197:私家遊樂設施。


  P198-199:離開北潭坳村,路經巴士站。


  P200:進入北潭郊遊徑,下降至鯽魚湖。

  P201:溪流水量不少。

  P202:開首是林蔭路。。。

  P203-204:忽然,景色非常開揚,更有疑被燒過的痕跡。


  P205:該處右方竟有支路,在此選左路,先登小段樓梯。

  P206-207:返回林蔭路,經左邊往大輋嶺墩的路口及一段之字形樓梯,到達管理站旁。


  P208-212:沿泥路及石砌古道,下降至鯽魚湖。





  P213:鯽魚湖村。

  P214:龍坑下游。

  P215:路經「發記士多」旁,依指示牌轉入「上窰、起子灣及黃宜洲村」。

  P216:龍坑下游,鹹淡水交界處。據說這裡算是個熱門婚紗拍攝地。

  P217:依水泥小徑走了約十分鐘,即到上窰民俗文物館。

  P218-219:村舍佈局。


  P220-222:飯廳。



  P223:各式容器。

  P224:農耕設備。

  P225:不同種類的耙。

  P226:昔日本地稻米的生長期。

  P227:門前對聯。

  P228-231:上窰村灰窰產業及文化概要。





  P232:回望屋外。

  P233-234:廚房。



  P235:「上窰村昔人風貌」短片,片長十分鐘。

  P236:一排屋舍。

  P237-238:村民亦有養牛、養雞。


  P239:上窰村碼頭。

  P240-241:上窰村其他廢屋,已嚴重破爛。


  P242-243:天主教堂--聖母七苦小堂(現為水上活動中心)。


  P244:天主教堂旁有溪流。

  P245:前走幾分鐘,可見已沼澤化的荒田。

  P246:起子灣村前廢屋。

  P247:起子灣村路。

  P248:村前海灣,對岸乃黃宜洲島,島上建有青年會青年營。

  P249:破舊村牌。

  P250-253:起子灣廢村,廢村屋末有小徑直通曝罟灣。




  P254:被薇甘菊包圍的電線杆。

  P255-258:上窰村的大灰窰。




  P259-260:保良局北潭涌度假營。


  P261:北潭涌的村屋。

  P262:沿自然教育徑返回復興橋。

  P263:這裡處鹹淡水交界,故有紅樹林生長。

  P264-265:龍坑下游。


  P266:有外籍人士帶同狗狗嬉戲。

  P267:復興橋。

  P268:橋下沙灘,有艘小舟。

   P269-270:龍坑上的復興橋。


  P271:鄰近鄉村的排水口。

  P272:橋上望龍坑。

  P273:傷健樂園燒烤區。

  P274:樂園內,亦展出一些香港出現的岩石品種。

  P275:遠足研習徑。

  P276: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前的水池。

  P277-278:黃昏巴士站。


  P279:巴士回程,行程完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