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馬屎埔的風燭殘年



  日期:2014年6月18日(三)
  地點:粉嶺馬屎埔村
  天氣:晴(

  這個地方,是擬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之一部分,一兩層高的寮屋處處,寮屋旁乃一片片大小與籃球場相若的田園、果園,有的已荒廢,有的仍在耕種。就在政府那種「強硬」風格下(註:政府那種強硬風格,對贊成者,乃「擇善固執」;對反對者,乃「一意孤行」,究竟用「擇善固執」還是「一意孤行」形容政府,大家心知),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極可能被通過,這片新界鄉郊地,也極可能快將消失。


  馬屎埔的名字,就因那個「屎」字,使之十分鄉土化,其實境內也有幾個類近帶「屎、尿、糞」等地方,例如「牛屎湖」、「馬屎洲」、三椏涌東面的「馬尿水」;至於較多人到的地方,名字已被雅化起來,例如「牛屎灣」變「牛池灣」、「糞箕托」變「芬箕托」、沙田的「馬尿水」變「馬料水」。不過,馬屎埔村仍然保留數十載前田園風格,小田處處,縱使靠近市鎮,村內環境亦能配合其名字。日後東北新發展區落成,普羅大眾不會接受如斯土氣的名字,「馬屎埔」這個名字勢成歷史。

  村口有個社區農場,售賣本地有機瓜菜和日用品,推廣有機及可持續農業發展,並讓遊人製作有機食品。得知農場於周三及周日下午開放,故當日中午下課後,隨即訪村觀覽,欣賞馬屎埔農田、石屋風光。不少荒廢的田野上,插著簇新的「私家土地」牌子,看來不少土地已落入大財團的手上。

  香港人口持續膨脹,公屋輪候冊上的人口增幅更為恐怖,三年間已升了一倍,也有不少「七、八十後」急於置業(這也解釋到近來推出的單位為何很快的被搶去,連偏遠的大澳居屋天利苑也錄百倍超購)。故此,興建更多新市鎮無疑是當務之急,東北新發展區也成「黑馬」,那裡以寮屋區為主,居民及祖先並未住滿116年,現行制度中並非真正「擁有」土地,乃歸政府所有,一旦日後用作發展,他們無疑是易於對付吧。換句話說,無論是幾年前才遷來的村民,還是上幾代祖先於115年前開始承傳至今的土地,待遇可是一樣的,隨時面臨收地之虞。原居民的田地,經濟原則下不少已變賣作貨櫃場、停車場、回收場甚至空地等,現行制度下他們可享多種特權,在村內勢力可大,政府也不敢向他們有大動作。

  不少人也提議改於粉嶺古洞高球場或於市區空置地興建新市鎮,其實兩者可能更好。石澳、愉景灣、清水灣、西貢滘西洲已有高球場,深圳高球場也不少;到粉嶺打高球,不如多坐一會兒車,多花幾十塊錢,到深圳打高球。古樹及原居民墳地問題,並非難以解決,收回高球場土地可算上策。另外,適量發展市區空置地或舊區重建,也不失是好方法,更能吸引市民入住,無論是平日上班,還是假日娛樂都也甚為便捷;而且,不少香港人需要加班工作,回到近邊境的居所時或已屆深夜,冬季天未亮就要出門,縱使回家後馬上睡覺,起床後極速更衣梳洗出門,也不能滿足每日睡眠時間所需。倘若發展市區土地,每天交通時間必然節省一、兩小時或更多,香港人「時間就是金錢」概念根深蒂固,居於市區無疑讓一班「打工仔」節省更多時間,換來充足睡眠,何樂而不為?退一步,縱使東北新區仍需發展,是否代表一點改動空間也沒有,以儘量減少受影響居民?

  P1-2:粉嶺站出發,坐小巴往聯和墟。


  P3:聯和墟唐樓林立。



  P6:路經海聯廣場旁及聯捷街,穿過馬適路,即抵馬屎埔範圍。

  P7:樹後的馬屎埔村。

  P8-9:村路及石屋。


  P10:村分東、西兩村。

  P11:石屋及毗鄰的荒田。

  P12-13:這屋面積可大,更有通道連接兩屋。


  P14-15:路經社區農場。


  P16-18:農場旁的動物雕塑。



  P19:動物雕塑與座椅,二合為一。

   P20:寫著「甲午年」,應是今年年初才建成。

  P21:石屋與蕉樹。

  P22-23:某村屋的壁畫,刻畫村民歷年的農耕生活。


  P24:路旁士多。

  P25-26:一片菜田,就在眼前。


  P27:塗了壁畫的兩所大宅,屋前乃小菜田。

  P28-29:背靠綠悠軒的菜田,可謂城鄉共生。


  P30:路旁亦有果園。

  P31-33:村路上的唐狗。



  P34-35:被鐵網圍封的田野和屋子。


  P36-37:又一菜園。


  P38:這屋並無打理,欄上長滿雜草。


  P39:已生鏽的鐵皮屋。

  P40:高樓前的溫室菜園。

  P41:田野旁之建築,應是茅廁。

  P42-45:一大片田園及溫室,境內已難以找到。這片田地,後面已建高樓,隨著這裡將進一步發展,此景不長矣。




  P46:這屋,看來沒有人留守。

  P47-48:一片荒田。


  P49-55:有山、有田、有屋,環境可謂舒適宜人。







  P56-57:路旁雜草越來越多,某屋旁另有果園。


  P58:這屋批盪,漸見脫落。

  P59:小徑越來越隱藏,更疑似沒有前路,看來已進入別人家的「後花園」。

  P60:折返,回到大片田野附近。

  P61-62:村民栽種的樹木,長得很大。


  P63:馬屎埔村平面圖。

  P64:懸空在水池上的屋子,設計可有心思。

  P65:已收割好(?)的田地。

  P66:鐵皮屋及屋簷,居住環境可大。

  P67-68:走另一邊之村路,又見菜田。

  P69-70:燒乾草(?)中。


  P71:被上鎖的田野,看來已被落入大財團手中。

  P72:路經一排村屋。

  P73:「馬屎埔」,又名「馬仕埔」。

  P74-76:某荒屋內,堆了很多垃圾。



  P77-79:一排石屋、鐵皮屋,全被定義為「寮屋」。



  P80-84:越過排屋,即抵麻笏河畔,有人在跑步,河後已屬龍躍頭範圍(覲龍圍)。





  P85:鐵皮屋。

  P86:石屋與鐵皮屋。

  P87:荒田很大。

  P88:長在石垣上的果樹。

  P89:堆滿屋前空地的垃圾。

  P90-94:馬屎埔田園及散開的寮屋。





  P95:於1982年寮屋登記號碼,刻上地區、面積及用途。

  P96:又經過一片疑被荒廢的田園,大閘間長滿植物。

  P97-98:進入馬屎埔西村。


  P99-100:疑被收購的田野。


  P101:石屋前簇新的對聯。

  P102-103:村路上放了大量墊子及枕頭,似乎是防止兩路間的高度差。



  P104:路旁一所名「儉園」的大宅。

  P105-108:路經西村村屋帶。




  P109-111:馬屎埔村鄰近石湖新村,這裡就是多年前新世界發展興建的「鬼屋」--「爛尾樓」其中一例。



  P112:磚頭、碎石群,像被破壞似的。

  P113-116:再經西村附近,屋前多已長滿雜草。




  P117:石屋、鐵皮屋混合在一起。

  P118:石屋、田野、單車,極有農莊氣息。

  P119-121:又見荒田,但顏色偏啡。



  P122-123:返回社區農場。


  P124:馬屎埔村油畫,附上大量簽名,希望村子得以保留。

  P125:社區農場內。

   P126:回程了。

  P127:「鬼屋」所在的石湖新村。

  P128:步行回粉嶺站,路經粉嶺樓村。

  P129:粉嶺樓村祠堂。

  P130:粉嶺遊樂場,旁為火車站,行程正式結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