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夏遊橫七古道


  日期:2022年 7月 10日(日)
  路線:南涌>尤德亭>七木橋>橫山腳廢村>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大尾篤地圖
  天氣:晴

  橫七古道從鹿頸連接八仙嶺東北麓半山的七木橋與橫山腳村,由於路況相對平緩及充滿林蔭,亦有荒村之幽美,所以過往夏季經常走訪此線,是次組團讓大家享受一下。

  在南涌下車,很快步過南涌谷一段完全筆直的馬路,路邊有多座小村落如楊屋、鄭屋、羅屋等,以及無數表面清澈的魚塘。過了南涌郊遊徑就逐漸上行,先後經屏南石澗水閘、郊野公園管理站、衛奕信徑終點及墓地到達馬路盡頭,盛夏下午兩、三點的陽光仍很猛烈,再加上風力微弱,雖然沒難度,卻屬全段最辛苦部分。

  越過屏嘉石澗上的「橋山橋」(土名大瀝),取自下七木橋村的橋山小學,始建於衛奕信徑設立期間,過往雖然是鄉間通道,但雨季常被洪水阻塞,於是政府設橋方便行人。橋山橋後有支捷徑直上尤德亭,卻豎了警告牌,沒有行友和應下續走衛奕信徑,走著走著原來錯過尤德亭,還好及時修正,原來要向走回走一下。

  尤德亭屬境內唯一以八角亭設計的郊野公園涼亭,1988年建成,記念在1986年逝世的港督尤德爵士,在此盡覽南涌與鹿頸谷景致,中間隔著高121米的「高峒」,兩谷與沙頭角隔海對望。沙頭角的土地與名字雖然深港共享,基於眾多歷史原因,港方的沙頭角仍是鄉鎮面貌,外圍更是綠油油鄉郊,但深方的沙頭角倒是都市格局,如此巨大差異幾乎所有深港連接的陸地都會出現,僅紅花嶺東北面的新桂田至伯公坳一帶除外。時值夏季農曆十二,午後潮水高度未算極低,沙頭角海內灣與鹿頸個別魚塘卻露出泥灘,印象中過去幾次夏季走訪時未遇過如此畫面,當然朔望前後海岸畫面更壯觀。

  享受過拍攝時光就沿古道石板上行,很快經過下七木橋村範圍,村口標示「七木橋」名牌與告示板,很多村屋都被植物覆蓋並湮沒。稍高處為上七木橋村,規模較大但該村遠離橫七古道主徑,人跡稀少。不知不覺到達海拔近三百米的高台地帶,不時在橫山腳廢棄梯田間穿插,穿過幾個路口與一些澗橋就是荒廢良久的橫山腳上村及下村,兩村之間相距約半公里,陳氏原居民大半世紀前已遷往沙頭角公路馬尾下附近,村屋均嚴重毀爛兼藏在陽光難以透進的叢林裡,歷盡滄桑,如無陽光照射想必非常陰森,過往曾近距離目睹村裡有野豬出沒。

  離開橫山腳下村,稍為上走幾分鐘至路口,左轉下行新娘潭,右轉接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往大尾篤,但前半段仍然繼續屬上行路段,直至八仙嶺路口附近止。教育徑亦處八仙嶺仙姑峰山腰,山勢流水充足,據說大雨後洪水常常覆蓋山徑,後半段更多次出現山泥傾瀉情況,雖然難度不高卻風險較大。最後穿過1996年八仙嶺山火後短短一個月經成的春風亭步返大尾篤,結束一個愉快的下午。

  南涌起步,先沿馬路筆直地前進:



  南涌鄭屋村:


  尤德亭旁的「橋山橋」與橋下的屏嘉石澗:



  八角狀設計的尤德亭,俯覽退潮下的沙頭角、南涌與鹿頸:





  下七木橋告示板:


  斜度平緩的橫七古道:



  橫山腳上村:


  橫山腳下村:




  流經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之澗道:


  後段有山徑直達新娘潭路:


  側望馬頭峰、橫嶺及背後的吊燈籠山脊:


  側望船灣淡水湖:


  春風亭俯瞰大尾篤與船灣淡水湖主壩:




  幾天前的降雨經引水道排至船灣淡水湖:


  八仙湖:


  大尾篤巴士站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