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 8月 23日(六)
路線:安達邨>安達臣道>大上托>澳頭村>井欄樹>黃麖仔>大藍湖路>西貢古道下段(折返)>大藍湖村>蠔涌古道>蠔涌>西貢公路【地圖】
天氣:雲
是日早上天氣理想,但下午雲量增多。因日前從網上看到大上托的新遠足徑已啟用,正是一個適合遊走的機會。
乘巴士抵達安達邨的愛達樓起步,安達邨於2016年入伙,位處觀塘區秀茂坪高地,而秀茂坪也是處於山上,由於規劃僅屬住宅區,加上附近山徑欠奉,坳仔亦沒有熟悉的人在此居住,故秀茂坪成為本地足跡的少數空白區。雖然安達邨地勢達150米,在住宅區來說相當高,不過背後仍興建安秀苑、安峯等多個居屋和私人屋苑,統稱《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可容納二萬五千人入住。因該計劃涵蓋的住宅在昔日的安達臣道之上,故屬西貢區,而非觀塘區秀茂坪的延伸,交通配套倒成為西貢區以至新界的飛地,道路網仍需依賴觀塘區,當住宅群悉數入伙後,居民對居住地點的認知必定惹起很多誤會。另外,計劃涵蓋的住宅海拔亦超過200米,在本地大型住宅中,似乎只有港島中部的陽明山莊更為「離地」,若然安峯所在港島的話,肯定並非落得如此下場。
此時發現原來新遠足徑的入口不在安達邨及石礦場新發展區的安愉道附近,結果沿安秀道向北步行一段,再找處直接爬上護土牆上安達臣道,因為離安秀道與安達臣道的路口仍有五百米,而該路口亦相當接近清水灣道。沿安達臣道一直向上步至盡頭,就是通往大上托的遠足徑,2023年底發現該山徑快將竣工,然而是次重遊時,樓梯竟雜草叢生,甚至變回羊腸小徑,亦有零星倒下的樹枝,直至大上托頂測量柱後的路段才回復良好,相信因石礦場發展計劃所在的首個住宅項目「安峯」未能如期入伙,且其他住宅亦未建成,附近的遠足徑工程也一拼擱置了,反正工程人員認為服務對象僅新發展區的居民而已。
大上托頂的測量柱景觀欠奉,而風景最優美的位置在下將軍澳方向的樓梯,途中可飽覽將軍澳新市鎮、清水灣、鷓鴣山、釣魚翁、黃牛山、大金鐘等地方,而背靠將軍澳新市鎮的半山亦藏著馬游塘、井欄樹、白石窩、壁屋等多座村落,儘管地藏深山,但因鄰近市區,故居民頗多。
下行約廿分鐘到達連接馬游塘與澳頭村的小馬路,該馬路與衛奕信徑第三段重疊,而坳仔亦在此開始接入衛奕信徑,穿過澳頭村、清水灣道、井欄樹村、黃麖仔、百花林至大藍湖路為止,井欄樹前為村徑,井欄樹至百花林路一段為先上後急降的天然山徑,而百花林路與大藍湖路則屬昔日的西貢古道之一(原有古道連接蠔涌與飛鵝山道附近的百花林)。橫越隧道,在井欄樹密集村屋群前穿過,期間發現村裡某處有口井,井邊有欄杆,而山坡上有樹林,站在那處可同時看到井、欄和樹,與所在地名字完美呼應——儘管並非真的因井、欄和樹三物命名。
井欄樹至大藍湖路一段近日經常有大雨,縱使已隔幾天,個別位置仍變成小溪。到達大藍湖路涼亭,涼亭後還可接入西貢古道最下段,或穿荒徑經座標石群上葵坳山,當中後者早於2021年探過。趁離入黑還有一小時,看看能否沿古道最下段直接接入蠔涌古道,出口大約在石壆圍附近,反正總長僅約七百米。
由於古道下段據聞路不通行,故人跡罕至,偶有帶刺植物閉塞。走了五分鐘(離大藍湖路約150米)會穿過一座澗橋,然後一直在澗邊經過,很快會見一座問路石與一座滿布落葉的疑似座標石,可是問路石字跡已讓人難以分辨目的地在何處。再走一小段,即在牛背窩村其中一座村屋前經過,甚至有近年才出現的「清潔龍阿德」廣告,與此同時古道明顯收窄,或許此處曾幾何時可直達牛背窩村,然而現在外圍全被鐵網圍封。拐個彎,屋旁發現一座疑似廢棄的農莊,估計該屋有一段時間無人居住。過了小屋,古道遺跡開始變得更不明顯,再橫過一座小溪,前方全是高度及人的野草,路胚頓時全失,該處離蠔涌古道僅約二百米,換句話說已走了大半,但也沒辦法,唯有原路撤退,折返大藍湖路。
到達大藍湖路後,餘下路段基本沒甚特別了,不過鄰近的牛寮村路牌卻在近期連場風雨下被大樹壓毀。步經全為水泥村徑的蠔涌古道,當到達地圖顯示的西貢古道下段路口時,發現似乎被野草完全閉塞,惟當時環境昏暗,未能清晰拍攝。最後穿過蠔涌村及西貢公路,回到匡湖居巴士站,結束大上托與試走西貢古道下段之半天行程。
安秀道起步:

沿安達臣道上行,山上有不少興建中的公屋與居屋:
到達安達臣道盡頭的配水庫,在此接入遠足徑上大上托,不過變得雜草叢生:
位處將軍澳與秀茂坪之間的馬游塘村:
新建的凹頭污水泵房:
小夏威夷徑對上的山坡一片翠綠:
穿過一群村屋,接衛奕信徑指示牌重回山徑:
一直在澗邊經過,但古道逐漸收窄:
屋旁經過:
被塌樹壓毀的牛寮村路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