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梅沙尖 2025


  日期:2025年 9月 14日(日)
  路線:深蓄電站上水庫>梅沙尖>大鹽線>鵝公髻>園山風景區地圖
  天晴:陽光普照

  是日天色極佳,能見度相當高,想到深圳梅沙尖近月已開了新觀景台,決定上來飽覽周邊的風光,並遊走附近的鵝公髻,再挑戰頗陡峭的山徑直落橫崗的園山風景區,期間還在崖間的「小張家界」棧道觀賞日落景色。

  乘坐地鐵2號直通8號線至大梅沙站,於大梅沙午飯後,剛好發現有台開往東部華僑城茶溪谷的穿梭巴士,問了司機說快將開車,坳仔乾脆先上茶溪谷,再換乘雲海專線上深蓄電站上水庫起步。往來茶溪谷的穿梭巴士最多原來只能坐十二人,而且需要先從微信下載乘車碼才能付款乘車(車費12元) 。在茶溪谷等候雲海專線的乘客不少,換乘雲海專線時,也要先掃瞄付款碼(車費8元)。雖然很多乘客在等候雲海專線上深蓄電站上水庫及雲海公園,車上更已有大量乘客,班次卻相當頻密,亦提供多道支線,從A至D線均具備且上山方向一致,候車時間不需十分鐘。

  當到達深蓄電站上水庫後的「梅沙尖登山口」公交站時下車,由於水庫海拔超過500米,故此只需再上二百餘米就是梅沙尖之巔。坳仔先沿梯級一口氣上行至山頂,無論下車時還是在山徑,均見大量遊人,如此景象在溫度仍超過三十度的炎熱天氣下有點誇張,似乎深圳人對戶外活動充滿熱誠,或許氣溫對內陸省份的盛夏日子來說,小菜一碟罷了。

   梅沙尖的新觀景台呈倒金字塔狀設計,如計及觀景台高度,根據GPS顯示資料,實際最高點的海拔達760米,比之前「長高」了七米。由於是日能見度甚高,除近處的大小梅沙、東部華僑城、大鵬灣、鹽田港、坪山新區外,當然少不了回望香港新界東的群峰,遠至釣魚翁、柏架山的山嶺均可見。賞景十五分鐘後,就走另一側的鯤鵬徑下行,先是一段樓梯,然後接入「手作步道」的山腰山徑回到深蓄電站上水庫。該段山腰山徑幾無任何遊人,跟剛才山頂熱鬧境況呈一大對比,相信大部分遊人均因新觀景台慕名而至,捨難取易而已。

  沿水庫邊緣的馬路步至盡頭,之後右轉續走馬路上行,該馬路為「掘頭路」。在道路高點按「打鼓嶂」方向左轉,很快到達海拔約619米的鵝公髻之巔,該處有支深蓄電站控制點柱子,估計用以測量功能,亦有片開揚平地,雖然沒有景觀可賞,卻是理想的休息地方,故在此坐下休息十五分鐘就離開。

  由於僅餘一小時日光,不再續走打鼓嶂了,取道「山子下路」下山,看方向終點在橫崗附近。該路長度不足2.5公里,但當前海拔超過600米,故斜度也有點高,而實際斜度更超出坳仔想像,沿途梯級都甚為筆直及陡峭,令坳仔想起早前走過的大鵬半島的七娘山與大雁頂,均是一氣呵成的急上急降,幾無緩衝餘地。然而沿途可俯瞰橫崗與龍崗的景觀,走著走著原來更身處峭壁間,腳下變成棧道,部分位置也被石壁夾著,步經其中有點像「一線天」,所以沿此段下山也頗為刺激。有遊人把峭壁間其中一道棧道譽為「小張家界」,惟「小張家界」前方並無路,故此需沿途折返(單程約五分鐘),另外該處明顯沒有張家界奇峰屹立的景觀,感覺言過其實。時值黃昏,周邊景觀也特別燦爛。

  路況最刺激之處海拔仍超過300米,故此要把握時間下山,但也得小心腳步,最終快速下達園山風景區乘J6公交回橫崗地鐵站,結束半天陽光普照但人流非常多的梅沙尖之旅。


  大梅沙站乘坐上東部華僑城茶溪谷的穿梭巴士:



  茶溪谷換乘雲海專線上梅沙尖登山口:



  茶溪谷外的酒店時鐘一直停在1點54分


  藍天下的深蓄電站上水庫:



  南眺鹽田港與沙頭角海:


  仰望側面的大梧桐山:


  上梅沙尖的樓梯途中有座新公廁和驛站,當前人流非常多:


  上梅沙尖時俯視深蓄電站上水庫:



  到達梅沙尖之巔,已加了新觀景台,顯示的海拔仍是本來的753米:



  處於山中的東部華僑城景區與三洲田水庫:





  龍崗區在三洲田水庫後的山下平地:



  山頂觀景台遊人極多:


  山下的鹽田貨運港:



  大梅沙至大鵬灣的海岸線:




  近處可見吉澳島,離鹽田、大梅沙的距離比離沙頭角還近:


  可回眺香港三尖之首的蚺蛇尖:


  西南眺望香港的八仙嶺、馬鞍山群峰:


  沿與鯤鵬徑第十二段重疊的手作步道下行,並再次經過深蓄電站上水庫:




  此處左轉,繼續經水庫旁的馬路:



  沿馬路上行:


  路口處左轉,步上鵝公髻:



  鵝公髻之巔的深蓄電站控制站,估計用以測量功能:



  鵝公髻之巔塔架下的平地:



  隱約可俯視梅沙尖:


  沿「山子下路入口」下山:


  沿途的下山梯級坡度均相當高:




  日落龍崗區:





  大石觀景台:


  相當陡峭的樓梯:






  左轉往「小張家界」棧道(不能經此下山):



  「小張家界」棧道:



  從小張家界棧道看黃昏美景:






  三姐洞:


  石隙間下行,有點像「一線天」:




  太陽已消失,但海拔仍達二、三百米:



  仍是非常陡峭的梯級:



  碧玉潭,終於離開不盡的梯級了:


  乘坐J6線回橫崗地鐵站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