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 9月 14日(日)
路線:深蓄電站上水庫>梅沙尖>大鹽線>鵝公髻>園山風景區【地圖】
天晴:陽光普照
是日天色極佳,能見度相當高,想到深圳梅沙尖近月已開了新觀景台,決定上來飽覽周邊的風光,並遊走附近的鵝公髻,再挑戰頗陡峭的山徑直落橫崗的園山風景區,期間還在崖間的「小張家界」棧道觀賞日落景色。
乘坐地鐵2號直通8號線至大梅沙站,於大梅沙午飯後,剛好發現有台開往東部華僑城茶溪谷的穿梭巴士,問了司機說快將開車,坳仔乾脆先上茶溪谷,再換乘雲海專線上深蓄電站上水庫起步。往來茶溪谷的穿梭巴士最多原來只能坐十二人,而且需要先從微信下載乘車碼才能付款乘車(車費12元) 。在茶溪谷等候雲海專線的乘客不少,換乘雲海專線時,也要先掃瞄付款碼(車費8元)。雖然很多乘客在等候雲海專線上深蓄電站上水庫及雲海公園,車上更已有大量乘客,班次卻相當頻密,亦提供多道支線,從A至D線均具備且上山方向一致,候車時間不需十分鐘。
當到達深蓄電站上水庫後的「梅沙尖登山口」公交站時下車,由於水庫海拔超過500米,故此只需再上二百餘米就是梅沙尖之巔。坳仔先沿梯級一口氣上行至山頂,無論下車時還是在山徑,均見大量遊人,如此景象在溫度仍超過三十度的炎熱天氣下有點誇張,似乎深圳人對戶外活動充滿熱誠,或許氣溫對內陸省份的盛夏日子來說,小菜一碟罷了。
梅沙尖的新觀景台呈倒金字塔狀設計,如計及觀景台高度,根據GPS顯示資料,實際最高點的海拔達760米,比之前「長高」了七米。由於是日能見度甚高,除近處的大小梅沙、東部華僑城、大鵬灣、鹽田港、坪山新區外,當然少不了回望香港新界東的群峰,遠至釣魚翁、柏架山的山嶺均可見。賞景十五分鐘後,就走另一側的鯤鵬徑下行,先是一段樓梯,然後接入「手作步道」的山腰山徑回到深蓄電站上水庫。該段山腰山徑幾無任何遊人,跟剛才山頂熱鬧境況呈一大對比,相信大部分遊人均因新觀景台慕名而至,捨難取易而已。
沿水庫邊緣的馬路步至盡頭,之後右轉續走馬路上行,該馬路為「掘頭路」。在道路高點按「打鼓嶂」方向左轉,很快到達海拔約619米的鵝公髻之巔,該處有支深蓄電站控制點柱子,估計用以測量功能,亦有片開揚平地,雖然沒有景觀可賞,卻是理想的休息地方,故在此坐下休息十五分鐘就離開。
由於僅餘一小時日光,不再續走打鼓嶂了,取道「山子下路」下山,看方向終點在橫崗附近。該路長度不足2.5公里,但當前海拔超過600米,故斜度也有點高,而實際斜度更超出坳仔想像,沿途梯級都甚為筆直及陡峭,令坳仔想起早前走過的大鵬半島的七娘山與大雁頂,均是一氣呵成的急上急降,幾無緩衝餘地。然而沿途可俯瞰橫崗與龍崗的景觀,走著走著原來更身處峭壁間,腳下變成棧道,部分位置也被石壁夾著,步經其中有點像「一線天」,所以沿此段下山也頗為刺激。有遊人把峭壁間其中一道棧道譽為「小張家界」,惟「小張家界」前方並無路,故此需沿途折返(單程約五分鐘),另外該處明顯沒有張家界奇峰屹立的景觀,感覺言過其實。時值黃昏,周邊景觀也特別燦爛。
路況最刺激之處海拔仍超過300米,故此要把握時間下山,但也得小心腳步,最終快速下達園山風景區乘J6公交回橫崗地鐵站,結束半天陽光普照但人流非常多的梅沙尖之旅。
大梅沙站乘坐上東部華僑城茶溪谷的穿梭巴士:
藍天下的深蓄電站上水庫:
上梅沙尖時俯視深蓄電站上水庫:
到達梅沙尖之巔,已加了新觀景台,顯示的海拔仍是本來的753米:
龍崗區在三洲田水庫後的山下平地:
大梅沙至大鵬灣的海岸線:
可回眺香港三尖之首的蚺蛇尖:
西南眺望香港的八仙嶺、馬鞍山群峰:
沿與鯤鵬徑第十二段重疊的手作步道下行,並再次經過深蓄電站上水庫:
大石觀景台:
相當陡峭的樓梯:
三姐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