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 4月 17日(日)
路線:大尾篤-老虎笏(養珠場遺址)-三門山-鵝髻頂-鳳凰溪-鳳凰笏頂-烏洲塘-紅石門-觀音峒-大峒-下苗田-烏蛟騰(新手不宜)【地圖】
天氣:晴,間中多雲,上午有霧,氣溫25至30度
在去年十二月的行程中,老虎笏養珠場遺址並未有找到,只是沿著旁邊的海灣而行,另外更未尋獲在鳳凰笏頂下鳳凰笏的路口,所以是日再探遊,最後成功到達養珠場遺址,並由鳳凰溪下溯至鳳凰笏。是日較預期悶熱,Dew Point達24度,直逼盛夏水平,難以快走,在中午烈日曝曬下,於三門山、鵝髻頂路上也休息了好幾次,其後有隊友在下溯鳳凰溪更開始感到不適,被迫放棄,最後就接走花籃坑、紅石門,再返回烏蛟騰作結。
早上很不幸的在兩個轉車站不斷的「送車尾」,加上又要在沙田讓直通車先行通過,結果車程較平時多花了達廿分鐘。九點十五分在大尾篤起步,初時非常大霧,沿主壩慢慢的走,伴隨海風吹拂,只是那裡小飛蟲實在太多,甚至可以把牠們吸進體內,沒想到那裡已是全天最舒服的一段了。繼續在大壩、副壩走,海霧在岸邊瀰漫著,可謂充滿詩意。
在副壩盡頭經伯公咀山崗上長牌墩,一上山就已經滿身大汗,也要休息兩次,所以這段路真的不適宜在夏季烈日下走訪。查閱地圖,在C2621旁有小徑直落養珠場遺址,不過實際路口卻極不明顯,因為那裡與鳳凰笏一帶的植物真的生長得太快了,也很少人走過。在較後方的小徑朝西南方下走海灣泥灘,時值濕暖季節,當然有不少蜘蛛網,途中遇上幾人迎面而至相信也是探路往老虎笏,只是前路看似不通行。是日水位較上次的稍低,可免涉水,但還得踏經泥灘,坳仔要很小心的尋找踏腳位,避開相當吸腳的淤泥,否則拔出時隨時會把鞋底分開,到時可麻煩了。
走了約十分鐘後上岸,又經破堤壩附近,發現壩上又多了一些雕像,像是身處在希臘神話的故事中,至於它們從何處來就真的不得而知了。大家拍攝過後,在旁邊滿佈雜草及枯樹的水泥路前行,部分位置更斷開,要綑邊而行,途中也有一些雕像。十五分鐘後到養珠場遺址,有兩排大廢屋及小碼頭,不遠處有幾片隔板,相信是養珍珠的池子,而另一邊也有一些塌下的鐵皮屋及養珠場工人用過的物件。我們之後要找路上環湖徑,入口並不明顯,上山時部分位置極斜而且要「爆林」。
在小滘坳(鵝髻頂附近轉往黃竹角咀的路口)轉偏東南面的隱蔽路口緩步而下,引路帶頗為稀疏,約一段距離後才接上鳳凰溪澗道,澗道上游暫時無水,但石面則較濕滑,所以有的隊員不斷的「爆林」下行。近半小時,其中一位團員開始感到不適,因為我們只走了全澗道的五分一,被迫放棄繼續下行。
在「跌死狗」下平地大休半小時,這裡吹著涼風,而且風力也有點大,感覺很舒服,讓人不想再起步。下降一段急斜過溪,再往左行落烏洲塘,林裡濕度很高,亦有一些蜘蛛網,令眼鏡沾上不少汗水及蜘蛛絲,更差點看不到路況,原來鏡上已有很多刮痕,把光線折射得很厲害,看來眼鏡快將壽終正寢了。幾天前下過場大雨,使花籃坑澗道的水量相當豐盛,要小心的下溯,謹防石面滑腳,十分鐘左右到傳說中的壺穴。近壺穴的樹根踏腳位被水掩,故是日難以看清壺穴的面貌。
原路上走至較開揚處,穿過廢村出紅石門,在近紅石門的一個明顯路口試沿另一道小徑直落內灣,岸邊停著一台貨車(當然已荒廢),雖然可見海邊,不過前路已被重重樹藤包圍著,而另一邊出海邊的小徑亦被水淹,結果又要返回山崗路口再落紅石門。
五點十五分到紅石門小休,已不是身處紅石門的正常時間(除非是來露營的),想不到還發現另有三人從黃竹角咀綑邊而來,最後經吉澳供水水塘、觀音峒、大峒、下苗田,七時五十分回到烏蛟騰完成。
大尾篤起步,八仙嶺大霧非常:
經長2.1公里的船灣淡水湖主壩,天文台早就說了沿岸有霧:
赤門海峽與近副壩的海霧:
上環湖徑:
老虎笏內灣:
往長牌墩的新路:
長牌墩(125米):
下望老虎笏與笏盡處的廢棄遊船:
橫嶺群脊還藏在霧中:
想辦法去下面的養珠場:
落老虎笏泥灘的明顯小徑:
到破壩,又多了一些雕像:
破爛堤圍:
聖杯:
馬匹:
希臘神話?
小徑往養珠場:
綑邊途中同樣可見一些雕像及石獅子:
老虎笏漁排:
前面就是養珠場遺址:
相信是養珠的池:
有些綑邊高手可續沿岸邊綑往鳳凰笏以至黃竹角咀:
老虎笏養珠場的廢屋,似乎是座宿舍:
廢屋外圍:
小碼頭:
發電機:
鐵皮屋殘片:
穿過廢屋門框:
捕獸籠:
還有點新的嬰兒車:
疑似卡車:
爆林上環湖徑:
回望:
往三門山路上:
前望鵝髻頂:
中午的霧氣已陸續散去:
鵝髻頂旁之新路:
舊路荒廢了兩年,已明顯被野草遮蓋了:
船灣淡水湖風光:
下望小滘村遺址:
沿隱蔽小徑落鳳凰溪:
疑似廢田殘片:
較低處可見明顯澗道:
接回明顯小徑,可見落鳳凰笏的路口非常隱蔽:
花籃坑中段的石面孔洞與小瀑布:
在澗旁落小徑烏洲塘:
花籃坑澗道:
從另一邊看的花籃壺穴與旁邊的瀑布:
烏洲塘村的廢屋:
烏洲塘內灣與黃竹角海:
塌樹擋路:
紅石門村大貨車:
被堤壩隔著的紅石門內灣:
在紅石門村海邊小休:
有牛隻在內湖的另一邊覓食:
紅石門海岸:
大家在此小休:
盪排頭小山崗:
穿過堤壩:
往灣洲:
紅石門村廢屋:
內湖:
塌樹擋路:
迷椏走廊分叉口:
吉澳供水水塘:
背望印洲塘:
再次接回環湖徑:
天文台也說了,晚間有幾陣驟雨,可見湖上的雲層漸厚:
觀音峒:
大峒:
華燈亮起之處乃深圳鹽田港:
經下苗田、上苗田出烏蛟騰完成:
在小滘坳(鵝髻頂附近轉往黃竹角咀的路口)轉偏東南面的隱蔽路口緩步而下,引路帶頗為稀疏,約一段距離後才接上鳳凰溪澗道,澗道上游暫時無水,但石面則較濕滑,所以有的隊員不斷的「爆林」下行。近半小時,其中一位團員開始感到不適,因為我們只走了全澗道的五分一,被迫放棄繼續下行。
在「跌死狗」下平地大休半小時,這裡吹著涼風,而且風力也有點大,感覺很舒服,讓人不想再起步。下降一段急斜過溪,再往左行落烏洲塘,林裡濕度很高,亦有一些蜘蛛網,令眼鏡沾上不少汗水及蜘蛛絲,更差點看不到路況,原來鏡上已有很多刮痕,把光線折射得很厲害,看來眼鏡快將壽終正寢了。幾天前下過場大雨,使花籃坑澗道的水量相當豐盛,要小心的下溯,謹防石面滑腳,十分鐘左右到傳說中的壺穴。近壺穴的樹根踏腳位被水掩,故是日難以看清壺穴的面貌。
原路上走至較開揚處,穿過廢村出紅石門,在近紅石門的一個明顯路口試沿另一道小徑直落內灣,岸邊停著一台貨車(當然已荒廢),雖然可見海邊,不過前路已被重重樹藤包圍著,而另一邊出海邊的小徑亦被水淹,結果又要返回山崗路口再落紅石門。
五點十五分到紅石門小休,已不是身處紅石門的正常時間(除非是來露營的),想不到還發現另有三人從黃竹角咀綑邊而來,最後經吉澳供水水塘、觀音峒、大峒、下苗田,七時五十分回到烏蛟騰完成。
大尾篤起步,八仙嶺大霧非常:
經長2.1公里的船灣淡水湖主壩,天文台早就說了沿岸有霧:
赤門海峽與近副壩的海霧:
上環湖徑:
老虎笏內灣:
往長牌墩的新路:
長牌墩(125米):
下望老虎笏與笏盡處的廢棄遊船:
橫嶺群脊還藏在霧中:
想辦法去下面的養珠場:
落老虎笏泥灘的明顯小徑:
到破壩,又多了一些雕像:
破爛堤圍:
聖杯:
馬匹:
希臘神話?
小徑往養珠場:
綑邊途中同樣可見一些雕像及石獅子:
老虎笏漁排:
前面就是養珠場遺址:
相信是養珠的池:
有些綑邊高手可續沿岸邊綑往鳳凰笏以至黃竹角咀:
老虎笏養珠場的廢屋,似乎是座宿舍:
廢屋外圍:
小碼頭:
發電機:
鐵皮屋殘片:
穿過廢屋門框:
捕獸籠:
還有點新的嬰兒車:
疑似卡車:
爆林上環湖徑:
回望:
往三門山路上:
前望鵝髻頂:
中午的霧氣已陸續散去:
鵝髻頂旁之新路:
舊路荒廢了兩年,已明顯被野草遮蓋了:
船灣淡水湖風光:
下望小滘村遺址:
沿隱蔽小徑落鳳凰溪:
疑似廢田殘片:
較低處可見明顯澗道:
接回明顯小徑,可見落鳳凰笏的路口非常隱蔽:
花籃坑中段的石面孔洞與小瀑布:
在澗旁落小徑烏洲塘:
花籃坑澗道:
從另一邊看的花籃壺穴與旁邊的瀑布:
烏洲塘村的廢屋:
烏洲塘內灣與黃竹角海:
塌樹擋路:
紅石門村大貨車:
被堤壩隔著的紅石門內灣:
在紅石門村海邊小休:
有牛隻在內湖的另一邊覓食:
紅石門海岸:
大家在此小休:
盪排頭小山崗:
穿過堤壩:
往灣洲:
紅石門村廢屋:
內湖:
塌樹擋路:
迷椏走廊分叉口:
吉澳供水水塘:
背望印洲塘:
再次接回環湖徑:
天文台也說了,晚間有幾陣驟雨,可見湖上的雲層漸厚:
觀音峒:
大峒:
華燈亮起之處乃深圳鹽田港:
經下苗田、上苗田出烏蛟騰完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