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 3月 4日(日)
路線:北潭坳—赤徑—大浪坳—蚺蛇坳—蚺蛇西脊路口—蚺蛇坳—蚺蛇尖(468米)—大灣—大浪村—赤徑—北潭坳—北潭涌【地圖】
天氣:天陰有濃霧
是日原訂挑戰近來重新打通的蚺蛇西脊,惟正值「大回南」,尤以西貢區更易受大霧影響,所以事前已對行程不存厚望,不過還是視察環境及路況,決定是否適合沿西脊上蚺蛇尖,縱使環境不適合,仍希望能找到西脊的入口,以減少日後覓路的時間。
先從彩虹乘小巴往西貢市中心早茶,十九座位小巴已運營半年,坳仔才第一次坐到。入座不久,手機屏幕上忽然顯示有雷暴警告,還以為天文台Apps是否出錯,原來正有雷雨區靠近,而且更是突如其來地發展,當然要乘機「歎茶」了。還好那個時候大部分遠足人士都未正式出發,雷雨要是遲幾個小時到來,對山上的人,包括坳仔,會是件非常狼狽及危險的事情。
在北潭坳出發時,天文台剛好取消雷暴警告,於水泥徑落赤徑再上大浪坳。霧氣越東就越重,起步時霧層約二百米,赤徑海面上也泛起薄薄的海霧,之後上大浪坳時,環境很快變成仙境般,樹林裡不時傳來葉片水氣飽和時的淅瀝聲。由於是日極大霧,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憑過往記憶前行,當然也不適合走蚺蛇西脊了。從大浪坳朝北走約十五分鐘到蚺蛇坳,途中有約兩個警告牌,臨到蚺蛇坳時,路況就稍為下行。再朝北往蚺蛇灣下行,該段小徑屬大浪至高流灣其中一段水管路,想不到水管標柱上被寫上「撻皮徑」三字,名字十分有趣,屬遠足隊自創嗎?
下行至中段見一澗位,澗位旁有些引路帶,憑方向感及GPS地圖上之顯示,相信是蚺蛇西脊的入口。找到入口後,隨即原路返抵蚺蛇坳,再由最明顯的路(西南脊)上蚺蛇尖,全段大概分四段急斜,宜手腳並用以策安全,浮沙碎石集中在首段及末段。雖然山上非常大霧,雨量卻不多,所以路上並無泥濘或積水。過了三百米高度,風勢開始增強,不過充滿水氣,眼鏡上很快就沾滿水珠,繼而阻礙視野。從蚺蛇坳起步,半小時後上抵蚺蛇尖頂,景觀自然欠奉,純粹作為2018年第一次登蚺蛇尖的紀錄罷了,意料不到的是仍有遊人玩航拍機,看來是要拍攝雲海但不成功。
在山頂逗留約廿分鐘,朝東南脊下走大灣,那裡較西南脊還要崎嶇,因為快到大灣時,要下走最少兩段滿布浮沙碎石之急斜,更不時需坐著下降。一個多小時後抵達大灣沙灘,發現霧層原來緊貼海平面,連海也看不到,景象一片迷幻,相信能見度不足廿米。經大灣、龍尾頭轉往大浪村補給一下,然後就再經大浪坳、赤徑上抵北潭坳,景象仍如剛才的一樣。最後沿北潭郊遊徑落北潭涌作結,沿途霧氣也不算太濃烈,但入黑後回到西貢時,市中心又被大霧籠罩了。
首乘十九座位小巴,全車合共七排座位:
西貢市中心早茶:
北潭坳:
北潭坳村:
霧鎖蚺蛇尖:
赤徑村牛群:
良友士多:
赤徑海上的霧氣:
露營熱點:
被大霧籠罩的大浪坳:
往蚺蛇坳途中:
蚺蛇坳至蚺蛇灣的水管路,被部分遠足者稱「撻皮徑」:
一片迷霧:
蚺蛇西脊入口環境:
水管路旁之塌方:
折返蚺蛇坳,沿西南脊上蚺蛇尖:
蚺蛇尖頂:
眼鏡沾滿水珠:
朝大灣方向下行,臨到大灣,浮沙碎石極多之餘,路況也很斜:
有小徑繞經大灣沙灘,直往龍尾頭:
大灣沙灘的濃霧:
眼前一片白茫茫:
龍尾頭:
大浪村士多補給:
濃霧地帶:
潮退下的赤徑:
廢屋:
編號749的黃牛,中午時還在赤徑村,現在差不多到東心淇路口:
回程人群:
下達北潭涌:
入夜後又被大霧籠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