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磨牛荒徑


  日期:2021年 10月 17日(日)
  路線:烏蛟騰>亞媽笏>分水坳>梅子林>蛤塘>荔枝窩觀景台>磨刀坑>牛屎湖>三椏>犁頭石>烏蛟騰
  天氣:晴

  連續兩個風暴過後,讓遠足界興奮的秋季正式降臨,想到近來重遊牛屎湖時,發現有小徑通往磨刀坑、荔枝窩方向,而且繫上新的路標,代表六年半前走過的「磨牛古道」重新打通,於是決定是日趁天氣轉涼時成行,亦順道走近年回復生機的梅子林與蛤塘村,兩村不少傳統村屋給塗上色彩繽紛的壁畫。「磨牛古道」說是古道,實為荒徑,連任何古道痕跡都看不到,而且路線亦有別於當年。

  假日遊人可於大埔墟站乘275R巴士或20R小巴,由於到大埔墟站時接近小巴開出時間,當然選擇小巴,感覺更為快捷。風暴擾亂了不少人早兩個假日的計劃,加上稍涼的天氣,是日倒是遲來的重陽節,不單遠足人士顯著增加,大量烏蛟騰、荔枝窩一帶村落的子孫亦回來掃墓。本地大部分人口屬上世紀二戰至改革開放前的「逃港潮」及其後代,隨著年紀增長,老一輩相繼仙遊,有些會選擇回鄉安葬,更多的是墳場及骨灰龕場,如果逃港後就與鄉間斷絕聯繫,那就別無選擇了。墳場及骨灰龕場如同人間的屋苑或公共屋邨,「居民」眾多,更有土地不足問題,出入固然有配套,春秋二祭更提供巴士服務方便孝子賢孫。然而,新界偏遠地區(例如是日走的烏蛟騰及船灣郊野公園)的鄉村後輩掃墓時,或許是個考驗,需要翻山涉水,從烏蛟騰沿郊遊徑步上亞媽笏,剛好有群掃墓人士上山,更攜著巨型乳豬,上得再氣喘吁吁也為求孝心。走至某處,山坡上沒有任何小徑,只見一片灌木林,但迎頭者卻提醒後來的人路口到了,遠足人士肯定感到不可思議,對村民來說相信問題能迎刃而解。更偏遠的掃墓人士也遇過,多年前在觀音峒與紅石門之間路口,就看到三、四十名掃墓人士從紅石門歸途。雖然路途遙遠,土地問題相對上沒那麼嚴重,規模難免更隆重,坳仔由亞媽笏經蛤塘下荔枝窩,不時聽到附近傳來的鞭炮聲,乃市民口中的「特權」——普通市民掃墓都簡單帶鮮花、衣紙、水果及燒味等小型祭品而已,坳仔疫情前定期到和合石掃墓時,印象中沒見過人帶巨型乳豬。

  亞媽笏、分水坳、梅子林一帶山徑都深藏樹林,亦是野豬活動熱點,泥土都給掘得鬆散,颱風帶來的連日大雨,至今部分位置仍帶泥濘及帶來一些倒塌的樹枝,在梅子林村口更被塌樹攔路。梅子林村壁畫以動植物為主題,包括黃牛、果子狸、蝴蝶、雀鳥、果實等,最栩栩如生的莫過於田上趴著的黃牛。屋前遺留一些昔日兒童遊樂設施,活化後鋪了「百家布」裝飾品,但可能受雨季影響,「百家布」不復在。再走約五分鐘村徑就是蛤塘村,約四、五年前有村民回來打理祖屋,2019年與梅子林村恢復電力供應,之後日漸興盛並經營士多,更提供柴火農家菜、老婆餅與腸仔包,別具特色。

  在泥徑與村徑夾雜的路段直降荔枝窩,但沒進入荔枝窩村,始終不順路,只在出口旁邊的觀景台拍攝荔枝窩灣與小灘魚塘風景罷了。橫過小灘魚塘前面的堤壩就是通往磨刀坑、牛屎湖的海岸,如果一直沿海岸線徒步,最終可達三椏村。海岸映入眼簾的是紋理豐富的岩石,以黃、棕、白色為主,更透著少片紅色,而表面亦滲集大量小點,景觀之美,曾被譽為「黃金海岸」。過了黃金海岸乃磨刀坑,有座荒廢極久的小村落,痕跡消失殆盡,只有兩座小沙灘與前臨的涌灣,日前風暴潮也把垃圾沖至沙灘,帶來視覺污染。

  覓得直往牛屎湖的小徑入口,走上去,地面卻積聚遺下的雨水,一開始還能踩在棄置的發泡膠碎片,之後怎樣也避不了,同時也出動樹剪移除相對擋路的枝葉,讓難度不要那麼高。原來踏經之處正是澗道,難怪泥土仍很鬆散及充滿積水,期間坳仔想以一堆泥土作踏腳點,沒想到是片沼澤,踏上去立即令右鞋深陷泥濘,而雙鞋才買了兩星期——還好用了消費券,才不至太心痛。隨環境逐漸遠離澗道,地面開始沒太多泥濘積水,路胚稍見明朗,惟旁邊很多似是而非之路,如果沒有任何路標的話極易迷途,坳仔也走錯過一兩次。如此荒僻之小徑,坳仔很長時間沒走過了,末段變成極其茂密、高度及人的野草,再過幾分鐘就到印洲塘郊遊徑牛屎湖附近,有三座渠蓋作記認。與六年半前的軌跡相比,是次路口在東面的沙灘,有別於當年的西面,而中段也有明顯分野,如果按照政府地圖的標示,當年才是走在原有的「磨牛古道」,可能因近年氣候變化且遠足隊模式轉變,令植物長得把小徑完全湮沒,往後遊人只好另闢繞途。不少遠足隊近年也減少到偏遠的船灣、西貢郊野公園尋幽探秘,取而代之遊覽鄰近市區、新市鎮的郊野,期望中午可以走完,下午一兩點前到酒樓盡興,小徑湮沒情況變相在船灣、西貢一帶郊區特別明顯。

  從渠蓋處沿明顯山徑下行,五分鐘後逐漸深入林中,跨過魚藤就到達牛屎湖廢村範圍,村裡的山澗流水仍豐,坳仔也立刻用澗水清洗雙鞋的泥濘,然後享受放空時光。接近入黑,沿山徑步回三椏村,由於擔心經下苗田回烏蛟騰的「下路」澗水流量仍很大,決定走「上路」,步經犁頭石廢村,快步一小時抵達烏蛟騰,隨而乘小巴回大埔墟站,結束尋幽探秘的一天。

  大尾篤龍尾村牌坊:


  烏蛟騰村:


  可能只有村民才知「石水間」的位置(與石水澗會否有關?):


  烏蛟騰郊遊徑上有新近塌樹:


  沿荔枝窩方向經亞媽笏:



  雨過三、四天仍充滿泥漿:


  分水坳:


  路口右轉往梅子林:


  橫越多支澗道:





  村口被塌樹阻塞::


  活化過的梅子林村:






  蛤塘村,村民名為「蛤塘山寨」:


  蛤蟆裝飾:


  新壁畫:



  村民的狗隻:


  柴火煮食:



  蛤塘士多的農家菜、手工麵包:



  果樹:


  請自行處理升級:


  下抵荔枝窩附近,先上觀景台拍攝荔枝窩灣與小灘魚塘景色:






  步經小灘魚塘堤壩:


  小灘至磨刀坑之間的「黃金海岸」:






  沙灘上的垃圾:


  電線桿處上牛屎湖:




  初段路況惡劣,滿布積水、泥濘:






  右鞋踩中泥沼,黏滿泥漿:


  中段路況漸佳,路胚較清晰:








  最後穿越極密的草叢接印洲塘郊遊徑近牛屎湖:




  左往三椏,右為來路,背面下牛屎湖:


  站在牛屎湖村口,近年已看不到裡面的廢屋了:


  牛屎湖村山澗:



  牛屎湖廢村爐灶、屋舍遺跡,後面一屋還放了「泰山石敢當」石碑:






  廢屋前面被塌樹阻塞:


  屋舍下面的豬圈:


  黃昏時段經三椏村與犁頭石歸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