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到此瀏覽我的

網頁

2024年6月16日星期日

2024 端午廣州龍舟招景、南沙十九涌、白雲太和鎮龍角頂登山


  日期:2024年 6月 9日(日)及 6月10日(一)

  2024年端午節連假,北上廣州觀看龍舟招景湊熱鬧,屈指一算已是六年前(2018年)的事。是年端午節前夕與正日與2018年皆是一星期的同一天,所以都先後到了龍潭村與獵德村,雖然地方相同,岸上、水上人群如舊雀躍,然而帶來的體驗截然不同,甚至反映自身過往六年間的轉變。兩天觀看過龍舟景後,都順道出遊一下,端午節前夕(6月9日)到了廣州近最南端的南沙十九涌,正日(6月10日)則上了白雲太和鎮帽峰山(高534米,乃廣州市區周邊最高點)旁的龍角頂(附路線地圖)。

  6月8日(六)晚上到達龍潭村的旅館,翌晨一下樓就能看到招景,還未離開房間就已聽到鑼鼓聲及鞭炮聲,然而房間配套不能強求,單人入住環境乾淨、舒適、冷氣充足就「收貨」了。

  龍舟招景為廣州市區一帶水鄉的端午節特色之一,一般在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主辦水鄉會在約定俗成的一天,邀請附近的水鄉「老表」探親,並互相燃炮慶賀,亦會享用龍舟餅、龍舟飯,熱鬧程度比農曆新年更甚。雖然近數十年經濟發展,不少水鄉銳變成城中村甚至高樓大廈,傳承幾百年的龍舟活動依舊維持。

  龍潭村的招景日為農曆五月初四(即端午節前夕),約九點半鄰近「老表」陸續到來,河涌兩岸觀眾數量逐漸增加,雖然十點左右下了一場大雨,且空氣質素欠佳,鞭炮煙霧在河涌久久不散,卻無阻眾人雅致,在茂密綠蔭與僅數層高樓房下,顯得更具水鄉特色。當龍舟健兒上岸後,就在「經濟聯合社」報到,社外也貼上多座獲邀水鄉之請帖。如同現變城中村的水鄉,龍潭村有很多來自湖南、湖北等外省居民前來打工,以製衣業為主,路邊開了很多製衣廠,連餐廳都以湖南、湖北菜為主,甚至提供直達兩省鄉鎮的大巴服務,似乎村裡平日日常溝通語言乃普通話或當地方言,唯獨是日回到廣東話地頭,連多個維持秩序的保安也說廣東話,頗具親切感,相信不少廣州本地市民都前來湊熱鬧。

  由於高考尚未完結,為防影響考試,部分河涌水閘被關,龍舟不能進出,亦令招景規模較六年前略小。儘管如此,招景仍至下午三點後才結束,最矚目的龍舟依然來自獵德,在接近完結時才到來,其中一艘船身遍布彩色花紋,健兒在高速進村,像要展現貴為最大龍船景主場之風采。

  看畢招景,就乘地鐵18號線直達南沙的萬頃沙,並換乘公交前往廣州接近最南端的十九涌,地鐵18號線才於三年前開通,雖然目前僅八座車站,總里程卻達58公里,當日後延長至中山後,里程更超過100公里。因應運營目標(半小時由南沙直達廣州天河CBD),地鐵列車的最高時速達每小時160公里,可謂高鐵版的地鐵。萬頃沙站外感覺仍一片荒涼,僅設公交車站至萬頃沙鎮多個地方及百萬葵園、十九涌等旅遊點。

  在公交車上看到的周邊有大量工地,相信幾年後再臨就有另一景象。「十九涌」的名字,就是如此直白,因萬頃沙鎮前臨珠江口,珠江流水夾雜在泥沙在此形成淺灘沙洲,後來先民在沙洲圍地開墾,中間形成二十道西南至東北走向、均呈直線的「涌」,最北者為一涌,最南者為二十涌,而二十涌兩岸都是工地,所以遊人一般可踏足的廣州最南點,暫為十九涌北岸的「南沙濕地」、漁人碼頭及「海鮮街」。至於萬頃沙地鐵站座落於七涌以北,而鎮內設施最完備的地方,則在五涌與六涌間。值得一提,十九涌與深圳甚至香港的直線距離,比與廣州市區更接近,如天氣狀況配合,似乎可回眺香港青山及鳳凰山——原來兩地就如此近,卻因陸路路面配套,實際卻遠,虎門大橋無疑成難關,後來港珠澳大橋及南沙大橋於2018年至2019年先後開通後,情況才有改善。

  在漁人碼頭旁及「海鮮街」漫步一會,商店都售賣海味、海產為主,並停靠多艘漁船與觀光船,凸顯當地「靠水吃水」經濟特點。漫步過後,就乘公交回去休息。

=========================================

  6月10日(一)的端午節正日則成獵德村的招景日,該村已全面改造,住宅變成高樓大廈,旁邊更有多座寫字樓、酒店(因屬珠江新城CBD一部分),而河涌兩岸則設「獵人坊」商業街,像高檔社區多於城中村,原有水鄉面貌蕩然無存。唯獨端午節時期,盛傳幾百年的龍舟仍貫穿在河涌間,並不時帶來鞭炮聲,場景必然非常詫異,或許正正如此詫異才顯出其獨特之處,據聞健兒更是因改造而獲得巨額賠償的房東。由於獵德的招景日必為假期,且有大量龍舟駕臨,故知名度在市內眾多「龍舟景」中最高之一。

  是日接近中午才到達獵德,招景已過了一大半。與六年前相比,是次倒變得非常商業化,「獵人坊」周邊還有很多售賣各地小吃的攤檔,令觀眾數量進一步增加,當中不少為慕名「打卡」,主要都說普通話,有別於前一天身處的龍潭,估計有不少為外省或深圳遊客。部分龍舟健兒亦向兩岸遊人派發鞭炮,期望共同慶賀,不過他們難免不熟悉廣州龍舟招景文化,把鞭炮亂放一通,明明當時河涌上沒有龍舟,卻不斷在點燃,甚至離觀眾非常接近,有些觀眾就被嚇到,坳仔感覺吸引度明顯較當年低,連步行時間只逗留半小時左右,然後在附近寫字樓的老牌酒樓「廣州酒家」午餐。內裡裝潢頗高檔,價位當然可想而知,點心比香港還貴,唯獨炒麵、炒飯等主食例外,亦要收取加一服務費,坳仔乾脆吃個炒麵作罷,餐後就乘車往太和鎮遠足。

  行程起點在帽峰山下的白山村,先在地鐵14號線太和站下車,再換乘公交或「打車」。白山村設登山徑穿帽峰山東走至穗豐村,總長超過17公里,登山徑名「白雲區登山步道——太和徑」。由於起步已過三點,看看能走多少。上了幾級樓梯,往後路況都相當天然原始,絲毫沒有人工化,腳下體驗非常好。只是近日持續有雨,剛才似乎又下了一場大雨,連葉片也見布滿水珠,雨水滲進泥土,很快弄得滿鞋泥濘,而且白紋伊蚊都非常兇惡,坳仔沒有任何停步,依然不時受其襲擊。沿山脊線上行,經「石古山頂」、「豬船湖」、「大菜園」、「龍角頂」、「大菜園頂」、「良洞崗」至有電塔架及涼亭的「大嶺頭」,直降深入帽峰山森林公園的良棟路,當中「大菜園頂」海拔近390米,乃全程最高

  路邊全被樹木覆蓋,沒有任何景觀。從「大嶺頭」落良棟路時,初段有些樓梯,然後見一支路,不過樓梯像荒廢已久,滿布落葉,更有一些塌下的樹枝,於是在靠右相對明顯的山脊下行。山脊非常陡斜,臨到良棟路的一小段路邊植物更相當茂密,腳下盡是泥漿,好不容易應付。到達良棟路,坳仔想了一想,還是沿路回走白山村,此時才有具看頭的景觀——白山村深處農家的走地雞、稻田,在香港絕無機會遇見。或許天氣潮濕悶熱,加上為避免惡蚊襲擊而連續走了兩、三小時,下山時感受身軀帶明顯疲意。此時又發現白山村有更直接的山徑,穿焦頭窩露營地直上帽峰山頂,期望日後有空一試。至於是日走過的山脊,既然沒景可賞,走一次就夠了。

  傍晚時分抵達白山村外的興太二路,乘公交回太和站,是日行程在此作結,亦在龍舟節看完龍舟後,意外地上了帶龍字的山頭。翌日(6月11日)才乘高鐵南下深圳後才回港,路經瀝滘地鐵站旁的新魚村(城中村)時,發現該村開始改造,數層高的樓房都準備拆除,乍看還有點虛幻。

  龍潭村龍船景:











































  燃放一刻:






  龍潭村河涌綠樹成蔭:




  忽下大雨:


  空氣質素欠佳,煙霧瀰漫:




  健兒在吃龍船餅:


  準備龍舟飯:



  用餐時間:



  健兒報到:





  請帖:


  招景高潮:


  從龍潭乘地鐵18號線往萬頃沙,列車時速超過每小時140公里:





  萬頃沙鎮蕉林與魚塘:



  南沙十九涌漁人碼頭:





  海味店:



  具西洋風情的建築物:



  海鮮街:



  獵德村牌坊:


  獵德涌:




  寫字樓下的龍舟景:




















  「獵人坊」商業街:




  李氏大宗祠與獵德新村:



  龍舟像:


  格局高檔的「廣州酒家」:


  以綠色為主色的廣州地鐵太和站:




  在白山村依「登山健身步道」上山:






  沿脊上行:




  唯一景觀:


  經「石古山頂」、「豬船湖」、「大菜園」上「龍角頂」:









  是次行程最高點的「大菜園頂」,但沒有任何正式標示:


  過了「良洞崗」,急登上「大嶺頭」的電塔架與涼亭:






  下山段發現樓梯,但走了少許就滿布落葉及塌下的樹枝:




  下山途中經「狗樹窩」:


  一片泥濘且路胚不清:



  空置小屋:


  接良棟路下山:


  原來帽峰山森林公園需門票進場:


  農村走地雞:






  白山村深處農村與稻田:








  何氏家宅:


  白山村另一隅:




  乘公交回太和站:





  瀝滘站外改造中的新魚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