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4年8月11日星期日

閒遊土瓜坪、嶂上 2024


  日期:2024年 7月 13日(六)
  路線:北潭坳>土瓜坪>黃麻地>北潭路>高塘下洋>嶂上郊遊徑>黃竹塱>嶂上>北潭坳地圖
  天氣:晴

  近來周末北上次數實在太多,是日適逢坳仔遠足史上某個年度紀念日,就重回西貢半島,閒遊土瓜坪及嶂上調劑一下。從嶂上士多老闆口中得知,去年初通關後生意大不如前,是年情況更甚,似乎印證了遠足並非大部分港人首選消遣娛樂,純粹在諸多防疫限制下逃離「石屎森林」的辦法。

  從北潭坳起步,先逆走小段麥徑二段,在路口處左轉落土瓜坪村,沿途全為水泥徑,除接近土瓜坪的小溪因橋面被沖毀而令難度稍見增加。土瓜坪村由於沒有馬路直達,雖然未有荒廢,卻沒甚居民長住,近年倒有一些工程在進行,甚至鋪設木板方便挖泥機出入,最終用意為何就不得而知了。

  離開土瓜坪,往黃石碼頭方向,但略過黃石碼頭,接黃石樹徑直往北潭路,途中走一段很短的小徑轉上黃麻地測量柱。該測量柱海拔61米,編號655,有2004年8月興建的衛星定位參考站網記認,類似建築於港島石碑山及大嶼山圓角頂均有出現。

  為節省路程,抵達北潭路後不繞進大灘村及大灘郊遊徑往嶂上郊遊徑入口,全走馬路經高塘下洋村口接海下路作罷。高塘下洋村感覺沒有太多新丁屋建成,路邊更是一排附青磚瓦頂連閣樓的舊式村屋,當中有座為祠堂。

  進入嶂上郊遊徑上嶂上,先是不斷上行的樓梯,隨後坡度逐漸放緩,約三分二步程處經過已完全荒廢的黃竹塱村,屋宅周邊逐漸被叢林包圍,身在郊遊徑越來越難看到廢屋的面紗。黃竹塱村以西尚有一座名為大磡的廢村,位置更為隱蔽,破落情況更甚,去年一月到過,未知現況如何?猴塘溪上游的三座山村(嶂上、黃竹塱、大磡),除嶂上僅一戶士多老闆仍堅守,其餘村民均已遷走。

  到達嶂上,村口報告板即見一張於三月張貼的告示,提及士多老闆向地政處申請短期租約,使用約120平方米的政府土地作為士多及相關設施用途,如有任何反對意見應儘量提出。如今事隔四個月,希望纏擾超過一年的事件得以結束。

  天氣炎熱,到士多品嚐豆花,同時支持進入寒冬的本地郊野經濟。補給後隨即逆走麥徑三段,到牛耳石山頂旁觀摩一下大灘海、大鵬灣與蚺蛇尖一帶風光,接樓梯快速下降北潭坳,趁機重回北潭坳村,然後才離開。十一年前的7月13日,當日天氣受「蘇力」颱風下沉氣流影響而相當悶熱——儘管當日錄得的高溫至現在變成夏季日常。因應糧水及補給方法問題,從大浪西灣、鹹田回北潭坳時,體力早已消耗殆盡,卻仍走進北潭坳村裡「打卡」。此地因屬自己網名,當日更是首訪,故印象特別深刻,而村後的廢田草坪儼如村民的「會所」,不時見村民把玩高球、足球的痕跡。近年7月13日都在工作中度過,只好在下班後短遊一趟,並準時在黃昏7點13分於村口名牌「打卡」留念,是年適逢周末休假,正好可在周邊遠足,隆重紀念一下。留念過後,夜幕低垂,就乘巴士回市區,充滿紀念性的下午在此畫上句號。

  通關後,夏季周末午後彩虹往西貢的小巴變成「車等人」:



  西貢碼頭旁漁船及遊艇遍布:





  北潭坳起步往土瓜坪:








  土瓜坪村:







  施工跡象:




  土瓜坪前臨高塘口:



  黃麻地測量柱與衛星定位參考站網:






  黃石樹徑出口接北潭路:


  被損毀的大灘巴士站上蓋:


  高塘下洋村:





  北潭路與海下路交界:


  海下路上嶂上郊遊徑:


  逐漸消失在樹叢間的黃竹塱廢村:





  嶂上士多老闆向地政處申請短期租約之事宜:


  士多前的草坪沒有人在露營,連牛群也甚少:



  士多補給:




  黃昏時段接麥徑三段下北潭坳:




  牛耳石山旁見大灘海、大鵬灣與蚺蛇尖風光:




  東眺大蚊山、牌額山與大枕蓋,高度均略低於牛耳石山少許:



  南眺西貢海:


  朝向北潭坳村下行:




  北潭坳村屋宅:







  循環再用的指示牌,相信提醒外人不要走進民居範圍:


  黃昏時分的北潭坳村草坪:







  近四年7月13日都「準時」黃昏7點13分在村口打卡留念:

  每年一景:


  草坪龍門架尚在,但雜草像越來越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