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九龍坑山石坳山


  日期:2025年 9月 13日(六)
  路線:富亨邨>「玉秀峰」>九龍坑山>沙螺洞(李屋及張屋)>鳳馬古道>鶴藪水塘>石坳山>軍車路落九龍坑村地圖
  天氣:晴

  周末天色相當良好,但因天氣持續相當炎熱,加上盛夏後期小徑植物相當茂密,故是日行程仍不算太長,亦沒有任何小徑,主要登上九龍坑山鳥瞰大埔區風光,然後繞走沙螺洞、鳳馬古道再上石坳山,最後取軍車路下山作結。

  從大埔墟站乘71A號巴士到達富亨邨起步,向北前行,穿過入伙不足兩年的富蝶邨外圍,於匡智松嶺村旁上海拔440米的九龍坑山,途中經「玉秀峰」測量柱(測量柱官方名字叫「康樂園」,編號528,海拔289米)。入口附近已成為富蝶邨三期的工地,感覺近年新界多處及市區邊緣的安達臣道都在興建大量公屋,在過去的2000年代與2010年代都非如此,皆因政府視改善基層住屋問題為當務之急,根據房屋署資料,將預計有超過16萬公屋單位建成,數量較往年倍增。另一邊廂,或許近年私人樓市表現欠佳,儘管公營房屋工程明顯較往年積極,卻壓不住建造業工人的失業率,對勞工市場來說並非好預兆。

  上玉秀峰途中主要為晨運者搭建的梯級和小棚,隨高度持續上升,山下的大埔新市鎮與吐露港對岸的馬鞍山新市鎮景致也隨而開揚。一氣呵成上行了半小時多一點,就到玉秀峰的測量柱,此時就繼續沿樓梯上行,但亦有少量下坡路段。到達海拔達400米的九龍坑山頂附近,看到的山下景致更為遼闊,連船灣淡水湖及西貢郊野公園的山峰均可見,涵蓋了大半個大埔區。該處在近一兩年也變成晨運者的樂土,興建了多座小長椅和欄杆,裝飾得美輪美奐,建築風格明顯非漁護署職員所為。

  再沿小徑上行約廿米,就到九龍坑山頂的發射站設施兼測量柱,該處最高的發射塔修了至少三年也未修好。隨後按指示牌,在發射站旁的樓梯直落沙螺洞村。沙螺洞分張屋與李屋兩村,李屋再分「老圍」與「新圍」兩座小村,目前除個別保育者外,基本上無人留守。張屋村原有一家士多,不過已結業一段時間,連祠堂的春聯都沒翻新,感覺變回廢村。樓梯出口在沙螺洞路盡頭稍北面連接張屋的泥徑,此時嘗試在泥徑對側的小徑直往李屋,該路像被剛打通一樣,相當寬敝明顯,多處可見往日的水泥村徑,惟部分位置已湮沒或者沖毀,走起來其實有點崎嶇。走著走著,不到十分鐘步程就到達李屋的新圍村,目前有一屋正在翻新,之後走另一路,穿過「沙螺洞綠田園」會址接回泥徑,經張屋村後走鳳馬古道直往鶴藪水塘——剛好在沙螺洞繞了個圈。

  鳳馬古道倒是一道充滿歧義的古道,原本連接鳳園與沙頭角公路馬尾下村,方便沙螺洞周邊鄉民往來大埔、粉嶺與沙頭角趁墟,當中在沙螺洞與鶴藪水塘之間又因稍遠的平山寨(平山仔)、南山尾村而一分為二。無論中段是否經平山寨村,兩路均有清晰石砌古道痕跡,惟網上不少遠足者認為平山寨乃鳳馬古道的必經之處。然而,如按照早年鄉民習慣推斷,加上張屋村路口的問路石「左往沙頭角,右往平山仔」標示,相信趁墟的鄉民沒必要刻意繞經平山寨,坳仔傾向認為沙螺洞直往鶴藪水塘的古道才是原有鳳馬古道所在。就這樣沿古道走了半小時,到達水量充盈的鶴藪水塘上方,但基於時間所限,沒下行樓梯踏足水塘水壩。

  接樓梯一氣呵成上石坳山頂附近,然後一直在石坳山以南的山咀前行,途中路經落流水響水塘的路口。若然再落流水響水塘並取道「雲水古道」落九龍坑村,相信還未到桔仔山坳就開始入夜,故繼續沿山咀前行,此時地勢稍為向上,再次接回連接九龍坑山的軍車路。最後沿軍車路急步下山,穿過桔仔山坳,半小時步程到達九龍坑村結束是日的九龍坑山與石坳山之短遊。

  富亨邨:



  入伙不久的富蝶邨:


  匡智松嶺村旁上山,路邊為施工中富蝶邨第三期:




  按九龍坑山指示牌上山:


  不時回望大埔新市鎮之風光:





  玉秀峰測量柱:




  仰望近處的九龍坑山頂發射塔:





  晨運者的擺設:





  盡眺大埔區、吐露港與馬鞍山新市鎮:









  接小徑上九龍坑山頂:


  剛好4點40分到達海拔440米的九龍坑山頂測量柱:




  發射站設施:



  在發射站旁落沙螺洞:




  沙螺洞路盡頭的「大炮亭」遺址:


  從沙螺洞回眺九龍坑山頂:



  走小徑往沙螺洞李屋的新圍村,原有村徑多處被沖毀:








  翻新中的村屋:


  此處無人居住,但其中一屋寫著「麻竹頭」三字:



  離開李屋:



  沙螺洞張屋村:






  左路直往鶴藪水塘,跳過平山寨:


  此處仍有積水:


  鳳馬古道路況:




  水量充沛的鶴藪水塘:




  樓梯上石坳山:


  在石坳山頂附近俯視鶴藪水塘:


  路口沿衛奕信徑方向前行:



  日落:



  接軍車路下山:



  日落粉嶺:




  有車輛嘗試沿軍車路上山,卻落得如此下場:


  桔仔山坳附近俯視大窩西支路群村:




  九龍坑村與小巴站:



  大窩西支路的九龍坑巴士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