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上下花山。上塘礦洞

(封面圖片:上塘鎢礦洞)

日期:2013年3月17日(日)
路線:荃灣地鐵站-荃威花園-下花山(315米)-引水道-上花山(已廢)-蓮花山廢校-上塘(已廢)-礦洞-麥徑-河背水塘-河背村
天氣:多雲,有微雨,間有天晴,溫度19至24度(


  又是組隊遠足的一天,是天有七男三女,行友間看似陌生;前一日,坳仔先了解各隊員背景,有的具行澗長途遠足經驗,不用擔心;有的鮮在「場區」出沒,未知是「分身」還是「全新手」,確要兩手準備。

  上下花山一帶,或是風水旺地,祖墳較多,不過「平常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只要不作打擾,問題不大。

  下花山頂附近少樹蔭,泥徑略陡;頂沒標高柱,但巨石有二,更有梯級上登;站在花山之巔,盡賞荃葵景色。

  上花山海拔約320米,四通八達,支路繁多,樹藤滿佈,舊村路連接蓮花山廢校、下花山村及疑似「拜山路」,覓路登蓮花山時苦了一會,有次更接上通石龍拱山路,後來隊員漸覺有問題,即找另一路,登蓮花山林徑。

  上塘村通礦洞段,雖名為「迷徑」,但尚算好走,半句鐘不到,即抵洞口;接麥徑山徑,偶有崎嶇位,路線亦明顯。礦洞亦名「富豪龍」,盛產鎢(熔點極高,近3500攝氏度,故作電燈泡材料);洞口有二,其一乾涸、「掘頭」;另一深半百米,洞口一片積水,藻類生長旺盛,偶聞盡頭蝙蝠聚集;洞口積水及膝,沒人深入探訪。

  河背村規模頗大,新舊村屋盡有,村校有一,名「育英學校」,雖已關,籃球場卻不廢;午四時回程,兩小巴間隔達半小時,終明白村民,出入為何主靠私家車。

  晨九時正,九隊員在荃灣站A出口恆生銀行外集合,經愉景新城、荃景圍體育館、港安醫院到古道起點,另一隊員早在起點等候。荃景圍體育館,該是行程唯一一個,亦是最後一個補給點(圖1-4)





  登引水道時仍發現不少去年初反D&G的字句。(圖5)

  有兩女隊員體力不繼,在此問詢,本想二人完成,慢慢拍攝,但再通知她們,後面路程更難,於是提議先走在下花山頂,再沿路折返。可是她們在大上斜路,已不能應付,率先回程。沿下花山村路上登,先參觀某小屋旁梯田,有蜜桃樹。該屋屋主去年曾抗議地政總署收回耕地。環境雅致,背山面海,「陀地」並未出現,再出發時,屋主碰巧歸家。(圖6-11)







  2012年2月25日該屋的抗議字句:(圖12)

  上走不久,沿絲帶小路攻頂。(圖13-18)






  下花山村目前有建設,旁白色小路乃古道。(圖19)

  下花山田陌及山下之深井。(圖20)

  10:28登頂。(圖21-23)



  下花山頂景色:
  青衣島。(圖24)

  下花山(西竺林)。(圖25)

  工地及古道。(圖26)

  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寶雲匯、朗逸峰。(圖27)

  上花山頂(359米)。(圖28)

  荃灣市中心及荃威花園。(圖29-30)


  沿東按絲帶下走,最終下引水道,其實已近荃威花園,有人打趣的說「行程完畢」。往西竺林路段沒絲帶,林頗密,難通行。沿路不少墓穴、金塔。(圖31-33)



  已抵引水道,經花園。水道發現大量小魚。(圖34-36)



  疑是提醒跑步人士之折返路徑。(圖37)

  先過橋,到達下花山(西竺林),有「蓮勝堂居民福利會」及「烈女宮」乙座,另有「聚寶樓」,該用作衣紙爐。「陀地」看見我們,即緩步離開。隊員再到公廁,趁「最後機會」解決。(圖38-43)






  發現禾雀花。(圖44-45)


  轉右,越小橋。(圖46-47)


  路經一荒廢豬場。(圖48)

  山徑雜草稍多,成舊村路,漸遠離下花山範圍,偶有廢屋痕跡。(圖49-50)


  經一廢置木屋,入口標上「危險」。(圖51)

  已到「上花山引水道」,不過離上花山還有大段距離。在此接右上山。(圖52-53)


  村路明顯破落,走上一兩分鐘,前路突不通。仍能下載地圖,發現前方仍標明水泥路,或許日久失修,本有路,現無路。幸好右側有小泥路,經小「茅廁」,轉左接村路續上上花山。村路旁雜草極多,上花山村已廢好一段時間。(圖54-57)




  回望下花山及荃灣,我們逐步入深山。(圖58)

  上花山附近的廣告?專為拜祭人士而設?(圖59)

  旁有小溪。(圖60)

  「福建子明孫路」,該是拜山路。(圖61)

  沿絲帶,復行數分鐘,眼前一亮,已到上花山廢田。(圖62-63)


  上花山村已明顯荒廢,村內枯樹亂藤橫佈,廢屋漸被掩沒。(圖64-66)



  就在此時誤上往石龍拱的山徑。(圖67)

  經另一廢田,轉走山路,見「蓮」字,該指「蓮花山」。沿指示走,沒錯吧。(圖68)

  緩步向上。(圖69)

  經一電塔,有電流聲,不宜久留。(圖70)

  經一片樹林,貌似聖誕樹,有隊員在唱聖誕歌~(圖71-74)




  稍下,接馬路。(圖75)

  向左走,接蓮花山廢校,途中巧遇講普通話人士。(圖76)

  遇一群牛牛,即避至路邊。(圖77-79)



  已到蓮花山廢校,此乃石屎滑梯,全港絕無值有,多謝此人清理此梯,為後人少添麻煩~(圖80-81)


  蓮花山廢校外觀,本校分為廁所、課室和圖書館,大樹已成男廁的「主人」~(圖82-85)




  廢校有路通上花山,不過極為隱蔽。(圖86)

  似仙人掌嗎?(圖87)

  大家在此大休半句鐘。大休後,接古道,續上塘。(圖88)

  茶花在路邊出現。(圖89)

  再到上塘,恰好一年前到過,對比去年,因雨水較少,廢田未覺青蔥,仍見腐枝,小溪則涸。近期多到訪,廢村部分略。(圖90-93)




  一年前今天,2012年3月17日,上塘廢田樣貌:(圖94)

  接村路,向前走,見岔路,左村路往下塘瀝(見觀大棠楓樹。走麥徑古道一文),右絲帶小徑接礦洞。我們接右路,先見一小廢田,右側有廢屋二。(圖95-96)


  路徑明顯,全林蔭路,時要跨塌樹幹,或是彎身而走。(圖97-100)




  見一水缸。(圖101)

  左側望下塘深谷。(圖102)

  人工遺跡,似是已拆小屋。(圖103)

  見一岔路,沿「礦」字標接礦洞,另一路(105)通下塘瀝。(圖104-105)


  某樹葉片極翠綠,或許是陽光正照,又或是新近生長。(圖106-107)


  見破屋,拐個彎,抵礦場。到達時間13:49。(圖108-109)


  礦坡下,多種樹木雲集。(圖110)

  第一個礦洞,洞口有石堆,洞內似沒路。(圖111-112)


  再走數十步,到第二礦洞,洞口有水沼。水深及膝,藻類滿佈。(圖113-116)




  我們只在洞口參觀,沿另一小路接麥徑。有隊友指,蚺蛇尖斜度更甚此坡,坳仔卻不然。此坡斜度最少五十度,一失足,後果甚虞。(圖117-118)


  瘤狀樹幹。(圖119)

  徑不平且極窄,務必小心通行。(圖120)

  沿絲帶前走十分鐘,再小溪;再上走幾分鐘,接麥徑,轉左下河背。(圖121-124)




  迷徑出口在M162及M163間。(圖125)

  從樹隙觀河背水塘。(圖126)

  小路往下塘瀝及上塘。(圖127)

  按河背指示牌走。沿路為單車徑,山路見單車二三,塘邊水泥路更多。(圖128)

  有捷徑下水塘,但小徑較難走,續走大路。(圖129)

  密林中的「雪糕筒」。(圖130)

  塌樹。(圖131)

  走上一段,山徑分「單車專用」及「行人專用」,防止單車高速下斜時,造成危險。(圖132)

  快到水塘了,塘後有墓穴。(圖133-134)


  家樂徑入口。(圖135)

  過橋,賞塘和水壩。遠方白色建築,該是有機農莊。(圖136-141)






  小休一會,下馬路回程。(圖142)

  路邊的標高柱,真少見。(圖143)

  村內的有機農莊。(圖144-145)


  再向下走,河背、馬鞍崗、元崗、西鐵車廠和雞公嶺,清晰可見。我們再遇一外藉單車手,他用廣東話講「努力」~(圖146-149)




  河背也有礦洞?(圖150)

  河背,到了!(圖151)

  已入村,稍感奇怪,村路寫「閒雜人等不得內進」,我們照走可也,無人干涉。(圖152)

  村屋壁畫作,畫上海豚、小魚、海蜇及八爪魚。(圖153)

  村內小學--育英學校,1951年建成,2002年停辦(見香港獨立媒體)。雖已無學生,籃球場不廢。(圖154-155)


  村內有「電腦輔助學習室」、校務處、特別室,4A及6A班學生,一起上課去~(圖156-159)




  村民力求學校復辦。可惜,《香港獨立媒體》指於法例下,荒廢村校不能隨意更改用途。復校計劃,仍無了期。(圖160)

  河背村新舊村屋互相輝映。(圖161-162)


  在此等候小巴回程,女的先上,我們不幸的,再等半句鐘。

  ~行程到此完畢~

參考資料:
1) 香港獨立媒體:《八鄉報專題:新界村校有獨立價值》。2012年10月4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