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3年5月24日星期三

北海篤綑岸之旅


  日期:2023年 5月 21日(日)
  路線:烏蛟騰>下苗田>大峒>觀音峒>紅石門>牛角涌>大水湖>綑邊經北海篤、長排頭、馬尿河口至三椏涌>下苗田>烏蛟騰地圖
  天氣:晴

  近期多個星期日都是陰雨天氣,是日天氣轉晴及良好,終能一訪烏蛟騰一帶山野。適逢夏季農曆初三,午後出現大退潮,決定重走七年前遊覽過的北海篤及長排頭海岸線,從大水湖的黃竹涌澗口綑邊至三椏涌,順路再臨紅石門海岸。

  ***起步、經下苗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落紅石門***
  大埔墟站乘275R巴士至烏蛟騰起步,漫步苗三古道穿九擔租,深入叢林的上苗田,隨而到達下苗田。上、下苗田村均已完全荒廢,前者更早已被樹叢藤蔓完全湮沒,後者部分牆身尚存,但也隨歲月流逝逐漸減少,而穿村上大峒的寬敞入口也明顯收窄,盛夏連場大雨後更難以通行。過了下苗田村,在上大峒的支路附近突遇牛隻,然而觀感始終很怕人,很快逃進樹叢裡。

  在正午氣溫高達30度的烈陽下爬上大峒,還好穿了非常透汗的衣物,不太難受。到大峒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地勢立即轉為平緩,依脊穿觀音峒,再過近十分鐘步程左邊見落紅石門的小徑路口。

  除接近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段小徑較陡斜外,往來紅石門之小徑斜度均等但頗為崎嶇,應保持小心上落,後段亦會穿越1972年建成的吉澳供水水塘(另稱紅石門水塘、蕉頭坑水塘),乃鴨洲與吉澳居民的水源,固然有輸水管道連接,下水處就在大水湖海岸。吉澳供水水塘後坡度稍為降低,十分鐘步程後見另一路口,與從「迷椏走廊」(即下苗田、馬尿河、黃竹涌、大水湖、牛角涌)而至的小徑匯合,並選用最多路標位置下行紅石門。往迷椏走廊的入口地上放著很多小石,估計有遠足隊提醒其他成員不要走錯迷椏走廊,而且迷椏走廊實際也有不少遠足者採用,純粹沒如往來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直接,大概名字說明了一切,迷椏走廊馬尿河及黃竹涌段往日路況較迷糊。

  從郊遊徑下達紅石門路上竟遇到不少蜘蛛網,大部分更是網絲堅韌的大木林蜘蛛,代表盛夏已到,亦意味是日紅石門暫無遊人。據過去經驗,春季至夏初的蜘蛛網都較網絲細小但數量更多,直至氣溫約32度就轉為以大木林蜘蛛為主。最後下行一些樓梯,經過內湖及已明顯崩塌的雙層寮屋,就到達紅石門海岸,亦符合坳仔推斷,沒有任何遊人,大概因天氣炎熱之故,始終往來紅石門的路全無補給及多屬小徑,加上中午時段水位仍頗高。

  ***紅石門海岸大休及經牛角涌至大水湖黃竹涌澗口***
  於乾門咀橫越有斷裂跡象的堤壩至東面的盪排頭,站在背後的樹蔭下大休,觀看水位急劇下降中的紅石海岸與紅石門海峽,海峽對面為往灣洲,最窄處僅一百米。大休超過半小時,原路離開紅石門,再經廢屋時,想起幾年前做過一場很有趣的夢,夢見廢屋有人回來居住更開了士多,而海岸建了座小碼頭,徜若夢境成真,定必遠足者福音。

  步回剛才路口,跨過一堆小石,走山腰小徑先後到達牛角涌及大水湖海岸,迎面才見少量遊人。牛角涌與大水湖之間的小徑感覺明顯較前段崎嶇,可能個別位置被豪雨沖毀。大水湖海岸線有點像小寫Omega符號,牛角涌與黃竹涌分別在東南端及西南端匯入大水湖。三年前才從黃竹涌澗口綑岸至紅石門,是日決定綑岸回走,經北海篤、長排頭、馬尿河、三椏灣至三椏涌。

  ***黃竹涌澗口經北海篤綑岸至三椏涌***
  紅石門海岸的「影響力」仍遍及大水湖西岸,漫步在透紅的海岸,不時見縫隙中的石英紋,不久後轉入北海篤海岸。北海篤乃非常深入的內灣,雖然看似細小,海岸線總長卻超過1500米,灣篤更有大片紅樹林及淤泥,走完也得花最少半小時,過往遊記難免有人直接橫越對岸。灣篤附近見翻倒了的小艇,裡面放了大量塑膠容器,或是附近漁民近期棄下。很謹慎地踩在灣篤淤泥堆積的小石頭,感覺很不穩固,部分更黏著蠔殼。

  近一小時才走完北海篤海岸線,在堅實及仍帶紅色的岩岸拐過長排頭,該處前臨通常無風浪的印洲塘,北端岬角(長排頭咀)另豎了「印洲塘海岸公園」的木牌坊。長排頭至馬尿河澗口的海岸線較平直,可用較快的步伐行走,追回一點時間,然而接近馬尿河澗口時卻見少量難度較高的攀爬點,此時雙腿感覺疲乏,加上又帶了行山杖,顯得很吃力及「論盡」。

  馬尿河澗口前臨小瀑,依舊「景如其名」,流著一些「馬尿」,過去兩次從馬尿河沿瀑急降海岸,有次左轉回三椏灣,另一次右轉往大水湖,向是日方向相反,如今一別就八年。澗口仍有一些淤泥,同樣踏在石上小心橫過,進入最後一段綑岸。看到大片淤泥浮沙,代表進入三椏灣範圍。雖然已進入三椏灣,卻一點也不輕鬆,紅樹林長得越來越茂盛,把出口都給完全覆蓋,加上沒有路標,結果就迷失在紅樹林間,地下全是淤泥,更踩著帶濃烈臭味的污水,好不容易才橫過三椏涌苗三石澗下游,接入苗三古道。橫過苗三石澗下游時也需涉水,就這樣將過去近三小時的努力前功盡廢,坳仔明明希望不要踩到太多淤泥及涉水。看到澗道前後有石堆,相信可以避開涉水命運,然而無辦法,似乎紅樹林密得連路胚都給封掉。其實在經過馬尿河口時,亦開始因雙腿疲乏,在本能反應下也不慎踩到一些淤泥了。

  整段綑岸路程一支路標都沒有,相信極其冷門,紅樹林及其相關生態亦因沒有遊人到訪變得「生人勿近」,淤泥數量比過往多年增加,難度亦因此上升,或許淤泥正是紅樹林生境的保護機制,防止其他大型動物闖入破壞。

  ***三椏涌經苗三古道回程***
  接回苗三古道時已是六點零五分,快步回烏蛟騰後,末班275R巴士很可能已開出,更何況攜著充滿疲意的身軀。由於雙鞋已黏著很多淤泥,乾脆回走幾分鐘,至三椏涌澗口把雙鞋稍作清洗,然後才踏上回程路。

  七點鐘到達烏蛟騰,結束退潮下比預期時間長、先甜後苦的綑岸之旅,略作整頓後就等候20R小巴,雖然等候時間才短短十分鐘左右,卻有大量蚊子出沒,把坳仔及其他候車乘客叮得不斷來回走動。乘小巴回大埔墟站時發現兩側小腿及手臂都有幾分麻痹感,印象中過往從未試過,是否夏天走得太累,加上不斷拿著行山杖之故?

  烏蛟騰巴士站旁涼亭對遊人的「溫馨提示」:


  烏蛟騰路牌:


  路口的三層高「地標」村屋大閘長滿雜草,想必屋主一段時間沒有回來:


  離開烏蛟騰:


  在帶樁柱的路口右轉,下行經上、下苗田:




  苗三古道經下苗田廢村上大峒的路口已明顯收窄:


  下苗田廢村:



  烈日下上大峒:






  觀音峒:


  印洲塘:


  西眺船灣淡水湖:


  路口左轉小徑落紅石門:


  初段俯瞰三椏灣及黃竹角海:



  中段部分位置地面透紅:


  吉澳供水水塘:



  紅石門內湖:



  紅石門已明顯崩塌的雙層寮屋及屋前空地,包括桌椅等設施:





  廢屋旁的荒廢小車:


  紅石門堤壩西端的乾門咀海岸:




  紅石門堤壩:


  紅石門堤壩東端的盪排頭海岸,可眺望紅石門海峽,岩岸更見可觀性:











  紅石門堤壩內圍:



  離開紅石門步回路口,來路在左,跨過小石堆可往牛角涌及迷椏走廊:


  牛角涌:



  跨越水管:


  鹹魚埕半島:



  橫過大水湖的黃竹涌澗口,開始綑岸至三椏涌:




  大水湖西岸及連接北海篤的岬角岩層仍帶紅色:









  進入北海篤:




  此段海岸線退潮下才容易得多:



  石隙的石英紋:



  不見灣篤的北海篤:




  北海篤灣篤的大片淤泥:



  有大量塑膠容器的棄船:




  很小心穿過北海篤灣篤紅樹林:



  北海篤往長排頭的岩岸又變得平坦好走:



  長排頭的岩岸亦透紅色:




  長排頭咀前臨印洲塘:








  長排頭咀至馬尿河段:





  馬尿河以東的小內灣:


  接近馬尿河澗口時需要一些攀爬:




  馬尿河澗口及流著「馬尿」的馬尿瀑:





  馬尿河澗口至三椏灣的海岸:


  三椏灣對岸的牛屎湖山、橫排山:



  三椏灣泥灘與吊燈籠後的落日:



  大退潮下的三椏灣:





  迷失在紅樹林中:


  橫過三椏涌苗三石澗下游:


  三椏涌:



  苗三石澗中段:


  黃昏時分的烏蛟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