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大上托山落蠔涌


  日期:2023年 10月 28日(六)
  路線:寶琳站>將軍澳村>蓮苑徑>東脊上大上托>西北脊落清水灣道近安秀道>飛鵝山道>西貢古道>大藍湖>界咸路盡頭來回(中華農耕書院遺址)>蠔涌>西貢公路地圖
  天氣:陰,間中有微雨

  是日預測的天氣欠佳,但實際略佳,決定選擇鄰近將軍澳新市鎮、海拔399米的大上托,順道視察擬建遠足徑之近況,然後穿越清水灣道,沿西貢古道落大藍湖。原計劃取道大腦古道至小瀝源作結,然而時間不足,卻在僅餘的日光成功探索界咸路盡頭的中華農耕書院,該處近來已被清拆。

  ***寶琳經蓮苑徑上大上托***
  從寶琳站起步,穿過寶林邨與將軍澳村隨即上山,上了少許樓梯就見十字路口,直走沿小夏威夷徑上井欄樹附近,看地圖似乎會走得太遠,所以決定左轉,沿「蓮苑徑」一直南行,再上一些樓梯到達翠琳路延伸至澳頭村之馬路。

  地圖顯示該馬路有三道山徑上大上托,包括東南脊經安達臣道二號食水配水庫(2021年2月走過)、東脊涼亭背面的擬建遠足徑及旁邊「拜山路」緊隨的荒徑。從蓮苑徑上抵馬路時,正是大上托東南脊入口,還有一道頗斜的繩索。坳仔突然想起去年八月閒遊大上托,當時從山頂下馬路,印象中遠足徑已成形且涼亭所在的路口暢通無阻,於是就沿馬路北行一段至涼亭處,然而路口被地盤圍板封閉了。既然是日非假期,那就無謂直闖,就回走一兩分鐘,從「拜山路」接荒徑上大上托,入口還刻上「非行山徑」石碑,或許先人家屬知道太多遠足者誤闖或詢問吧?可能因夏季連場風雨,令荒徑路況有點模糊,就在拜山路連接荒徑的位置,竟發現一坨非常新鮮的大便,昆蟲不斷飛舞,場面惡心。

  荒徑某段留下前人繩索,不過表面殘舊,周邊長滿植物,似乎該路人跡甚少。走了一會就接回擬建遠足徑,跟去年八月相比,不少樓梯已建好,沿途均設欄杆,欄杆大多被氣泡紙保護。隨高度進一步上升,山下的將軍澳新市鎮景觀顯得更為遼闊,山嶺後則是牛尾海。將軍澳新市鎮人口超過四十萬,密度上為新界九個新市鎮中第二高,僅次於天水圍,隨日出康城餘下期數逐漸建成,加上倡議中的第137區(佛堂澳)發展,預期新市鎮人口及密度進一步提高。過去將軍澳常被嘲為「睡房城市」、「無街之城」,但實際又受不少年輕一族歡迎,或許鄰近九龍東及港島北岸兩大工商業區,很適合讓忙碌的上班族生存,而且消遣方式相對注重健康,不再單純追求吃喝娛樂,取而代之在海濱緩跑、踏單車;縱使只是吃喝娛樂,近年將軍澳南部新住宅群又提供另一模式的消費選擇,不再局限於倒模式商場和連鎖店,在臨海的西餐廳望著海景用餐,絕對是件寫意事。

  一氣呵成抵達大上托山頂測量柱(海拔399米,編號663),不過上面全無景觀,所以也不浪費太多時間逗留。大上托西麓乃昔日石礦場遺址,現時仍根據《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持續發展,預期人口約兩萬五千,房屋類型以居屋為主,輔以少量私人屋苑,所屬地區乃西貢區,並非觀塘區秀茂坪的延伸。


  ***大上托沿西北脊落清水灣道(近安秀道附近)***
  離開大上托頂,就接建設中的遠足徑下行,方向一直朝西北,沿途只見幾名建築工人坐著休息,不知屬下面的石礦場還是遠足徑。翻看2021年2月遊記,當時植被剛被移除,沒有任何梯級,如今相隔超過兩年半仍未建好,進度上未免過慢,當然或許要配合石礦場發展計劃,因為另一邊出口估計處於安愉道(新樓盤安峯)附近。

  當接近石礦場建築地盤時,右轉經過一段護土牆維修通道,然後再右轉接小徑下清水灣道,但進入小徑時先上走小段。整體路況尚算清晰,唯可能受發展地盤影響,個別位置有點模糊,而路上亦有頗多惱人的應季淡竹葉種子。中後段會路經安達臣道三號食水配水庫圍網旁,不過網旁小徑地面滿布枯葉,踩上去感覺甚滑,要抓住圍網才能安全下行。最後再步經電塔架圍網旁,下行一段樓梯就到達清水灣道,西行約一、兩分鐘可見安秀道路口。安秀道前身的安達臣道絕大部分已消失在發展區地盤,僅遺下近翠林邨一小段,清水灣道的安達臣道巴士站亦幾乎成為讓人憑弔的名字,或許巴士站名字得以保留的原因,就是鄰近的新發展區「借殼上市」。


  ***清水灣道經飛鵝山道、西貢古道落大藍湖路***
  安秀道路口以西約一、兩分鐘步程處,就是清水灣道與新清水灣道交界,就在交界處取捷徑樓梯穿過飛霞道上抵飛鵝山道,但抵達飛鵝山道時卻被欄杆隔開,欄杆旁又沒有行人路,所以要慎防兩邊馳騁的車輛。

  由飛鵝山道落大藍湖路的路段經過的百花林路與西貢古道在兩、三年前疫情期間散步多次,而飛鵝山道與百花林路所在的伯公坳海拔約260米,亦是該段最高點。在百花林路一直下降,兩邊有少量寮屋,走了一段按指示牌接西貢古道,古道均以石板築成,感覺原始,中間被百花林路盡頭的廢棄三層高精緻石屋隔開,而下段與衛奕信徑四段重疊。或許上段不屬衛奕信徑範圍,人流較少,加上地勢較高,所以整體路況較為潮濕。是日整體天氣間中有雨,雖然行程期間所在地區只有零星微雨,可能濕度非常高,令古道很濕滑,步經時要相當小心,其實從大上托附近仰望飛鵝山時,能見度頗低,像被厚霧籠罩。

  抵達大藍湖路,穿越大藍湖村,一直向北走往界咸路交界。大藍湖路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所以絕大部分沿途村民均駕車代步,而大藍湖村附近另有村徑(蠔涌古道)橫過石壆圍村口直達蠔涌村。此時時候不早,且體感很潮濕不舒服,如果上行至大腦古道相信已入黑,但坳仔也不想勾起不愉快往事,所以不直走蠔涌古道下山。順道再探大藍湖稍北的牛寮,石屋及農莊沒人駐留。記得莊主一兩年前銳意為農莊提供補給、露營兼度假設施,同期正值疫情,港人無法外遊,不少鄉郊地方都出現如此情況,創造商機之餘,長期困在高密度住宅與寫字樓的市民亦可趁機舒緩身心。然而,周邊雜草在雨季初段就已瘋狂生長,部分盆栽東歪西倒,相信莊主人力資源難以配合,加上除草太麻煩也乾脆放棄了,只有農莊旁小田地仍間中有人來打理——或許夢想的最大敵人,就是現實處境。


  ***界咸路盡頭(中華農耕書院遺址)來回***
  到達大藍湖路、界咸路與蠔涌路交界,離入黑尚有半小時,不如看看界咸路盡頭如何,反正也從地圖留意到有座建築物。進入界咸路,先經過界咸村背後與大腦古道入口,很快看到車輛關閘,再走幾分鐘已是馬路盡頭。但實際的界咸路盡頭還要繼續上行,然而路況轉為有點寬敞的村徑,入口有輛逐漸被雜草覆蓋的小鄉村車,村徑亦因雜草、青苔覆蓋變得狹窄及特別濕滑,顯然該建築物已廢棄了。

  小心上行近十分鐘,就見空地豎起「政府土地」警告牌,周邊明顯被雜草霸佔。轉往另一側,可清晰看見已拆卸的大宅台地,規模上至少約三排,當然少不了廁所。行程後查閱地圖,原來屬於中華農耕書院,好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名字,實際本來是莊園,不過約2019年被揭發霸佔政府官地,「書院」也靜悄悄被清拆,從環境推斷,清拆相信是近兩年內的事。

  天色趨暗,因村徑甚為濕滑,所以也不能逗留太長時間。很小心地下行至馬路盡頭,然後再沿界咸路和蠔涌路一直下行,到達西貢公路時,路口見剛開光的蠔涌村牌坊,最後乘巴士回彩虹站作結,結束感覺儼如春夏之交的半天。

  將軍澳村:


  回望高樓林立的將軍澳:


  左轉往蓮苑徑(直走經小夏威夷徑上井欄樹):


  馬路涼亭後上大上托之入口被地盤封閉:


  興建中的遠足徑,從涼亭上大上托頂:




  東南脊小徑路口:


  俯視將軍澳新市鎮:





  大上托山頂測量柱:



  大上托西北脊同樣有興建中的遠足徑: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地盤及新建私人屋苑「安峯」:


  遠足徑出口在新發展區:


  轉入小徑,留意被雜草覆蓋的坑渠:


  網邊小徑,地面被枯葉覆蓋,需抓住圍網才不至滑倒:


  電塔架圍網:


  清水灣道仰望霧中的飛鵝山:


  樓梯上飛鵝山道:


  西貢古道落大藍湖路時,經廢棄三層高精緻石屋:



  大藍湖村:


  牛寮村農莊與耕地:





  大藍湖路,可見山上被雲霧籠罩:



  界咸路馬路盡頭屬集水區,設有車輛關閘:


  零散蠔涌谷深處的屋宅:


  界咸路盡頭:


  被雜草叢生的村徑直上中華農耕書院遺址:






  屋宅台地:





  廢棄廁所:


  蠔涌村新牌坊:



  匡湖居巴士站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