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

深涌新貌上天梯


  日期:2025年 7月 13日(日)
  路線:高塘>海下路>白沙澳>蛇石坳>深涌>榕樹澳>天梯>嶂上>北潭坳地圖
  天氣:晴

  日前在網上看到西貢深涌已完成活化及翻新,環境與過往有顯著差別。由於是日乃在西貢遠足史的一個重要紀念日,當然順路遊覽一下深涌的新貌,然後再經天梯上嶂上落北潭坳作結。

  從西貢乘巴士至高塘起步,原來高塘村還有道隱蔽村徑通往海下路,各有座伯公神壇及大王爺神壇,不過出口向北偏離巴士站,基本上沒有村民使用,路表落葉重重,估計屬1970年代修建北潭路前,高塘村民採用該村徑通往黃石碼頭,乘街渡往返大埔。

  此時坳仔突然想起地圖顯示北潭路對側有座魚塘,順道探索一下,先橫過北潭路,在回西貢的巴士站旁進入隱蔽泥徑,越走越深,路邊堆放各式各樣被棄置的雜物,連雪櫃、洗衣機、單車、流動廁所均出現,唯獨沒有廚餘,直至接近魚塘,就被鐵閘欄住,如此情景實屬嚇人,尤其四周被郊野公園包圍,未知魚塘周邊土地是否被改作回收場。

  匆匆離開滿布雜物的地帶,正式展開是日行程。初段均屬非常例行公事式,轉入海下路,沿路一直步至白沙澳,隨而拐進村徑,穿越白沙澳村,深入南山洞附近窩谷,再接山徑穿蛇石坳落深涌。到達深涌後,環境呈大幅度改動,昔日荒廢且雜樹叢生、形同鬼域的學校,近期重見天日,令坳仔想起十多年前的鎖羅盆,惟當時或許沒有活動,故無從參觀,甚至連外圍都用綠布完全蓋上,連學校外圍都攝不到。村裡近乎全部有人居住的屋宅均已翻新,其中一座1936年建成的「李家大屋」,更換成西洋風格,屋前豎著「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交通總站舊址」名牌,標註於1942至1944年間該屋屬大隊情報交通總站所在地,保護遊擊隊戰士。

  此時步至村裡另一側的公民學校暨天主堂,途中回看深涌及大草原環境,如同置身海外。天主堂原稱「三王來朝小堂」,早於1879年設立,其後得知客家人重視教育,故增設辦學功能,名為「公民學校」,在同一鄉村設立兩座學校可謂少見,至於現址的學校暨天主堂建築則在1956年重建。因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深涌人口外遷,早已停止辦學,而三王來朝小堂亦於1999年停用。荒廢廿多年,建築無疑耗損,近年有保育者為小堂修復,最終於是年一月重開。

  因教堂目前亦沒有對外開放,故此很快離開深涌,接村徑往榕樹澳進發,並計劃於鰲魚頭的士多吃碗豆花補給,沒想到未到五點就已打烊,或許疫後市民消遣活動有大幅轉變,郊野經濟一落千丈加上天氣不穩(前一天間中有大雨),乾脆提早休息,甚至不作營業。到達榕樹澳村,亦發現沒有任何補給點,就在其中一戶村民自設的長椅小休作罷。

  小休約十分鐘,沿嶂上郊遊徑的天梯步上嶂上,不過可能受近期多場降雨影響,途中不時有垂下的樹藤,個別更帶尖刺,留意身體以免「中獎」。嶂上士多也貌似準備關門,只是外面未關閘,最終逆走麥理浩徑第三段,稍上至牛耳石山附近,再走樓梯直落北潭坳作結。近幾天受「丹娜絲」殘餘降雨影響,全程不時有積水及少量泥濘,政府甚至「超前部署」兩天前(7月11日)預計受世紀大暴雨影響而停課,沒想到當日天文台(及是日走的西貢)竟錄得零雨量,大量市民質疑政府的決定——若然當天的「超前部署」準確,相信坳仔「超前部署」的紀念行程顯然不會如此順利。

  到達北潭坳,十二年前的是日(2013年7月13日)為首訪北潭坳村的日子,因屬自己網名,且當時受颱風下沉氣流影響十分悶熱,走完大浪西灣後探訪北潭坳村時,體力幾近耗盡,難免有深刻印象,此地也順理成章成為VIP,近乎每年7月13日前後都要「報到」一次,先閒逛村後的大草坪,並感受洋人的生活氛圍,最後準時在黃昏7點13分於村口名牌打卡留念(更是連續五年如此)。整頓過後,就乘96R巴士直達彩虹站,結束探索深涌新貌兼路況優於預期的紀念日行程。

  大學站已完全安裝月台閘門:


  夏季周日的西貢海濱:






  巴士至高塘起步:



  高塘伯公神壇:


  高塘大王爺神壇:


  大王爺神壇與高塘村的村徑:


  高塘巴士站附近的疑似回收場:





  轉往海下路:


  海下路近猴塘溪:


  白沙澳青年旅舍:


  白沙澳村:






  雨後澗水:


  接入泥徑往深涌方向,雨後水流較大:




  蛇石坳:


  「重光」後的深涌學校:



  翻新後的深涌村,如同置身海外:








  換成西洋風格的「李家大屋」,屋前豎著「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交通總站舊址」名牌:



  此地曰「深涌農莊」:




  斷橋:


  公民學校暨天主堂:



  深涌「李家大屋」氣勢實在太大,連區議會都要特別加設路牌:


  大退潮下的企嶺下海:



  已打烊的鰲魚頭士多:



  榕樹澳村:



  上嶂上的入口有點隱蔽:


  小心沿途的「陷阱」:



  天梯屬嶂上郊遊徑一部分,深藏叢林中:




  天梯的終點——坳門:


  坳門至嶂上的山徑有積水,但依然可順利通行:


  嶂上士多:



  逆走麥三回程:



  牛耳石山附近開揚處,可飽覽西貢半島大片山水風光:







  從麥三下望北潭坳村,顯得有點與世隔絕:




  連續五年都從麥三鳥瞰北潭坳村:


  有點冷清:



  北潭坳村與村裡的何氏宗祠:






  某屋的花園被冠名為「Piazza Corona」(意大利文):



  北潭坳村草坪與龍門架:






  橄欖球:


  高處已雜草叢生:


  草坪深處布滿積水:




  村裡還發現籃球架,但如今相信僅作裝飾,否則村民打籃球時很易打中車輛:



  近路口的村屋已翻新成名為Braemar的獨立屋,裝潢奢華:


  7月13日黃昏7點13分,準時在村口留念(已是連續第五年):



  「候車」往黃石碼頭的牛:


  回程巴士直達彩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