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

東莞登高大屏嶂


  日期:2025年 10月 29日(三,重陽節假期)
  路線:深圳光明石介頭觀音廟>五龍出陣>東莞石狗公水庫>羅仔坑路>小路上大屏嶂頂(348米)>佛坳>雷公山>黃江鎮長龍出口>長龍社區地圖
  天氣:雲

  是日為重陽節假期,內地仍如常上班,故到深圳光明新區與東莞黃江鎮交界的大屏嶂登高去,避開爬山人潮。大屏嶂實際由幾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組成,是日所走的正是最北面的一座,看景區導覽圖也是地勢最高的一座,海拔為348米,景觀以回眺深圳光明新區及光明湖為主。

  乘坐深圳地鐵6號線至光明大街站下車,在站外的「招待所」品嚐地道的乳鴿作午飯,光明乳鴿更視為深圳特產之一(其餘特產包括沙井蠔、南山荔枝等)。飯後Call車至石介頭觀音廟,那裡接近鳳凰徑第四段終點,該段去年11月走過。是日路線就先逆走第四段約三公里,翻過海拔200餘米的「五龍出陣」小山崗,進入東莞市範圍,然後於羅仔坑路邊的小村落分道揚鑣,直上大屏嶂之巔。至於鳳凰徑則在大屏嶂西麓山腰經過,剛好回到深圳市範圍,或許因山體陡峭,該路難以直達大屏嶂頂。

  從石介頭觀音廟上五龍出陣的路口很凌亂,亦無任何標示,一上山就走錯路口了,走了一段山腰才發現,然後按旁邊路胚上行,尋回原有山徑,山坡有不少耕作痕跡與灌木,卻同時長著不少雜草,看似荒廢卻也不是完全荒廢的樣子。接回山徑前,就見被綠色圍網擋住,剛好此處有缺口穿過,否則可有麻煩。過了YF092標距柱,下山期間就接入羅仔坑路,初段較為狹窄,並繞經石狗公水庫旁,隨後馬路較寬敞。該路雖然與深圳光明新建的科學城僅隔一座小崗,卻是東莞黃江鎮甚為僻遠的地域,卻見至少兩排破爛的鄉宅與廢棄了的莊園,其中一戶農家都養了一群鵝,時光瞬間倒流至幾十年前,唯一變化就是贛深高鐵在此穿過,不時有時速二、三百公里的列車劃破窮鄉應有的寧靜。

  當到達YF087標距柱附近的路口時就左轉,先上行一段馬路,然後按GPS地圖顯示的路徑離開馬路,沿山脊上行,沒想到上山入口施工中,但沒被攔住,而入口處更見被雜草覆蓋的小溝,小溝深度不明,避免踏空,隨後就一直沿脊直上大屏嶂山頂。後半段環境明顯開揚,只是浮沙碎石頗多,雖然坡度不算很急,卻要小心。

  景觀最遼闊之處不在山頂,而是上行至約四分三的位置,正好飽覽深圳與東莞的邊陲地域,包含光明新區的光明湖,以及其上游、面積較小的石狗公水庫。深圳的城市化速度可謂一日千里,曾幾何時屬遠郊的光明新區,自從2020年地鐵開通後亦興建了很多高樓大廈。反而東莞地鐵系統依然不發達,至今只建成一條地鐵線,各鎮規劃非常零散,只有北部的「莞城」相對集中,而南部的黃江鎮相對成為偏遠鎮區,尤其藏在山間的羅仔坑路一帶農村。結果兩地邊陲的風景線迥然不同,有點想起深港邊陲的樣子,只是深港兩地因歷史原因才導致如此,如今香港政府千方百計把鄰近深圳邊陲的地區發展——雖然大部分仍處規劃階段,但感覺將來深港邊陲風景線的變化速度,或許比深莞邊陲風景線的變化速度還快。

  走上大屏嶂山頂,上方有座疑似發射站,門被打開,裡面的電線和設備全給外露,不知是否已廢棄的物料。過了山頂發射站就到達馬路,並向東北面下行,惟GPS地圖顯示為山徑,途中經過「翠屏亭」,走上上層並無景觀可賞。沿馬路下行至佛坳,竟然遇著已鎖上的大閘,而且封得很嚴密,無法在側邊繞過,還好有保安開閘,說山頂屬未開放區域,也不清楚是否時間太晚(已是五點)、今年雨季的連場暴雨造成的破壞未處理好還是其他原因而封閉,可是上方連指示牌都有,網上完全不見任何相關通告。

  此時已進入大屏嶂森林公園園區範圍,可見園區都處於東莞市內,至於位處深圳市的除鳳凰徑第四段外就沒有了。先沿園區馬路走著,然後走步道上海拔約294米的雷公山,但雷公山頂正施工,還有台挖泥機,無法到達。按照長龍出口方向下山,部分位置還有塌樹,而中段變成小徑,該小路在GPS地圖依然有顯示,故不太擔心。

  沿小徑下行十餘分鐘回馬路,穿過崗亭,再走一段馬路到達塘龍西路,也是黃江鎮與塘廈鎮交界,該路車流頗多。此處沒有任何補給,甚至連建築物都沒有,於是沿路邊徒步一會至長龍社區,路邊沒有明顯人行路,感覺有點不安全。地圖上長龍雖然顯示為村,但由竹山下、下圍等幾座小村落組成,故部分建築標示長龍為社區更為恰當。長龍社區裡不見高樓大廈,住房密度也不高,卻明顯不是農村的樣貌,更像一座偏遠小城市的中心,或許是東莞的「城中村」特色之一。社區裡餐廳數量非常多,在其中一家餐廳晚飯後,Call車回深圳五和地鐵站,乘10號線經福田口岸回港,結束重陽大屏嶂登高之旅。是次行程除大屏嶂山頂前外,後半段感覺現時不太可取,讀者要留意一下。

  地道光明乳鴿:


  石介頭觀音廟:




  新建的寫字樓:


  沿指示走鳳凰徑往石狗公水庫,但在路口已錯走山腰小徑,山腰有片梯田:





  科學城新建築群:



  穿閘接回鳳凰徑:



  下行,此時已進入東莞市:



  破爛的鄉宅:



  走靠右的馬路:


  贛深高鐵在此穿過:



  疑似廢棄了的莊園:


  去年的「爛尾樓」最近有新變化:


  石狗公水庫:



  去年鳳凰徑通走時沒看到YF088柱,是次補回:


  羅仔坑路:


  鵝群:


  路邊釣魚場:



  路口靠左上山,經大屏嶂森林公園界碑:





  看到上大屏嶂的山脊:


  上山入口當前在施工:



  小心地洞:


  回望上山入口:


  山脊環境開揚:


  俯瞰深圳西北面最大的「光明湖」,以及深莞邊界的風景線:











  大屏嶂頂的發射站,裡面的電線和設備全給外露,完全失修的樣子:




  發射站的另一側是馬路:


  路經「翠屏亭」,卻沒甚可看:



  到佛坳時大閘被鎖上:



  步道往雷公山,但雷公山頂施工中:




  走「長龍出口」下山:


  下山時路邊的荒廢建築物:


  到達黃江鎮與塘廈鎮交界的塘龍西路,向北落長龍社區,但欠缺明顯行人路:



  長龍竹山吓(下)村:


  長龍社區,感覺像一座偏遠小城市的中心:



  此處應是社區的中心了:



  晚飯,飯的份量非常大,還好吃得完:


  從五和站乘地鐵回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