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 11月 2日(日)
路線:新娘潭>烏蛟騰>下苗田>馬尿河>馬尿廢村來回>苗三古道往三椏村>牛屎湖村來回>犁頭石>烏蛟騰>新娘潭【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
是日為極其污穢的一天,因為會連走沙頭角已完全荒廢的馬尿村與牛屎湖村,尤以前者的偏僻和崩塌程度為甚,看看兩村隔個癲狂的風雨季後,環境變化如何。
與前一個周日一樣,以自駕形式起步,雖然整體天氣、溫度與出門時間相若,可能踏進十一月,假日戶外消閒活動從泳灘「轉戰」至郊外,燒烤場人流暢旺,烏蛟騰路與降下坳均沒位置停車(前一個周日烏蛟騰路有幾個空位),還好在新娘潭找到唯一的空位,所以就從新娘潭起步。
「例行公事」式經烏蛟騰、九擔租、上苗田、下苗田,當看到右側有警告牌提醒山徑雜草叢生時,就拐進密林小徑。該小徑會經馬尿河、黃竹涌、牛角涌往紅石門,素來被稱「迷椏走廊」,然而是次首站在馬尿村(亦稱馬尿水村),故此只前走約半小時。接近馬尿河路口時路況顯得更為崎嶇,受近年植物加速生長,位置窄如棧道,要小心腳步。
當看見馬尿河時,先不過河,沿河邊前走,由於人流更為稀少,步伐更受周邊的植物阻礙,但同時都見石砌古道痕跡,原來查看1963年地政總署航拍圖,在馬尿河路口以西約一百米另有山徑直落三椏涌,比現有的迷椏走廊更為明顯。由於坡度較平緩,推測當年馬尿村民經此路往來三椏涌(當年三椏涌村亦未荒廢),反正步行距離才1100米左右,當年來說並非一個很遙遠的距離,附近的梅子林、蛤塘離海邊的步程更遠。另外,當年馬尿村以北亦有山徑直往馬尿河出口,出口處有座小碼頭,可乘船往來沙頭角,該山徑步行距離約550米。後來1982年的航拍圖所見,馬尿村已完全荒廢,稻田回歸大自然,小碼頭已毀爛,而往三椏涌與小碼頭的山徑都有多處被植物湮沒。儘管規模非常細小,1963年只餘一戶留守,依然可見村民努力建設出入路途之成果,惟謀生實在太難,最終把村落徹底放棄。
馬尿村荒廢多年加上人跡極度罕至,如今遺跡難以尋找,明顯的廢田痕跡只餘下小部分,僅靠模糊的路胚甩得廢屋痕跡,而且廢屋前還要穿越一些荊棘林,沒帶樹剪下顯得麻煩。此村其實已是坳仔第五次尋訪,首次在2016年3月,前一次在2022年底。與當時相比環境其實沒太大變化,依然可見酒瓶與碗碟碎片,除多了一些小樹木外,可能屋宅都破損得七七八八了,如計及歷次尋訪,過去的屋宅數量估計最多只有四、五間,而且分布得較零散。倒是進村的路胚較過往有變化,還有一些粗藍色的路標,另在廢屋附近更見棄置了的雨傘,相信中途一定有人走訪過,但每年的遊人數量可能十隻手指也數得完。
在廢村逗留了一會,沿路經「迷椏走廊」回到下苗田往三椏涌之山徑,再穿三椏涌、三椏村往牛屎湖(別稱牛池湖),原有屋宅在海拔約30米的半山,而昔日耕地在近海邊,中間被叢林阻隔,以鄉村來說較少見。由於到達牛屎湖村只餘不到一小時日光,不落牛屎湖灣。牛屎湖村據悉也在1965年荒廢,荒廢前規模不算大,但至少明顯大於馬尿村。村民主要有三種出入途徑,其一落牛屎湖灣乘船(1963年尚未有碼頭),其二經西北偏北山徑翻坳落磨刀坑再乘船(2021年走過該小徑),其三經正西上行翻坳落三椏村。當前往磨刀坑及村西端上坳的小徑估計已湮沒。
村裡最大的特色建築為兩個用以煮酒的爐灶,儘管年內受連場颱風及大暴雨影響,環境亦不見很明顯的變化。是次發現廢村西面有一些紅路標上山,可是時間不早,又有理由可以短期內再走一趟了。原來折回三椏村,此時夜幕低垂,忽然聽聞近三椏村的叢林有疑似野豬活動的聲音。
由於去程取道下苗田,故回程不走回頭路了,取道犁頭石離開,三椏村往犁頭石廢村之間有兩處新近塌方痕跡,而犁頭石廢村至吊燈籠南脊路口間亦有一處新近塌方,亦證明漁護署為何要把烏蛟騰往來三椏村的兩道山徑都給封閉,當然沒有多少遊人理會,去程時的山徑依然熱鬧。七點鐘到達烏蛟騰,再步回新娘潭駕車離開,結束充滿污穢感的廢村探奇行程——發文日(11月19日)碰巧趕及一年一度的「世界廁所日」,可謂玩味至極。
烏蛟騰:
碗碟與酒瓶碎片:
馬尿村殘存的廢田:
1963年的航拍圖顯示馬尿村有較明顯的山徑直往三椏涌,亦有山徑落馬尿河出口:
1963年的航拍圖顯示馬尿村仍有一座完整屋宅,屋前有一些稻田:
1963年的航拍圖顯示三椏涌村尚未荒廢,住了近十戶人家:
1982年的航拍圖顯示馬尿村往三椏涌的山徑已是半湮沒狀態,而馬尿村原有村屋亦已毀爛,稻田回歸大自然:
折返下苗田至三椏涌的山徑,近三椏涌時又見塌方:
牛屎湖村西側另有小徑上山,但是日因時間關係沒探索:
1963年的航拍圖顯示牛屎湖村民主要有三種出入途徑,棕箭咀往碼頭,橙箭咀往磨刀坑,而青箭咀往三椏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