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 11月 27日(日)
路線:鹿頸-谷埔-西脊上石芽頭(245米)-尖光峒(228米)-分水坳-荔枝窩-三椏-西流江-牛屎湖出三椏-烏蛟騰【地圖】
天氣:雲,後轉陽光普照
近日非常忙碌,晚上下課後還得應付功課及Presentation至凌晨兩點多,所以也沒有多餘時間研究遠足路線,只好再走大東北,石芽頭西脊的路都是早上才參考前輩的相薄遊記而行,然後去荔枝窩吃雞粥,短短兩星期間又來,下午則往西流江遊覽印洲風光,最後出烏蛟騰完成。
十點鐘在粉嶺站乘小巴,可能是前一日下了整天雨且天氣較冷,出奇地無人候車,還以為要等半小時才有下班車,幾分鐘後有一行十多人的團隊到達,小巴公司也連忙派了加班車,安排真好。
從鹿頸快速的經鳳坑至谷埔,在村尾「松記士多」後越過維修斜坡用的閘門而上,再接右邊隱蔽山徑。石芽頭西脊乃遠足隊自行開闢的荒脊,所以路況不明顯,林中有不少似是而非的通道,所以也找了十餘分鐘才覓得正路。踩著鐵芒萁而成的路胚上行,由於附近的灌木叢亦頗密,引路帶更是時有時無,所以要「摸著石頭過河」,萬步小心,否則會迷失在林裡的。中段路胚變得明顯但斜度亦很高,臨到山頂時路胚又變得不明顯,同時還看見一些梯級,相信漁護署多年前打理過石芽頭至谷埔的山徑,但自荒廢後又變成密林地帶了。用了一個多小時才由谷埔上達石芽頭,從山上可見谷埔、沙頭角海及鎖羅盆一帶,惟樹木漸高,景觀也變遜色了。
朝南下至尖光峒坳,再上尖光峒的兩座山崗落分水坳,尖光峒的小徑可能較多人走過,路況明顯較石芽頭為佳,然而部分位置斜度較高,應加謹慎。尖光峒上的風景其實是樹景,看多了也覺沉悶,所以在山頂不作停留的直落分水坳,可惜是日走錯另一小徑,最終接入谷埔至分水坳中間的古道,此時已偏離分水坳約半公里,原來那道不明小徑叫「楓香脊」,未知十二月漫步此脊時會否有紅葉看,抑或「楓香脊」只是個名字,根本無楓香樹。
沿古道經分水坳快速的往荔枝窩,或許近來多次惠顧「有記士多」緣故,連老闆也認得坳仔了,在此吃過豆花及雞粥後繼續上路。穿過山尾坳至三椏碼頭,碼頭後乃往西流江之海岸線,在潮退下近三椏有少量的攀爬位,但具經驗的遠足人士來說沒甚難度。由於已開始水漲,所以要加快步伐前行,以免涉水,近一小時步程抵達西流江,那是相當遠離市區的小漁村,只有約兩排寮屋,住了幾戶老村民,村民或正外出捕魚,所以無人在內,狗隻則在村前沙灘留守,近處小島乃印洲,屬「印塘六寶」的玉璽。
水位持續上升,往牛屎湖灣部分路段已幾近水淹,加上有塌樹所阻,只能勉強不用涉水而行。再一次經過牛屎湖廢村,之後沿山路往三椏,此時相機儲存空間幾乎耗盡,故先在涼亭刪除一些舊照片,順道休息一會。
或許是前一天雨量實在太大,三椏涌一帶的山徑變得相當泥濘,之後經過下苗田的澗道時更被水淹,走了多次「下路」,第一次需要涉水而行(幾個月前亦曾在大雨後一兩天走「下路」,但路況並不如是日為差,當時日雨量還達一百毫米以上),後來臨到九擔租時全段大路都被水淹,只能踏著旁邊雜草,如果只想到三椏閒遊的人來說,相信一起步沒多久就要掉頭,因為路面實在太恐怖了,平時只需五十五分鐘左右就由三椏至烏蛟騰,是日就要多花十五分鐘,兩星期前小巴站到晚上還是人山人海,是日相同時段卻僅三人,可謂天壤之別。
鹿頸起步,經鳳坑村往谷埔:
谷埔村:
雨後遠處景物相當清晰:
士多後樓梯上石芽頭西脊:
轉入隱蔽小徑:
在野草間覓路:
密林中的隱蔽小徑,途中回望谷埔:
路旁林中的小水坑:
離山頂還有頗長路程:
較高處稍見明顯路胚:
踏著鐵芒萁而行:
到達石芽頭,由於前方山咀的樹木實在太密的關係,沒有往山咀留影:
石芽頭下望谷埔村:
印洲塘及鎖羅盆:
回望石芽頭:
鎖羅盆內灣:
尖光峒望沙頭角,不少位置已被樹叢遮擋:
沿「楓香脊」之不明顯路胚落谷埔至分水坳之間:
分水坳往荔枝窩:
雨後過澗的路較為難行:
荔枝窩村「後門」--長壽門:
荔枝窩圍村內部:
是日的文化館沒開門:
荔枝窩村廣場:
荔枝窩內灣:
小灘廢田:
山尾坳:
三椏碼頭開始綑邊至西流江:
這裡稍見難度:
回望三椏碼頭、吊燈籠:
拗魚咀的航標:
拗魚咀至西流江的一段岸邊大多位置難度不太高(潮漲時例外):
虎王洲:
另一處略難的位置:
望向往灣洲:
看到水泥設施,代表快到西流江:
岸邊的西流江漁村與碼頭:
西流江前臨印洲:
西流江的另一邊為牛屎湖灣,海中有個小漁排:
往牛屎湖灣途中,其中一處的塌樹已令人難以安全通過:
牛屎湖灣望向吉澳:
牛屎湖內湖:
牛屎湖廢村:
遺下的鐵絲網與拜神香柱包裝:
在村裡深度探索,村裡有十餘間廢屋,但較完整的只遺下兩、三座:
村裡的「地標」:
KAAA石牌:
露天灶頭:
日落了:
望向深圳鹽田港:
斜陽照射下的印洲塘、三椏灣:
在三椏村原居民葬區吃草的牛隻:
黃昏三椏村:
三椏涌一帶泥濘路處處:
水淹:
到下苗田時只餘一絲餘暉:
在下苗田過澗時要涉水而行:
九擔租附近山徑在雨後嚴重水淹:
七點十五分開出的小巴,只有三人上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