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 1月 21日(六)
路線:海怡半島站—赤柱峽道—孖崗山南峰(386米)—馬坑山(268米)—老虎坑石澗—龜山(216米)—蓮花井山(256米)—大潭篤水塘—大潭上水塘—大風坳—太古站【地圖】
天氣:晴
是日走港島區赤柱至大潭之間的山嶺腹地,計長連山、老虎山、蓮花井山、龜山及馬坑山合共五山,海拔在二百至三百米之間,由於那裡非正式山徑及以密林為主,沒甚景觀可賞,官方地圖更顯示無路,路況亦很崎嶇,所以沿途鮮有人走訪。去年四月曾走訪長連山、老虎山至大潭篤水塘,不過沿途蜘蛛網實在太多,到老虎山時被迫放棄,是日走另一邊,原訂走遍五山後轉北面小路落大潭中水塘,唯路況較想像中崎嶇,超出原訂時間,所以取道蓮花井山落水塘,趁還有少許時間參觀大潭水塘作結,而長連山落山的一段留待容後再探。
連接金鐘、海洋公園、黃竹坑及鴨脷洲的南港島線上月尾才開通,開通不久曾坐過,然而是日乃首次在該線新站出閘,該線特色在於無人駕駛及車頭設偌大玻璃窗,如同迪士尼線般。在海洋公園站下車,無論顏色及佈置都以海洋為主,以迎合公園的主題,公園入口只離車站一分鐘步程,非常方便,不過是日不去海洋公園,就在附近的巴士站轉車往赤柱峽道罷了,人生路不熟,找了十多分鐘才到巴士站。
在赤柱峽道下車上孖崗山,正常來說在「衛奕信徑」站下車,不過坳仔就早下了一個站,結果一上山就要爬上澗道斜壁,爬上引水道後朝東走小段接衛奕信徑。由巴士站上孖崗山名乎其實的「天梯」,需爬1369級樓梯才到南峰山頂,落淺水灣坳一段是另一道「天梯」,梯級總數亦有1209級,不過最高點只有386米,所以梯級數目沒有大東山、鳳凰山的大路為多。上山時邊賞景邊休息,以回望整個赤柱半島的風光為主,此段以逆走為佳。未到孖崗山時把握機會留影,之後的路段基本上無景可賞了。
在孖崗山頂看見右邊有路口,旁邊灌木都快把路胚覆蓋,更是完全沒有引路帶,而且小徑亦很斜,雖然感到猶疑,不過方向倒是沒錯,在極密林地帶走上一會,果然看到零散的引路帶,似乎走訪此段的遊人相當少。之後的兩小時路程就以密林為主,而山崗間的V谷則屬樹林地帶,亦要慎防支路而迷途,到馬坑山時則僅可見小部分大潭港、龍脊及紅山半島一帶風光,而最低處則是蓮花井山以南的老虎坑澗道,此時已很接近大潭引水道了。
在澗道花了約十分鐘覓路,轉林中小徑上龜山,龜山頂景觀較馬坑山更差,只可見大潭港的一角,之後又沿密林轉上蓮花井山,亦是無景賞的山頭,只有一座以紅磚砌成的標高柱基座,為沉悶的闖林旅途帶來「新意」。然而此時已差不多四點半,如繼續往長連山再落大潭水塘的話唯恐不夠時間,想起大潭水塘已有好一段時間沒到,而且在本Blog中也無相關遊記,故在此直落大潭篤水塘馬路閘門附近。
大潭水塘始建在前世紀末至上世紀初期,原意為港島區提供食水,共分四座水塘,由北至南,依次為「上、副、中、篤」,前兩塘為一組,後兩塘為另一組,中間則是「雙潭石澗」,歷史則由南至北依次遞增。水塘已有過百年歷史,當中的廿一座水務設施包括石橋、水壩、掣房等都被列作法定古蹟,並以「水務文物徑」連接,屬熱門的郊遊地點。沿車路經水塘群緩緩上行,在石橋、水壩群古蹟間穿插,正值夕陽西下時分,雖然太陽未能直至在水塘上,不過在柔和光線映射下,倒是突出水塘的靜美的一面。
繼續沿車路上走至大風坳,平時週末熱鬧的山坳也沒多少遊人了,之後依柏架山道快速下行,再在郊野公園管理站轉落樹木研習徑、南豐新邨至太古站完成,最後再往太子的酒樓與親戚吃團年飯。
乘坐南港島線至海洋公園站出發:
海洋公園站停車場:
「黃竹坑新圍」站候車:
早下了一個站,一上山就玩澗:
從赤柱引水道看鶴咀半島及赤柱:
沿「天梯」上孖崗山:
赤柱半島全景:
大潭港及鶴咀半島:
衛奕信徑首個標距柱(W001):
由巴士站至孖崗山頂共1369級樓梯:
側看鶴咀半島、龍脊:
龍脊上有人玩滑翔傘:
大潭紅山半島一帶:
落淺水灣坳方向共1209級樓梯:
穿過極密林及十分崎嶇的小徑往馬坑山:
這處碎石處處,路胚不太明顯:
較低的位置則是樹林地帶:
沿路有好多爛了的警察封鎖線,這裡曾有山賊出現過?
往後的大部分路段都是如此:
在馬坑山僅可見龍脊及大潭港的一角:
這處景觀較開揚,赤柱半島風光又在眼前:
稍見開揚的位置:
穿過前面的大V谷後才上蓮花井山:
大潭曼克頓花園一帶:
老虎坑石澗:
這處很接近大潭引水道及曼克頓花園:
沿引路帶上龜山:
龜山上的風景也不太好:
龜山往蓮花井山途中的絲帶陣:
蓮花井山在前:
用紅磚砌成的蓮花井山標高柱:
朝大潭港方向下降:
大潭篤水塘:
上蓮花井山入口在大潭篤水塘入口:
大潭篤水塘石橋:
大潭篤水塘:
雙潭石澗澗道:
這處有少量紅葉可賞:
1904年建成的大潭上水塘水掣房:
大潭上水塘水壩:
大潭上水塘:
陽明山莊與夕陽:
大風坳:
漁護署鰂魚涌管理站:
二戰爐灶,兩星期前才到過:
南豐新邨往太古站完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