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中秋翌日躍龍門



  日期:2018年 9月 25日(二,中秋節翌日假期)
  路線:石籬邨—上一村—城門水塘—龍門郊遊徑—川龍地圖
  天氣:雲

  想起已有一段時間沒走連接川龍與城門水塘之間的龍門郊遊徑,郊遊徑沿大帽山以南海拔近四百米的山腰而行,全長約五公里,部分位置較多植林,適逢超強颱風襲境後一星期多,相信路況也不會很好,從另一角度想,是個好機會視察郊遊徑損毀有多嚴重,原本只有一小時多點的路程,是日用了兩倍時間。

  午後從石籬邨出發,馬路上仍遺下吹倒的交通燈。穿過安蔭邨附近、上一村寮屋區上城門水塘,帶點秋意的公眾假期,固然遊人眾多,小巴站上亦見回程人潮。樓梯上面是菠蘿壩自然教育徑,連場大雨及颱風過後,路上難免有些障礙,滿滿的水塘邊緣還見一些樹枝及其他垃圾。由自然教育徑上龍門郊遊徑最快的方法是經賞蝶園,賞蝶園雖然已暫封,不過破壞情況相對輕微,只有出入樓梯落葉較多。

  踏進郊遊徑,就要一口氣沿樓梯上抵海拔約410米的最高點,順走的話肯定容易得多,因為初段是山腰路,然後就一直下山。上山途中有些猴子出沒,還擺出各樣姿態,但有的坐在路中央,坳仔無奈地騷擾牠們的雅興了。樓梯較高處塌樹較多,由於剛才已消耗一定體力,所以跨過或避開塌樹時是頗為辛苦的,大概半小時後到郊遊徑最高點,附近是往鉛礦坳的支路。

  離開高點,稍為下行後就是蜿蜒的山腰路,中段路況較想像中佳,只有零星塌樹攔阻,同時可間中下望荃灣一帶的景色及上望大帽山頂,不過雨季關係,其中一個位置的長草幾乎掩蓋路面,所以要很小心前行,避免割傷。開心了約兩公里,臨到川龍的兩公里路又是惡夢,倒下的樹木及藤蔓幾乎掩蓋路面,途中經過一個十字路口,上禾秧山之小徑入口已湮沒。十字路口過後是環境最差的位置,郊遊徑有三道小橋(位處大圓石澗之上),其中一號及三號橋被巨型塌樹壓個正著。抵達三號橋時,先溯一小段石澗,再在鐵欄間的空隙爬進去,至於一號橋入口更糟,完全沒有空間爬進去,當時已是五點半,於是很快速地剪去一些較幼的樹藤、樹枝,剪成一個小缺口後勉強爬過。

  經過一號橋後,繼續要越過無數塌樹,由於體力消耗實在很大,於是在長椅稍為坐下休息一下,其實那裡離川龍只有四百米步程。不過,最後的四百米,路況卻很順暢,樹木也被鋸過,未知是否因資源或時間問題,暫不繼續清理郊遊徑上的塌樹?坳仔本來想沿樓梯經引水道下荃灣,但將近入黑,又未知會否有大量塌樹阻路,決定沿馬路走廿分鐘直出川龍村,結束風災後的龍門郊遊徑之旅,候車時意外下雨,而且雨勢還不小。

  石籬邨外有交通燈倒塌:


  上一村:





  被人寫上政治字句的廢車:


  城門水塘遊人眾多:



  城門水塘小巴站: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的大型塌樹:


  水塘邊緣的枯枝與垃圾:


  賞蝶園:



  龍門郊遊徑城門入口:



  初段是一直向上的樓梯:



  猴群聚集:



  越來越多塌樹攔阻:




  樹頂一片光禿:


  中段往城門林道的路口:


  往鉛礦坳的路口:


  估計是昔日附近鄉民的排水設備,因為附近有梯田:



  澗道:


  沿途仍有一些塌樹,更需手足並用的繞過:




  西面天空上的薄雲:


  下望荃灣、葵青:


  植林區:


  上望大帽山:


  小心割傷:


  攔路牛:


  老圍谷地:


  臨近川龍,路況又變得不明:




  往城門引水塘及上禾秧山的十字路口:


  地上的蛙類:


  前路在哪:


  被大樹壓著的龍門郊遊徑三號橋:




  龍門郊遊徑二號橋:


  從開揚處下望荃灣:


  又是看不見前路的地方:


  一號橋已完全閉塞:




  臨近川龍時有塌樹被鋸斷:


  上蓋也被吹毀:


  龍門郊遊徑川龍入口:


  川龍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