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西上東下吊燈籠



  日期:2019年 4月 7日(日)
  路線:烏蛟騰—亞媽笏—芬箕托—吊燈籠(416米)—三椏—西流江—牛屎湖—三椏—苗三古道—烏蛟騰地圖
  天氣:晴,間中多雲

  吊燈籠是船灣郊野公園最高的山峰,共約五支較明顯的上山路,東路起點近三椏,南路起點在犁頭石古道中段,西南路起點在烏蛟騰,西路起點近亞媽笏,而北路起點在蛤塘。過往走吊燈籠一般從西南路或南路上山,然後在北路下山,反而西路及東路彷彿被遺忘了,決定藉機走走。另外,是日為農曆初三,午後潮水高度頗低,走畢吊燈籠後就漫步西流江海岸,拍攝一下重建後的西流江村,同時視察經牛屎湖往三椏新建山徑之最新情況,巧合的是連續三年清明節後的星期日都踏足牛屎湖村。

  在烏蛟騰村小巴總站後方出發,首先上一段迂迴曲折的樓梯,還可看到原有的石磴古道痕跡,至於環境是不透風的樹林,在溫度較高的日子,確實有點吃力。廿分鐘後看到一個路牌,左方就上山火瞭望台及下走降下坳,而右方就通往吊燈籠及東北眾多村落(例如荔枝窩、谷埔、亞媽笏)。右轉不久,到達亞媽笏附近,吊燈籠西路入口就在右方,豎著山徑艱險難行警告牌。

  西路全長近兩公里,初段稍上至一座小山崗,很快急降至一座V谷,V谷處是澗道源頭,地面長期有泥沼及積水,所以前人放下不少樹枝作踏腳。小心地踏過樹枝,接著是西路難度最高的一段,因為要一口氣上登六十米,斜度較剛才下降時還高,旁邊更有一些繩索輔助,相信大霧或下雨過後是絕對不適宜一般遠足者的,環境會變得相當滑腳,稍有不慎就可能直墮下方。過了難度最高的一段,就在芬箕托的山脊上上落落,約四、五座山崗才到吊燈籠頂,一個較一個為高,下行小段就重新向上,趨勢像個健康的牛市,呈「大漲小回」格局,當然要從西路下山,那就變成「陰乾」式的熊市。

  過往走吊燈籠西路,速度都受路邊密林影響,不過近來太擋路的灌木及雜草給清理掉,基本上暢通無阻,約四十五分鐘到達吊燈籠山頂。吊燈籠上景色當然以印洲塘及沙頭角一帶為主,夏天高能見度時更可見沙田、馬鞍山及大埔新市鎮。是日能見度僅屬普通水平,在山頂享受柔和的南風,十五分鐘後開始朝東路下山。

  東路及北路入口都在同一點,不過很快分道揚鑣,東路就望向印洲塘下行,至於北路就望向小灘魚塘及沙頭角鹽田下行。下山途中一直可望印洲塘,證明方向沒錯了,期間有處還可鳥瞰整個三椏村及三椏灣,可算全段風景最佳之處。中段斜度稍為增加,在泥土侵蝕下其中一處要坐著下降,不過問題也不大,因太擋路的密林也給清理掉,所以速度亦稍為提高,不到四十五分鐘就接犁頭石古道,出口處犁頭石及三椏村之間,再下走約十分鐘就到三椏村。

  雖然離潮水退盡尚有一段時間,但看到岸邊環境適合,那就事不宜遲,寧可先苦後甜,因近三椏一段屬內灣,泥沼較多之餘,也有少量需要動用雙手的位置,如潮水高度超過一米半,或許避不過涉水厄運。在岸邊漫步近一小時,到達規模不大的西流江漁村,西流江位處印洲塘其中一個岬角,去年「山竹」強烈風暴潮期間首當其衝,寮屋群受程度不一之破壞,後來鄉議局得悉村民苦況,捐款二百四十萬元重建其中八座寮屋,重建過後的屋舍屬組合屋,有別於昔日用木板製成的屋舍,形式上可謂破例。

  在西流江漁村拍攝一會,繼續朝岸邊漫步,廿分鐘左右到達牛屎湖灣碼頭,民政事務處近來在碼頭加了個告示板,板內未有任何告示。穿過碼頭堤壩,沿樓梯上五分鐘至牛屎湖廢村,循例在廢村留影及休息,之後沿明顯山徑往三椏村。署方擬新闢往來三椏至西流江的山徑,原有密林在去年十二月左右被清理過,但近來似乎再沒有任何動作,牛屎湖村口樓梯及臨到三椏村一段難度仍是密林。時候不早,不想走重複路段,於是經三椏涌及下苗田返回烏蛟騰,結束吊燈籠東西二脊及西流江之旅。

  烏蛟騰起步:



  上山初段見村民鋪設的水管:


  沿烏蛟騰郊遊徑上亞媽笏附近:



  右轉上吊燈籠,入口有警告牌,提醒前方艱險難行:



  首先經過一座小山崗:


  經過有泥沼及積水的V谷:




  V谷後是一段急斜,路邊有繩索作扶手:



  與自烏蛟騰的西南路匯合:


  芬箕托:



  背靠八仙嶺的烏蛟騰村:




  前望吊燈籠頂:



  到達吊燈籠頂:



  吊燈籠測量柱:



  鳥瞰印洲塘:




  南望大埔吐露港一帶:


  九擔租村:


  烏蛟騰村:


  回望芬箕托:


  東望三椏灣至黃竹角半島一帶:


  紅石門海峽:


  烏蛟騰山火瞭望台:


  苗三古道中段:


  遙望深圳鹽田貨運港:


  保存完好的荔枝窩村:


  鴨洲島:


  近望牛屎湖山及西流江半島:


  朝東路下三椏村:


  望著印洲塘下山:







  三椏村全貌:




  三椏村前臨三椏灣:



  三椏涌與涌邊沼澤地:



  此處要坐著下降:


  看到電纜架:


  吊燈籠東路入口同樣有警告板:


  三椏村廢田:


  三椏碼頭:




  近三椏一段「綑邊」路難度稍高,有少量手足並用之位置:



  接著都是退潮下沒甚難度的路況:


  拗魚咀:



  拗魚咀往西流江途中:


  潮退下的泥灘:


  虎王洲:


  疑被「山竹」沖毀的管道:




  西流江村:









  西流江村舊碼頭:




  西流江前臨「印塘六寶」之一的印洲島:



  西流江舊碼頭與西流江村:


  西流江村海灣:





  村民工具:


  重建過後的新屋舍,屬組合屋形式:






  西流江村前排尚未重建的木製寮屋:


  漁民上船作業:



  西流江籃球場:


  「山竹」期間棄置的舊屋及家具已被清理:


  西流江村背面的新碼頭:


  烏洲島:


  牛屎湖內湖:


  牛屎湖村口及新告示板:



  牛屎湖廢村:






  下午五點,水位更低:


  再次踏足三椏村:



  經苗三古道返回烏蛟騰村,結束是日行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