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 11月 15日(五)
路線:伯公坳—南大嶼郊遊徑—青龍脊—二東山頂—大東山—黃龍坑郊遊徑—東涌【地圖】
天氣:晴
立冬節氣剛過,加上近來天氣普遍晴朗乾燥,趁難得的平日假期,重遊大東山與二東山觀賞秋日盛開的芒草林,亦額外探索從南大嶼郊遊徑直達二東山頂的「青龍脊」。
過往幾天政局再次變得非常動盪,東涌站受嚴重攻擊,是日仍未能開放,乘客抵達欣澳站時需要下車,並在站外的巴士總站換乘接駁巴士往東涌。乘坐設有伯公坳分段收費的3M巴士至伯公坳,起步時剛好一點鐘,因坳仔想走長一點,繞道南大嶼郊遊徑後才開始上山。
南大嶼郊遊徑起點在塘福,終點在南山,主要繞經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山腰。從伯公坳往來南山,取道大東山與郊遊徑相比,路程相差不遠,而且大東山向來「搶風頭」,所以南大嶼郊遊徑難免有點冷門,但郊遊徑海拔明顯較低,遇上空曠位置,貝澳、芝麻灣和長沙泳灘之景致反而更為清楚。
當看到與貝澳最無視野阻隔的地方時,就看到地圖上顯示的「青龍脊」入口。青龍脊人跡不多,初段地上堆了很多枯草,斜度又高之餘路胚又不明顯,滑腳非常,踏上一步都會被拉下半步,好不容易。中後段路況稍見明朗,再也不如剛才般滑腳,此時芒草群開始散落在鄰近山坡上。
二東山頂(749米)雖然沒有任何測量柱或指示牌,不過有很顯眼的石屋,看到石屋就代表已完成青龍脊。石屋又稱「爛頭營」,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英軍在大東山與二東山建了一些度假屋,總數約廿座,每座都有其門牌,編號跟隨建築物慣例,由東面的二東山起順序編號,主山徑以北屬雙號,以南屬單號。石屋看似簡陋,但以當年建築技術來說絕不簡單,因為大東山一帶環境空曠及風勢頗大,閃電下石屋易成目標,而且經歷多次十號風球後石屋仍完整屹立。石屋業權較為分散,部分因業權問題無法外租,甚至欠缺打理,久而久之屋前被野草重重包圍。至於可供外租的石屋,通常只租予團體或教會,一般人縱使有錢都不能住,要過夜的話僅能在外面露營。
在大東山與二東山的山坳附近、十一號屋後方尚有小徑下「天池」,那是青龍石澗的源頭,本來是為石屋住客而建的泳池。大東山上的野草較往年茂密的多,下「天池」的小徑路胚都看不到,記得路胚入口在九號屋(在十一號屋後方)旁邊,時間略嫌不足,唯有作罷,而且是日亦沒有登上大東山頂。
雖然是日東涌交通不便及正值平日,大東山上的遊人仍較預期多,未知是否全部學校都停課的關係。秋日大東山大受歡迎的原因,源於2010年歌星陳奕迅先生的《Taste the Atmosphere》專輯以盛開的芒草林作封面背景,有些人可能從未聽過專輯任何一首歌,也會去湊湊熱鬧,拍攝一下美麗動感的芒草林。在四點的陽光照射下,芒草發出耀目的金光,可謂拍攝的最佳時機。
一攝就攝了半小時,隨太陽高度繼續下降,要開始下山了,沿長兩公里多,合共約二千一百級樓梯的黃龍坑郊遊徑急降黃龍坑。樓梯集中在最後半公里,短短半公里就要下全段一半數量的樓梯和高度,更無任何平緩之處,所以抵達黃龍坑的郊遊場地時,雙腿難免有明顯震動感覺,除非步伐足夠慢。在郊遊徑稍作休息,此時天色漸暗,經馬路下行至赤鱲角新村,最後在夜裡步行回東涌站,結束秋季平日的大東山賞芒之旅。
欣澳站乘接駁巴士至東涌站:
伯公坳起步:
先走半段南大嶼郊遊徑:
貝澳灣:
長沙泳灘:
上望大東山與二東山:
郊遊徑途經不少溪澗:
貝澳群村之風光:
開始登上青龍脊,初段路胚不明顯:
上山途中下望貝澳:
漸見山坡上的芒草群:
隱約可見梅窩:
回望青龍脊:
看到「爛頭營」石屋,代表到達二東山頂:
二東山上的太陽能設備:
二東山頂的一號石屋:
山頂旁的垣牆:
二東山路邊的芒草林:
二東山上的二、三、六及八號石屋:
二東山上的石屋群:
由「爛頭營義工團」管理的石屋:
五號石屋:
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小山坳:
十一號石屋:
九號石屋,旁邊有小徑下達「天池」:
大東山附近的「爛頭營」石屋:
路邊壯觀的芒草林:
散在山嶺草地中的「爛頭營」石屋群:
斜陽照射下的芒草林,金光閃閃,顯得更美:
仰望大東山頂:
石屋群之一角:
二東山上的石屋群:
下望天池:
十八號石屋:
其中一扇玻璃窗失蹤了:
從玻璃窗望向十八號石屋內部:
離開大東山前再拍攝一些芒草林:
開始沿黃龍坑郊遊徑下山:
霧霾下的東涌:
蓮花山以西的直崖:
黃龍坑郊遊徑下山初段有如原始森林般的路況:
日落西山:
東望蓮花山山脊:
下山末段的樓梯相當筆直:
抵達黃龍坑:
東涌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