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

金山三塘



  日期:2020年 2月 7日(五)
  路線:石籬邨—石梨坑村—金山(369米)—長源路—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九龍副水塘—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蘇屋邨—長沙灣地圖
  天氣:雲,有短暫微雨

  是日天氣普通,不如走至市區邊陲的金山郊野公園,登上金山山頂之餘,亦快速遊覽園內的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和九龍副水塘,度過一個行程尚算充實的下午。

  在石排街石籬天主教小學旁邊經石梨坑村寮屋區登上引水道,寮屋區支路眾多,宜加小心,走錯路可能會與惡犬正面交鋒。過了「白雲洞」、「七聖宮」等廟宇,很快到達引水道,在羊腸小道前進幾分鐘,穿過小橋踏入金山郊野公園,開始沿樓梯登上金山頂。就在郊野公園入口附近就有幾頭猴子在「迎賓」,公園綽號叫「馬騮山」果然沒錯,但猴子最密集的地方在中央的金山路,過往曾看過逾百頭猴子一起活動。

  金山某程度上是座險峻的山體,西面更是一瀉而下的陡坡,登頂之路絕非想像中輕鬆,後段斜度更高達一比一。還好如此斜度的樓梯不算長,很快到達金山頂,從引水道起計也不過半小時。山頂有支測量柱刻上「1902 No.16」記號,相信因為是英國租借新界時期最早豎立的測量柱之一,故有特別記號,未知No.1-15至今仍否存在。此外,山頂尚有座山火瞭望台,但明顯失修,光管更已脫落,瞭望台旁的小屋也被野草包圍。據統計漁護署在金山、大帽山、芝麻灣老人山、老虎騎石、烏蛟騰等十一座山頂設立山火瞭望台,也許地勢偏遠和人手不足,感覺上形同虛設,每次經過時無人當值,包括乾燥天氣。

  在山頂逗留期間不時有幾滴微雨,十分鐘後離開,沿平緩的南脊下行至長源路,途中有多個大小不一的路口,亦有多個由晨運者悉心設立的小園地及利用不同材料鋪設的梯級。隨高度繼續下降,環境逐漸深入樹林,大半小時後抵達位於蝴蝶谷的長源路,長源路連接長坑村、石梨貝濾水廠、九龍副水塘至大埔公路,不過濾水廠閒人免進,遊人無法由長坑村一直沿長源路走至九龍副水塘,需要在旁邊繞過。

  趁有餘下一個多小時日光,步進九龍接收水塘緩跑徑,開始速遊水塘。在塘邊漫步小段,環境雖然全在樹林中,但不時有位置可親近水塘,在綠樹襯托下環境非常清幽。正當欣賞水塘環境之際,忽然有野豬在緩跑徑覓食,而且完全不怕人,五分鐘後才慢速躲進樹林。看過九龍接收水塘,沿樓梯登上石梨貝水塘,為金山郊野公園地勢最高的一座水塘,有兩個出口流向九龍接收水塘和九龍水塘。拐進小徑,十分鐘左右下達九龍副水塘,為公園內地勢最低的一座水塘,外貌明顯狹長,從牆壁上可以顯示水塘於1931年建成。

  從九龍副水塘再走不到十分鐘到大埔公路,雖然可以沿公路一直下行至蘇屋邨,但為免過於沉悶,走一段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再經荒廢的寮屋區樓梯直降大埔道,橫過天橋,繼續沿樓梯下蘇屋邨,最後在長沙灣站結束半天遊覽金山山頂和附近的三座水塘之旅。

  屬中轉屋形式的石籬邨第十座,裡面十室九空:


  石梨坑村福德古廟:


  石梨坑村:



  沿「石梨坑金山頂」方向登上引水道:





  穿過小橋進入金山郊野公園,隨即有猴子迎接:



  晨運客擺放的椅子:


  沿樓梯登上金山山頂,後段斜度甚高:



  金山山頂測量柱,刻上「1902 No.16」記號:




  金山山火瞭望台:





  瞭望台旁被野草包圍的小屋:


  孖指徑和稍遠方的針山:



  路邊的晨運客健身設施:


  上葵涌至荃灣一帶風光:


  金山無線電站:



  貨櫃碼頭:


  位於山崗高處的華景山莊:



  葵芳與葵盛一帶:



  用不同材料建成的梯級:


  環境逐漸變成小徑:


  疑似失修的郊遊設施:


  步經竹林:



  這裡有個路口,左往長源路,右往長坑村:


  路邊的小盒竟然變成蜂巢?


  長源路:



  步經石梨貝濾水廠外圍:




  九龍接收水塘緩跑徑:



  環境清幽的九龍接收水塘:




  忽然遇上野豬在緩跑徑覓食:



  沿樓梯登上石梨貝水塘:


  石梨貝水塘:






  石梨貝水塘水壩旁邊的測量柱:


  沿小徑下九龍副水塘:



  九龍副水塘旁的燒烤場:


  1931年竣工的九龍副水塘:





  抵達大埔公路:


  金山郊野公園九龍副水塘入口有猴子塑像,表示金山別稱「馬騮山」:


  穿過大埔公路,往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在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下望九龍半島:




  仰望筆架山:


  打油詩:


  穿過廢棄寮屋區、大埔道下蘇屋邨:





  蘇屋邨返回長沙灣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