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北峰嶂過長屻山



  日期:2020年 5月 6日(三)
  路線:石門甲—法門古道—地塘仔郊遊徑—「北峰嶂」—鳳凰徑—「長屻山」—南大嶼郊遊徑—伯公坳—舊東涌道—長沙泳灘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山上有大霧

  立夏節氣過後,逐漸邁向盛夏高溫高濕的天氣,遠足模式在接下來的四、五個月都得切換,不如就登上大嶼山最高的鳳凰山「避暑」,亦重走六年前的「北峰嶂」,屬地塘仔郊遊徑登上鳳凰山的捷徑,但是日鳳凰山卻極大霧,跟海平面的情況差天共地,只好轉走附近的「長屻山」,並走走停用超過十年的東涌道舊段。

  乘巴士至石門甲村起步,過了羅漢寺就一直沿法門古道上地塘仔郊遊徑路口,法門古道已完全水泥化,沒甚難度可言,不過炎熱天氣下倒會相當辛苦。在地塘仔郊遊徑中段高點(標距柱C1703與C1702之間)經「北峰嶂」脊上鳳凰徑,屬密林為主的路況,但與六年前相比倒是清晰不少。環境逐漸被雲霧包圍,直至海拔六百米左右接回鳳凰徑,位置剛在伯公坳與鳳凰山的中段。現場天色陰暗且極大霧,同時有陣陣強風,相信山頂肯定沒景可看之餘環境亦惡劣,很快朝伯公坳方向下行,之後就探索「長屻山」,看看路況如何。

  原來「長屻山」位處連接鳳凰徑與南大嶼郊遊徑西段的官方山徑,山頂有片名為「長屻石」的巨石,與「北峰嶂」均屬山脊中的小山崗,高度落差連十米也不到。接南大嶼郊遊徑西段,在海拔三百餘米的山腰橫移至伯公坳,不時會在澗道大石間穿插,環境依然陰暗及有點濕滑。

  如從伯公坳作結,行程似乎會過短,於是沿舊東涌道下長沙,下行至海拔二百米左右才逐漸逃離霧層。自從上年代末期東涌新市鎮發展,東涌道的使用率急劇增加,因為東涌原本只有一些農村,陸路交通需求不大,然而東涌道普遍彎多路窄,部分位置斜度甚高,隨新市鎮發展很快變得超負荷,容易構成交通意外,所以政府決定另建新的東涌道,包括路面擴闊等工程,北段約三分二路段維持不變,而南段出口就由長沙轉移至䃟石灣,向東偏移近兩公里。現有的東涌道在2009年初啟用,舊東涌道隨即只容許持許可證的授權車輛通行。

  長沙為嶼南地區的游泳熱點,因沙灘狹長得名,長度達三公里,雖然泳灘受疫情影響不得開放,海面仍有少量泳客。此時天色大致良好,不過鳳凰山依然烏雲密佈,看來受地形影響,初夏時期南海帶來的西南風,當接觸溫度較低的鳳凰山時,大量水汽會凝結,有如春季「回南天」的西貢和將軍澳,看來是日走錯地方了。

  東涌站乘巴士至石門甲起步:




  經羅漢寺上法門古道:






  地塘仔郊遊徑:



  過了C1703標距柱後右轉經「北峰嶂」上鳳凰徑:




  山上的雲霧:


  下望東涌新市鎮:




  沿「北峰嶂」上鳳凰徑,環境越來越大霧:










  看到兩邊的野草,代表鳳凰徑在望:



  出口在L022標距柱附近:



  原有的涼亭被移除:


  沿指示牌經「長屻山」下南大嶼郊遊徑:


  「長屻山」上的巨石——「長屻石」:



  南大嶼郊遊徑西段往伯公坳途中,環境依然一片濃霧:












  舊東涌道的里程碑:




  離開霧層:




  長沙引水道涼亭:


  長沙引水道與舊東涌道交接處:


  長沙集水區營房:



  髮夾彎:



  舊東涌道終點的里程碑:


  舊東涌道現時只容許授權車輛通行:


  遠望上長沙泳灘:



  下長沙泳灘與雲霧中的鳳凰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