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 10月 26日(一,重陽節翌日假期)
路線:耀安邨>馬鞍山村路>石疊脊>吊手岩>牛押山>馬鞍山頂(702米)>馬鞍坳>大金鐘(536米)>昂平>茅坪坳>梅子林>大水坑站【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馬鞍山乃新界東最高的山峰,而且形態與北面的牛押山、吊手岩都十分險要,除馬鞍坳外,所有上落馬鞍山頂的路線均屬高難度,純粹高至甚麼程度的分別。事隔三年又一個月,再度挑戰經吊手岩上馬鞍山頂的山徑,抓緊天氣極佳兼重陽節連假的尾巴登高應節。
在耀安邨酒樓午飯後,橫過馬鞍山路往鞍山里,經樓梯上馬鞍山村路(亦稱良友路),再緩上迴旋處,迴旋處後的馬路變成單線行車。為了不想走在假日車來車往的馬路,在迴旋處取道石疊脊直上吊手岩。初段會經過昔日110礦洞入口附近,難免有少量廢棄的寮屋,亦有座荒廢的公廁。石疊脊斜度大致下段與上段較高,還需要少量攀爬,但有一些位置可清晰鳥瞰馬鞍山新市鎮、馬料水、馬屎洲與船灣淡水湖風光,如果從地圖觀察,此三個帶馬字的地方幾乎連成完美的三角形;至於中段的測量柱至雁谷迷徑則略為平緩,然而要經過較茂密的竹林。
雁谷迷徑由馬鞍山燒烤場起,橫跨吊手岩北面海拔約三百米山腰至牛押山北脊(馬尾脊),迷徑之上有大量險地與陡脊,包括「石疊峽」、「金毛狗峽」、「黃金壁脊」、「吊手岩北脊」等,整體上越往東面難度越高,網上有遊記指石疊峽難度略低,既然走了石疊脊,不如近觀石疊峽,當然能力及膽量上肯定不會貿然挑戰。GPS地圖上顯示雁谷迷徑有小徑上石疊峽,不過現場實際是斜度高的旱澗,於是在石疊脊較高位置試圖靠近石疊峽,走過小段棧道後開始看到石疊峽的石崖,然而難度同時劇增,地面濕度也變得很高。身處位置仍被密集的樹木包圍,雖然可從樹隙暗隱約看到石崖輪廓,相機卻難以拍攝,於是原路折返,近觀石疊峽似乎也是件難事。
繼續在石疊脊上行,不久後接馬鞍山燒烤場以至的吊手岩主脊,主脊有個位置要爬上去,攀爬次數已被石疊脊上少得多。景觀依然是「三馬」與船灣淡水湖,但過了牛押山頂,隨即變成企嶺下海、十四鄉與榕樹澳一帶。穿過小坳,成功踏上新界東唯一高度超過七百米的馬鞍山(別稱「馬頭峰」),景觀方面則再加上西貢墟周邊。在山頂停留約十五分鐘,但蜂類太多,不時被它們上身,甚至鑽進耳朵,部分休意遊人亦先後「中招」。
沿明顯小徑下行馬鞍坳,斜度依然略高但明顯較吊手岩低,其他連接的小徑如「礦場脊」等入口都設立了「懸崖危險」警告牌。抵達馬鞍坳所在的麥理浩徑四段,步經彎曲山腰,下行一段樓梯再次離開麥徑,自北向南穿過大金鐘頂(英文名字的Pyramid Hill取自其金字塔外表)。坳仔亦有一段時間沒上過大金鐘,斜度方面與馬鞍坳上落馬鞍山頂相若,當中南脊難度略高,因距離較長與中下段多浮沙碎石。
昂平高原東臨西貢墟,擁有廣闊的草坪,向來是遊人休息與觀光熱點。秋高氣爽的假日高原相當熱鬧,很多人(情侶、合家歡與新手為主)趁肺炎疫情緩和期按照習俗登高應節,然後在草坪野餐、遛狗、聊天、嬉戲、玩滑翔傘等,享受悠閒,其實當前已是假期最後一天的五點多,離入黑不足一小時,人們貌似不介意夜行,廿分鐘後離開時仍很熱鬧,也未見明顯收拾東西的跡象。再步在麥理浩徑四段,路況先平緩後下降,抵達茅坪坳時循例再欣賞奇特有趣的巨藤(正名榼藤,別稱「過崗龍」),此藤位於涼亭後方樹林,步程約一分鐘。粗達一米的主幹與地面成三十度角橫向生長,剛好壓在昔日五聯達學校的公廁頂部,支藤就從公廁頂部放射狀伸展,更長成螺旋狀,猶如電話線,走在那些天然「電話線」下面肯定意境非凡。
拍攝過壯麗的巨藤,沿茅坪古道下梅子林,步經已廢棄的茅坪新屋村。回到梅子林路時天色已幾乎全黑,最後在梅子林路一直下行,穿過富安花園後抵達大水坑站,結束半天挑戰石疊脊上吊手岩與馬鞍山之旅。
耀安邨上馬鞍山村路迴旋處:
迴旋處上樓梯進入石疊脊:
下段斜度較高和有少量攀爬:
石疊峽附近的石崖:
接吊手岩主脊時可見石疊脊路口設「懸崖危險」警告牌:
主脊最斜的位置:
崖下的十四鄉:
半山中顯眼的村屋,相信屬黃竹洋村?
馬鞍山頂測量柱:
下山的其他路口都有「懸崖危險」警告牌:
昂平下面的西貢:
西貢黃竹灣一帶:
巨藤粗達一米的主幹與地面成三十度角橫向生長,剛好壓在昔日五聯達學校的公廁頂部:
取道茅坪古道下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