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 5月 16日(日)
上山時在路中心停留及樹上活動的猴群:
上山中段的路牌:
經過郊遊徑最高點,大部分處於叢林中:
眺望荃灣:
穿過大圓石澗澗道的三座橋:
郊遊徑樓梯:
走兩公里馬路往川龍村及荃錦公路:
路邊棄置的車輛:
川龍村燒烤場:
三生酒廠:
川龍村茶樓:
川龍村西洋菜田:
茶樓點心:
兩個盅頭飯與一個點心:
橫過馬路見川龍西煤氣檢管站上白石橋,先後見38、39及1號標柱:
白石橋廢田與荒廢村屋:
煤氣管道6至8號柱上大欖林道(蓮花山段),中途經用途不明的閘門(可能昔日白石橋村民用以防止野獸侵入):
已廢棄的上塘村:
上塘村小伯公廟:
上塘廢田與上空的藍天白雲:
元荃古道上塘路口:
支路處左轉經捷徑與清快塘:
眺望青馬大橋一帶:
右轉直往清快塘村:
清快塘村村徑與廢田草坪:
清快塘村牛群:
天氣太熱,牛群排隊在水缸喝水:
元荃古道接捷徑往大欖涌水塘:
捷徑入口在圓墩郊遊徑出口對面:
靠近大欖涌水塘時發現「路不通行」警告牌,走近一看,應是漁護署管理站的「後門」:
乾旱的大欖涌水塘「七渡河」:
「吉慶橋」旁的郊遊場地,山徑四通八達:
麥徑十段楓香林南面山徑往伯公坳:
伯公坳「城牆」與伯公廟:
林道馬路的盡頭:
西白虎坳:
麥徑十段千島湖清景台路口,先上清景台觀光:
近望掃管笏一帶新發展區,並遠眺東涌新市鎮與背後的山嶺:
千島湖的全景照:
往後路段都是馬路了:
漁護署最近提醒遊人沿麥徑十段走至黃金海岸附近才下山,以免影響掃管笏村村民:
麥徑十段馬路隱約可見千島湖:
北望「水婆婆山」:
路邊用紅磚砌成的不明建築:
從大欖涌水塘西北面的副壩看水塘,可見水位相當低:
麥徑十段後半的引水道馬路:
山谷深處的掃管笏村,以及靠近屯門公路的一些新建私人屋苑:
往黃金海岸的路口:
哈羅國際學校:
接近屯門時路邊越來越多郊遊與健身相關設施:
路線:城門水塘>龍門郊遊徑>川龍>白石橋>上塘>煤氣管道往清快塘>元荃古道往吉慶橋>伯公坳>千島湖清景台>麥理浩徑第十段>屯門華發街>龍門居
天氣:晴,上午間中多雲
繼兩星期前自城門水塘向東走至鯉魚門,是日就向西走至屯門,長度同樣剛過三十公里。連接城門水塘與川龍村之間、圍繞大帽山南面山腰的遠足徑稱「龍門郊遊徑」,至於屯門新市鎮西南部亦有名為龍門居的居屋,決定把兩個「龍門」串連。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起步,左轉上一些樓梯,穿越「賞蝶園」後即見龍門郊遊徑入口。逆走郊遊徑上川龍,首先要一口氣爬升約二百米樓梯,時間尚早,估計更早時候沒遊人經過,很多猴子在路中心停留及樹上活動。上完樓梯就一直在海拔三百餘米的大帽山南面山腰前進,基本上都處於叢林內,只有很少數位置可眺望山下的荃灣市區以及山邊寺廟、禪院林立的老圍。走了郊遊徑的一半才開始遇到遊人迎面而至,一般都是順走往城門水塘,好讓過程輕鬆點,因川龍村海拔約三百米而城門水塘海拔約二百米。是日雲量較前一天稍多,抬頭看更有點烏雲,而且感覺相當悶熱,縱使有南風吹拂亦難以讓身體降溫。
用了一個半小時走完全長五公里的郊遊徑,再走約兩公里馬路至川龍村,兩家傳統鄉村風格茶樓座落近荃錦公路的川龍村中心。川龍村茶樓乃近乎全自助形式,找位、開茶及取餐均由茶客自理,只有事後收拾與清潔例外,營業時間介乎清晨六點至下午二點,乃本地有特色的「飲早茶」地方,雖然食物質素普通、店面清潔度不算很理想、佈局也時光倒流至幾十年前,依然長期大受歡迎,茶客追求的就是置身的鄉郊環境。抵達川龍村已過十一點,「早茶」變成「午茶」,如常吃兩個盅頭飯以及一個點心,可能天氣悶熱,流汗太多,令食慾比預期低,最後更叫了啫喱,與飯混在一起才吃完。
橫過馬路,沿荃錦公路稍為下行幾分鐘,在川龍西煤氣檢管站上白石橋,那裡亦是往大欖涌的「煤氣管道」入口(詳情參閱2019年全走煤氣管道之遊記)。叢林裡依然有點悶熱,決定在白石橋繞經廢田,踏進廢田一刻就有陣陣涼風而至,舒適非常。重新接煤氣管道小徑,經過6至8號柱上大欖林道(蓮花山段),屬全天行程最高點。大欖林道接小徑直下上塘村,依樣畫葫蘆地走下廢田享受一下涼風,並拍攝上空的藍天白雲,如此機會其實很難得,夏季廢田通常會相當沼澤化,難以踏足。
舊村徑接元荃古道,看到往上塘的路口近日再加了警告板,提示前路危險,因為上月經過「下塘瀝」深谷上麥理浩徑第十段時,深谷其中一處橋面明顯破爛,一不小心很易墮進下面的澗道。下行一段元荃古道,左轉再度接煤氣管道往清快塘,經過10至13號柱,之後有個相對明顯的支路,右路會很快抵達14號柱及大欖林道馬路,左路則未走過,實際是往清快塘的捷徑,途中可俯望青馬大橋一帶景色。接著在小坳處右轉,瞬間下達清快塘村,路邊乃偌大的廢田,隨即在「喜香農莊」士多再次休息,買了一支七百毫升蒸餾水,並在店內喝光。
雖然只走了一半距離,往後走的是元荃古道及麥徑十段往屯門,可謂「例行公事」式路段,但有兩處例外,分別在元荃古道附近的圓墩郊遊徑出口沿捷徑下大欖涌水塘「吉慶橋」(橋下為「七渡河」),以及走麥徑十段楓香林南面的山徑往伯公坳。麥徑十段M181與M182之間近年有正式山徑通往「千島湖清景台」,取「清」字捨「觀」字旨在強調那是看千島湖景觀最清楚的地方,名字亦相對特別一點。秋冬季除非天氣太差,日間基本上人山人海,是日天氣相當炎熱,人流相對冷清,不難找到有利位置拍攝,配合高能見度及迎面陣陣南風,真的不願離開。過了清景台,北面尚有一座過往從未探索過的「水婆婆山」和鄰近的「三粒鑽石」奇景,然而上落「三粒鑽石」路況很崎嶇,並非適當時機加遊,於是很快接回連接大欖涌水塘與黃泥墩水塘之間的馬路,往後的就只有馬路了,以及下屯門華發街的一些樓梯。
拖著疲乏身軀走在麥徑十段長達四公里的引水道馬路,還好目的地在屯門新市鎮的南面,不用走畢整段馬路。在M196附近下山,先在路口的郊遊場地整理一下行裝,換上新衣才下山,出口位處華發遊樂場,離三聖邨與輕鐵總站約七百米步程。最後穿過屯門鄉事會路、屯門泳池及屯門河就到龍門居,圓滿結束串連兩個龍門合共超過卅一公里步程,更屬酷熱天氣警告下行程長度之最。在龍門居餐廳晚飯後橫過龍門路至龍門輕鐵站,乘輕鐵往兆康,再乘西鐵回市區作結,從行程軌跡看,川龍至屯門像拉長好幾倍的龍門郊遊徑,可謂有趣的巧合。
城門水塘起步,經賞蝶園上龍門郊遊徑:
龍門郊遊徑川龍入口:
最後還叫了啫喱,與飯混在一起吃:
荃錦公路川龍村口:
元荃古道經上塘、下塘瀝上麥徑十段的路口已加上警告牌:
四月經過下塘瀝時橋面已嚴重失修並破爛:
沿元荃古道樓梯下行,左轉接煤氣管道,先後經過10至13號柱:
大帽山頂藏在雲中:
北望元朗新市鎮與十八鄉,可惜景觀被一些電纜阻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