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 7月 17日(日)
東壩下的蓄水池與步道:
側望萬宜水庫並遠眺馬鞍山:
警告牌後往花山及破邊洲觀景台:
接近花山頂的極密林路段:
仰望花山頂測量柱:
白臘一帶海域及甕缸群島:
西北脊下山期間鳥瞰白臘灣與白臘村:
中段另有測量柱:
出口在M016標距柱後隱蔽處:
標距柱旁的牛好像被嚇倒:
下行至白臘村,變得如同度假村的樣子:
塗上不同顏色的一排村屋:
白臘沙灘與鄰近海面遊艇遍佈:
糧船灣天后宮廣場與旁邊放著的兩艘龍舟:
已停辦約廿年的學校:
北丫附近的內灣:
村徑再次步回萬宜路:
糧船灣觀景台仰望海拔約180米的「平排」,或許是西貢東最難上的山頭吧?
萬宜水庫西壩:
曝罟灣營地:
警告牌後落曝罟灣:
已完全荒廢及破爛的曝罟灣村:
發現箭豬:
很小心地橫過半圓形堤圍:
起子灣廢村:
維修中的上窰民俗文物館:
步回北潭涌作結:
夏季假日晚上十點半的西貢墟才逐漸回復清靜:
天氣:晴
花山為東壩旁邊一座海拔稍高於二百米的山崗,過去東壩及鄰近的白臘、破邊洲觀景台、萬柱海岸均走過多次,唯獨花山沒成功上過,決定重試,探索往日西貢東足跡的滄海遺珠,居高臨下觀看萬宜水庫東壩、白臘海岸、甕缸群島一帶景致。
歷來首度從北潭涌乘9A小巴往東壩,總站在東壩的西端,炎熱天氣使附近的地質步道幾無一人。在總站對面斜坡維修樓梯稍為上行,再走警告牌後的山徑,已成康莊大道,因為近望破邊洲的位置將改建成正式的觀景台,路中發現一些未設立好的指示牌。牌後上花山,初段依舊為感覺舒服的寬敞短草小徑,隨高度繼續上升,身邊植被增高及變得堅實,風力完全受屏蔽繼而相當悶熱。接近山頂僅餘路胚,但過程依然順利,用上近半小時才由指示牌到達山頂測量柱。印象中六年前初秋上花山時,離山頂僅幾十米步程路就沒了,可能路胚被颱風塌下的枝木攔住。
在西南風吹拂下休息一會,北面俯瞰萬宜水庫的絕大部分,包括東壩與西壩,而南面飽覽白臘與甕缸群島之海岸及海域,夏季的白臘灣有多人玩遊艇派對,縱使身在上方亦感覺場面熱鬧。夏日清澈的陽光下也令塘水及海水顏色帶來明顯分野,塘水蔚藍之色澤猶如身處畫中。取道西北脊折返萬宜路,上段依然為間歇出現的路胚,但下段逐漸明朗,路邊並出現一座測量柱,出口正處M016標距柱後面。
由於不想走太多馬路,寧願走遠點,繞經白臘及糧船灣天后宮。剛才都看到白臘灣場面熱鬧,從萬宜路下行至白臘村及在村裡亦算人山人海。村裡廢田草坪過往乃牛群出沒熱點,然而村民增設度假設施後,牛群只好遷往萬宜路旁,靠義工提供的草糧生存,現時度假村「啟用」後村口裝了圍欄,牛群難以「回家」了。村民的發展計劃難免引起一些社群(尤其環保團體及遠足發燒友)批評,不過度假設施現在卻吸引不少遊人「打卡」,感覺社會上支持保育、維持原有面貌的市民始終屬少數,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大埔龍尾灘。繞經村公所旁沿山腰村徑往糧船灣天后宮,路上頓時無人,海面喧鬧非常,時而有人從遊船滑梯滑入水中。
路口處一直右轉下行就是糧船灣天后宮廣場,該處設立的村落與鄰近沙橋頭合稱東丫村。經已停辦約廿年的學校至連接東丫與北丫村的涼亭,稍為休息就上行樓梯,再次步回萬宜路,本來還想上大蛇頂,繼續避開馬路,惟感覺很潮濕炎熱,作罷,一直走過西壩後左轉接上窰郊遊徑,中段轉下曝罟灣。黃昏將近,在曝罟灣已廢棄的小村落發現箭豬出沒,直達半圓形堤圍。堤圍在多年荒廢下逐漸破爛,宜步步為營,尋找最安全的方法橫過洩水孔上面的圍邊,儘量坐著讓身體慢慢橫移,其中一處圍邊被「山竹」十號風球所毀,後來遊人特意加設了小橋及扶手讓後人通過。然而堤圍與小橋可能因日久失修,抑或心理作用,橫過堤圍時感覺難度較往日增加。
在堤圍另一端回程,再走約廿分鐘至同樣完全荒廢的起子灣村,惟仍可見完整的屋舍輪廓。最後接約近兩公里的村徑,穿過上窰民俗文物館抵達北潭涌,結束長約十三公里之行程。
北潭涌坐小巴至東壩起步:
悼念萬宜水庫工程犧牲工人而設的錨形石:
萬宜水庫東壩下的海域:
未來往破邊洲觀景台的指示牌:
上花山時回望東壩,可見水庫與海面的水呈現兩種顏色:
花山測量柱:
俯瞰萬宜水庫並遙望外表尖削的蚺蛇尖:
沿指示牌往東亞(東丫)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