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 12月 17日(日)
路線:烏蛟騰>下苗田>馬尿河>黃竹涌>牛角涌>紅石門>長窩村遺址>烏洲塘>花籃坑壼穴>鳳凰笏頂附近>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虎頭沙>三門墩>長牌墩>伯公咀)>大尾篤【地圖】
天氣:雲
紅石門與烏洲塘一帶向來為坳仔喜歡的長途尋幽探秘線路,如今已走過十年。想起九月與十月連場風暴及世紀級暴雨過後,紅石門與烏洲塘一帶路況可能發生轉變,是日決定一探究竟。由於天氣十分乾爽涼快,是次亦順道深入兩地之間、環境極隱蔽的長窩村,觀看村內屋宅遺址。
準時正午十二點鐘於烏蛟騰起步,穿過九擔租村外圍及苗三古道的上、下苗田往三椏涌方向,至右邊提醒路況崎嶇難行、植物茂密的警告牌處轉「迷椏走廊」往紅石門,因叢林茂密、過往支路甚多而使遊人迷途而名,尤其馬尿河至黃竹涌段,猶如在山窩竹林間兜轉,至於苗三古道至馬尿河與大水湖海岸至紅石門段則呈一般密林小徑模樣。唯一視野開揚之處就是過了黃竹涌的小山崗,該處可飽覽大水湖與印洲塘景色,然後就急降大水湖海岸。
雖然沿途路胚依然明顯,但受月前連場風雨影響,感覺較往日崎嶇,橫生及攔路枝木較多,馬尿河至黃竹涌段部分竹枝倒下,還有澗邊多處布滿泥濘,需找好踏腳點。是日用了不到十五分鐘就從牛角涌到達紅石門村廢屋,卻依然未能在兩點前到達(即起步兩小時內)。
紅石門是個名字很淺白的地方,該地與往灣洲只隔狹窄水道,而岩岸又因鐵質豐富呈火紅色,所以就叫紅石門了。往日居民主要養魚維生,所以除有少量已廢棄的屋宅外,還有兩個魚塘,到來時經過的一個面積較小,塘水從山上流下;較大的一個則設堤壩,連接西端的乾門咀與東端的盪排頭,居民利用偌大的內灣捕魚。紅石門村荒廢後,遠足人士遊覽紅石門時都步經壩上,避過深入且難以穿越的內灣。
堤壩在2018年「山竹」風暴潮期間受破壞,然而是次經過時發現有進一步崩塌,洩水口旁近乎整幅垣牆已倒下,而洩水口上的其中一個踏腳點變得高低不平,感覺更為危險,相信為九月初「蘇拉」十號風球或緊隨的世紀黑雨造成。五年間堤壩兩度崩塌,某程度代表近年極端惡劣天氣因氣候變化變得頻繁,固然也因本身結構失修而逐漸脆弱,未知再過幾年遊人還能否走至盪排頭,觀看比乾門咀大片的紅岩海岸,或走烏洲塘小徑上鳳凰笏頂。
目前水位約1.6米,屬輕微潮漲,壩面因垣牆崩塌而出現兩處積水,其中一處更完全被蓋過,需脫鞋襪小心橫過。橫過堤壩後,嘗試探索有否小徑繞經內灣,惟走了一段就發現被倒塌的枝木覆蓋,難以再向前進。
***探索長窩村遺址及前往烏洲塘花籃坑壺穴***
於盪排頭稍為休息,然後接小徑往烏洲塘。先一口氣上至較開揚的位置,該處可回望堤壩、紅石門海峽與黃竹角海景致,不久後在叢林裡的隱蔽路口靠左前進(靠右落紅石門內灣深處,估計甚難通行)。前行一會見小崗,不上崗頂,選擇靠右的山腰小徑,接著會經過右側近乎反方向、甚為隱蔽的路口,該路就通往長窩村遺址。長窩村離小徑步程僅三、四分鐘,但遊人一般不會特意尋訪,村口位置略被塌樹遮蔽,需爬下穿過。根據介子《東北區域面面觀》第八章,估計長窩村已荒廢六、七十年以上,現時屋宅俱僅餘最底部的石塊殘片,然而部分邊界仍可辨認,規模上亦不算太小,推算有至少兩排屋宅,驟看數量多於烏洲塘。
坳仔於2019年初探索過長窩村,是次到來時感覺村內路胚較清晰,所以尋獲到的遺跡比當時稍多。早年的「漁樵古道」連接紅石門內灣至烏洲塘海岸,途經長窩村及花籃坑,當中紅石門至長窩段湮沒多時,花籃坑至烏洲塘海岸段近年亦極難通行(2015年12月乃最後一次,但古道石塊仍完整),只有長窩與花籃坑之間尚有少量古道石塊遺跡。
探完長窩村遺址後續走至烏洲塘,接近烏洲塘村遺址時地勢稍為向下,此時就看到約兩、三座同樣只餘底部石塊的廢屋,再下行幾步就是花籃坑澗道。沿平坦的澗道下溯近十分鐘,就到奇特且形似花籃的壺穴,然而到達壺穴前,先要踩上一些凌空的樹根(還好相當堅實)。壺穴下乃陡斜澗道,直奔黃竹角海。
***烏洲塘經鳳凰笏頂附近、接船灣淡水灣郊遊徑回大尾篤***
時近四點,沒在壺穴逗留太長時間,在澗道對側朝南上行,初段同有一些村落痕跡,但環境頗為撲朔迷離,亦見一些旱澗,需具備良好判斷力及方向感(後者其實作用不太大,因被叢林完全包圍)。上了一會就離開村落範圍,視野稍見開揚,環境亦從林蔭蔽天的叢林轉為密林小徑。在下個明顯路口處右轉橫過花籃坑澗道上源,急上一段,就到鳳凰笏頂以西、「跌死狗」下的小平台。
於「跌死狗」南腰接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少量位置因被塌樹蔽塞,遊人在稍高處開了繞道,難度略為增加。朝船灣淡水湖山脊線經虎頭沙、三門山、長牌墩與伯公咀山崗直達船灣淡水湖副壩,路上一直遇到一些同樣正回程的外傭,而到達長牌墩時亦發現幾個外傭準備大休,由於當時開始入黑,坳仔預計她們會在此停留一段時間以等候後來隊友,所以沒有在長牌墩休息,直往副壩,當然在上最後的伯公咀山崗時,感覺疲態盡現。
入夜後體感稍冷,沿主壩回大尾篤時,決定半行半跑,利用身體熱量抵銷迎面寒風。稍過七點,回到大尾篤,結束涼快下的探秘行程。
烏蛟騰:
橫過黃竹涌:
朝大水湖下降,但到澗口時受泥濘阻礙:
橫過牛角涌:
屋前有空地、桌椅與廚房遺跡,部分遊人亦會在此露營:
紅石門屬印洲塘海岸公園範圍:
橫過堤壩,結構已進一步毀爛:
對比2020年舊照(近三年到紅石門沒攝到),可見堤壩垣牆出現進一步崩塌:
某處被水淹,需脫鞋襪通過:
往長窩/烏洲塘初段回望堤壩與紅石門海峽:
烏洲島:
右轉往山腰,可見長窩村深藏樹群:
路口靠右近乎反方向進入長窩(圖右為來路,左入長窩村):
長窩村遺址,部分屋宅輪廓邊界仍可清晰辨認:
長窩至烏洲塘路上見烏洲島:
沿花籃坑下溯,並觀看形似花籃的壺穴:
壺穴下的陡峭澗道:
壺穴上的澗道頗平緩:
敬佩。我對這個路綫有認識,知道你所講的一切。謝謝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