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6年8月28日星期日

夏遊蚺蛇尖賀第三百次旅程



  日期:2016年 8月 21日(日)
  路線:北潭坳-赤徑-大浪坳-蚺蛇尖(468
米)-「刀背屻」(239米)-大灣-鹹田-大浪村-赤徑-北潭坳(新手不宜)【地圖
  天氣:晴

  經過嚴格的評核下,篩走一些不像是遠足的日子,是日迎來人生的第三百次遠足,為了「隆重其事」,特意到蚺蛇尖走,雖然早上還是陰雨綿綿,不過午後天公造美,藍天展現,夏日三尖之首之旅得以成功完成,是日行程與二零一四年九月廿八日大致相同,起訖點同在北潭坳,從大浪坳西南脊上山,東南脊落大灣。

2016年8月27日星期六

市區中的寮屋區——鯉魚門、茶果嶺



  日期:2016年 8月 20日(六)
  路線:油塘站-鯉魚門村-東隧入口-茶果嶺村-藍田站
  天氣:雲,有灰霾

  在第三百次遠足來臨前,碰巧是長週,加上天氣不穩,當然不作任何遠足活動,只到觀塘市區邊陲的鯉魚門及茶果嶺寮屋區閒逛,它們旁邊以前都是礦場,而且位於海邊,所以住了不少漁民及礦工,在現今區裡的住宅群及摩天商廈群的發展下,鯉魚門及茶果嶺依舊屹立不倒,其中鯉魚門更屬著名的海鮮美食區。

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馬草壟群山之旅



  日期:2016年 8月 14日(日)
  路線:河上鄉-大石磨-馬草壟(碉堡)-蛇嶺-鐵坑山-落馬洲警崗-新田地圖
  天氣:雲

  是日多雲及間中有雨,本來想走西貢荔枝莊,惟那裡持續下著小雨,故改走馬草壟邊境之群山,包括大石磨、蛇嶺及鐵坑山,高度都只是百餘米,從中可賞上水、粉嶺、黃茅坑山、紅花嶺、深圳羅湖與福田區大部分地方之景貌,而行程之大部分亦是三年前邊境禁區第二階段開放的範圍。

2016年8月22日星期一

橫七古道2016



  日期:2016年 8月 13日(六)
  路線:鹿頸-陳屋-七木橋-橫山腳(上、下村)-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大尾篤地圖
  天氣:雲,間中有陽光及雷暴

  是日與友人希望遊覽雲英古道(連接鹿頸陳屋至近三擔租的荒僻古道)及附近的山澗,惟走了一段發現樹叢頗密,而且熱雷暴更似乎朝著而來,只好急急撤退,靜待一會後轉走林中的橫七古道往大尾篤,途經已荒廢的下七木橋村及橫山腳上、下村。

2016年8月20日星期六

相思林徑梧桐寨



  日期:2016年 8月 6日(六)
  路線:老圍-龍門郊遊徑-相思林徑-妙高台-大帽山-四方山坳-梧桐寨瀑布群-梧桐寨村地圖
  天氣:晴

  是日天氣不俗,所以下午上了大帽山遊覽,同時走大帽山南麓較高的橫山徑「相思林徑」,然後直落梧桐寨瀑布群,因時候不早只能走馬看花的欣賞飛瀑風景,幸好及時攝下四道主要瀑布「井底瀑」、「中瀑」、「主瀑」及「散髮瀑」。

  下午三點十五分在荃灣老圍圓玄學院大閘旁出發,途經「銅鼓石」寮屋區,十五分鐘後上抵引水道,再朝北走幾分鐘轉山徑直上龍門郊遊徑的「半十字路口」,因為後面幾步另有路牌上鉛礦坳或大帽山了。一直一直的上,不要轉走其他支路,又大半小時到相思林徑範圍,那裡農曆新年期間曾發生場山火,所以坡上可見為數不少枯樹,但下面卻是綠草如茵的畫面。目前還在夏天,由海拔只有一百米直上至五百米以上,難免用去不少體力,恰巧大石位置附近正吹著涼風,故站在其上觀賞山下的荃葵青區風貌,先為身體略為降溫。

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大腦古道2016



  日期:2016年 7月 31日(日)
  路線:蠔涌-較剪屋-大腦古道(大腦廢村)-石芽背-小路落花心坑-石門站地圖
  天氣:晴,能見度稍低

  是日本來想上蚺蛇尖欣賞大浪四灣夏日美景,可惜妮妲襲境前夕,能見度轉低,而且前一天午後強熱對流突襲,在天氣不穩的日子選擇短程線路為佳,想起已有近兩年沒有走過大腦古道,特意再走一趟,但改一道較少人走的路下山,在蠔涌谷時亦走村徑避開馬路上的車輛。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

夏日吊燈籠之旅



  日期:2016年 7月 24日(日)
  路線:新娘潭-烏蛟騰-南脊上吊燈籠(416米)-蛤塘-梅子林-荔枝窩-了哥岩-牛屎湖-三椏-烏蛟騰地圖
  天氣:晴

  是日陽光普照,所以就趁高能見度的日子,上吊燈籠遠望新界北區及深圳,可惜能見度略遜於預期,而且當時實在太熱,連賞景的心情也低了,只好匆匆攝過幾張就了事。在荔枝窩小休一會後,在藍天與海風下漫遊荔枝窩至牛屎湖灣的岸邊,最後經三椏出烏蛟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