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牛潭尾過北潭涌


  日期:2022年 4月 5日(二,清明節假期)
  路線:牛潭尾>蕉徑>粉錦公路>北大刀屻>牛牯嶺行山徑>放馬莆>大埔墟>白石角海濱長廊>亞公角>梅子林>茅坪>大水井古道>西貢墟>澳頭>昂窩>黃毛應>北潭涌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牛潭尾與北潭涌,一個在元朗北,另一個在西貢東,兩地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最多有個潭字,以及開了一些度假設施),但中間卻有很微妙的關係。十年前坳仔初遠足的時期集中走北潭涌一帶,北潭涌由始至終是牛群出沒熱點,然後有次到牛潭尾參加考察活動,隨後走訪多次均無牛蹤,反而有「涌」(牛潭尾西坑明渠)貫穿其中,就一直想著兩個名字要互換才對。自從去年多次走過超過三十公里的長線,當中包括把名字相似的地方串連,是趟本來計劃在一月「牛年尾」挑戰,不幸疫情爆發,但近日適逢天氣乾爽及疫情緩和,是日願望終能實現。

  由於長度不明,只知去年新春從大埔中心經牛牯嶺走至牛潭尾為十七公里,所以選擇在清晨首班地鐵時段出門,並在元朗站換乘小巴往牛潭尾。牛潭尾為青山公路東面、雞公嶺北面、新田南部的鄉郊谷地,面積廣闊,名字據說取自雞公嶺「鰲頭石」下面山澗經過的「鰲潭」,後來有人嫌筆劃繁複,捨鰲取牛,就成為沒有牛的牛潭尾,但昔日農耕年代是否確實出現過牛就不清楚了。附近的下竹園、碧豪園一帶屋苑亦有指屬牛潭尾一部分,但牛潭尾的「核心」在於谷地深處、規模最大的攸潭美村,屬非原居民村落,多年前興建廣深港高鐵隧道貫穿攸潭美村地底,影響村民生活及相關漁農業而引起爭議。圍仔、 上竹園、葡萄園等原居民村落和洋房屋苑則集中在外圍近青山公路。

  由於攸潭美村範圍甚大,有兩道小巴線往來元朗市中心,37線經谷內的葡萄園、圍仔至攸潭美村公所,而38線經上竹園至攸潭美西村,兩線總站直線距離超過一公里,是日先在攸潭美西村總站下車,漫步晨光下的鄉郊,穿過真善路旁明渠至村公所,接著走至攸潭美東村近盡處的姚聖母廟附近上山,離開牛潭尾。

  踏上有點破爛的軍車路至盡處,拐進樹林向左下山,很快到達蕉徑範圍。蕉徑與牛潭尾一樣均屬雞公嶺北面面積廣闊的谷地,但面貌大相逕庭,前者農地較多而後者以魚塘為主。谷深處有座觀音廟,此時沿村徑向粉錦公路前進,可是出現嚇人一幕,路邊夷為平地,才想起政府落實了農業園工程,GPS地圖更顯示「要菜不要大路」如此有趣的名字,但事後搜尋名字一點不有趣,因為正是受工程影響的農戶喊出的口號,當中工程會修建一道雙線雙程馬路。

  橫過粉錦公路,就在打石湖橋頭村口處上北大刀屻。蕉徑屬北區,而幾百米外的打石湖橋頭屬元朗區,代表正式吻別元朗。那裡並非郊野公園或遠足徑範圍,所以沒有任何標示,但實際有兩道上山徑,分別經小山崗或穿橋頭村,如選後者印象中會直接走過某戶寮屋前的雜物堆,是次選前者,村口左面有道略感失修的樓梯,沿途有些墳墓,亦會發現一座位處海拔118米的導線站(編號TV172.03,名為營盤)。兩山徑在後面的小山坳匯合,然後一直爬上北大刀屻,漁護署近來於中段翻新樓梯,同時背望雞公嶺與粉嶺西南面的廣闊鄉郊景觀。此時才早上九點半,但逐漸變得烈日當空,且上山坡度較大,可謂全天最辛苦一段了,再經過小段叢林就是海拔480米的北大刀屻測量柱。

  不走大刀屻山脊線,於鄰近的牛牯嶺行山徑舊軍車路爽快衝下去,直達林村放馬莆,連相片也沒攝多張。在林錦公路及大埔公路走著,從鄉村走進新市鎮,再橫過太和橋抵達廣福道,那是大埔新市鎮的道路骨幹,並緊貼大埔墟鬧市,中午時分人流如鯽。廣福道之盡乃元洲仔,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離開大埔至沙田及市區必會經過,包括單車,該處又有座公園及補給點,所以在晴朗的假期單車密度甚高。步離大埔新市鎮,一直沿白石角海濱長廊走著,旁邊的單車熙來攘往,中段經白石角新興住宅區,純由天賦海灣、海日灣、雲匯等私人屋苑組成,提供超過八千個單位,雖然規劃密度高,但因遠離新市鎮,相信為迎合周邊環境,每座層數大多廿層以下。住宅群整體環境清幽,唯獨交通與購物配套尚未完善,難免惹人詬病,相信屋苑群定位與實際需求有出入,猶如港島半山或清水灣等豪宅地段,民生配套相對有限。單車徑與部分標榜「永久海景」的單位幾乎伸手可及,居民每天望著外面長廊騎單車、跑步、野餐的遊人與吐露港海景,或許倍感悠閒,但疫情期間有些騎單車的人沒戴好口罩,而且周末遊人不時在長廊高談闊論及興奮叫嚷,住戶站出露台也有染疫風險,縱使沒發生疫情,受到的私隱與噪音騷擾始終長期出現,除非把窗戶及露台門緊閉,屆時所謂「永久海景」還能否安心享受嗎?

  十二點半正是陽光最猛烈時間,長廊中段沒太多遊人,都去了路邊大涼亭以及鄰近科學園的餐廳了。向城門河另一邊的大水坑走著,當前風力變得很微弱,終於要在馬料水渡輪碼頭的遮蔭下休息數分鐘。步經水廠街,越過城門河上方的「孖橋」(由兩座緊靠的天橋組成,南橋為單車徑,北橋連接沙田污水處理廠),很快到達大水坑南部的梅子林路。中午剛過,人們均已起床,隨時間推移,吃過午餐就從沙田、馬鞍山等地開始享受騎單車的樂趣,往大埔方向的單車密度越來越高,至於梅子林路遠足者熙來攘往,不乏扶老攜幼的家庭,亦夾雜少量騎單車者,充滿假日氣氛。

  梅子林路盡頭的梅子林村近月改頭換面,開了露營場地及農莊,感覺近兩年環球肺炎疫情肆虐,市民不能外遊,每天又受困人口密集的都市,趁假期去趟郊外就當旅遊了,部分更選擇外宿一宵,可是政府又把屬下露營場持續關閉,結果在部分幅員廣闊、人口密度甚低的村落中,村民把握商機,私人露營場、農莊如雨後春筍開立,但能否守業還待時間揭盅。在村旁接茅坪古道緩上茅坪坳,中段會經茅坪新屋村的一些廢屋與劉氏宗祠,居民都遷至西貢菠蘿輋半山的大水井,與附近的石壟仔、黃竹山等深山村落後裔聚居。茅坪坳叢林裡有奇特有趣之巨藤,惟已走過多次,且相信目前人流眾多,從略,直接向西貢下行,在支路左轉往大水井,此路沒有任何標示,不過如同茅坪古道,基本全屬完好的石砌古道。

  才一個多小時就到大水井,就沿馬路一直下山,穿新景台村到達西貢墟酒樓午飯。年初起本地疫情再次爆發,自元旦的西流江之旅起,除非工作或家庭需要,坳仔已無在店內堂食,是日首次恢復,個人生活也隨確診數字下降及防疫措施即將放寬逐漸正常了。飯後完成餘下約十公里步程,期間看到西貢墟外圍馬路異常擠塞,在大環村接村徑至澳頭村,橫過西沙路,穿黃竹灣村上已廢棄的昂窩村,僅餘劉氏世居與前臨的風水池。沿殘存山腰古道往大網仔谷高處的黃毛應村,多年前前段小徑仍為密林,但近期似乎走訪人數增加而變得寬敞。多年後再取古道進入黃毛應,發現面貌大有不同,後排變成工地,亦見新丁屋建成。漫步大網仔谷的武英路與仁義路至盡頭,看到「北潭涌」指示牌,終點在望。走畢最後兩公里半山徑就到達北潭涌停車場與巴士站,全天合計超過44公里。在北潭涌漫步期間,發現有牛群從鯽魚湖走至,並徘徊傷健樂園的草坪與花槽吃草,牛群果然在北潭涌為行程帶來好結尾——簡稱「牛潭尾」,原來兩地名字真的要調換了。

  晨曦:




  元朗站外的日出:


  竹攸路攸潭美西村小巴總站起步:





  真善路與牛潭尾西坑明渠:


  「新界北牛潭尾的涌」:



  部分村屋外圍塗上壁畫:



  已停辦的學校:


  七點廿四分,攸潭美村公所正式起步:





  牛潭尾路:


  攸潭美農樂營:


  步至攸潭美村東區姚聖母廟外上山:






  回望充滿鄉郊風情的牛潭尾:





  軍車路高處另有小徑上「大牛潭峒」:


  軍車路盡處小坳落蕉徑龍潭觀音古廟:








  廟旁有越野電單車場:


  蕉徑村農地:


  蕉徑農業園工程:





  蕉徑路步往粉錦公路:






  打石湖橋頭村口左邊樓梯上山:



  路邊導線站:



  下望打石湖橋頭:


  側視雞公嶺:


  步經小坳,另有小徑直達打石湖橋頭村某寮屋:


  上北大刀屻期間部分位置後望粉錦公路沿線鄉郊:







  十點零五分到達北大刀屻測量柱與名牌,可俯瞰大埔、粉嶺與上水新市鎮景色:





  全長二點六公里的牛牯嶺行山徑直達林村放馬莆:





  林錦公路:


  大埔公路三渡坑「快樂亭」:


  衛奕信徑經大埔頭村附近:


  太和邨:




  穿過太和橋及大埔墟鬧市:







  碗窰河下游:


  廣福邨外圍與元洲仔大王爺廟:





  吐露港海濱:




  八仙嶺與三門仔比華利山別墅:


  中午時分烈日下有點冷清的白石角海濱長廊:





  白石角臨海私人住宅:


  長廊上方便遊人與騎單車者的餐廳:


  八仙嶺與海中的鹽田仔、馬屎洲:



  科學園:



  海濱長廊對岸的馬鞍山新市鎮:


  中文大學外圍:


  馬料水渡輪碼頭:


  單車滿布沙泥與貝殼碎片,似乎剛從海上「打撈」過來:


  水廠街:


  橫過城門河「孖橋」至亞公角村:






  沙田污水處理廠將遷至亞公角附近的人工岩洞:


  梅子林村:





  被塌樹遮擋的路牌:


  已廢棄的茅坪新屋村,只有宗祠尚有人打理:





  茅坪坳:



  「北港」路牌左邊明顯山徑往大水井古道,途經伯公廟:






  茅坪新村:


  躉場路經新景台村落西貢墟:




  三點鐘,走了卅四公里,享受久違的堂食:



  西貢墟外圍馬路非常擠塞:




  西貢公路十二咪半:


  大環村穿禾寮村、澳頭村至西沙路:





  沿路牌一直上行至昂窩村:





  昂窩劉氏世居與風水池:




  水井與伯公壇:



  殘存古道至黃毛應:





  黃毛應村與玫瑰小堂:





  仁義路深處引水道:


  五點四十七分,目標在望,尚餘兩公里多:


  沿指示牌一直走至北潭涌停車場:






  六點廿二分,順利完成:



  地質公園海蝕洞壁畫:


  巴士站回程人流眾多:


  北潭涌村與橫過龍坑下游的復興橋:





  牛群在北潭涌出沒,為行程帶來好結尾,簡稱「牛潭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