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2年10月31日星期一

三尖三咀行大運


  日期:2022年 10月 29日(六)
  路線:尖沙咀>大角咀>石硤尾>「鴉巢山」>尖山頂>金山路>城門水塘>城門引水道>川龍>白石橋>河背水塘>河背村>錦上路站>元朗工業邨>丫髻山>尖鼻咀>深灣路地圖
  天氣:晴

  又接近坳仔大一歲的日子,過去一年像完全沒好事發生過,無論自身還是整個社會及經濟環境,恆指更由約25000點起,幾乎沒升過就拾級下跌至不足15000點,跌幅超過四成,創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投資其他股票市場或樓市也好不了多少,投資界及普羅大眾的強積金傷亡慘重。另外,肺炎疫情已踏入第三年年底,因防疫措施闊別兩年多的通宵堂食及官方燒烤場將在翌周四(11月 3日)回歸,儘管確診數字仍數以千計,相信新一歲的社會日常生活將進一步回復至疫情前。想起九龍半島近最南面的尖沙咀與新界西北近邊境的尖鼻咀名字相近,亦是遠足界長征路線之一,值得趁機挑戰,期望為即將到來的一年「行大運」,驅除過去一年的霉氣。

  早上七點在尖沙咀站下車,附近住宅稀少,店舖類型亦傾向以高尚格調及夜生活為主,無論月台還是大堂的人流幾隻手指就數完,在大家認知中有如平行時空。穿尖東站隧道至尖沙咀天星碼頭鐘樓,隧道羅列尖沙咀不同景點的圖標及方向。青壯年一族很難想像到鐘樓正是昔日的火車站設施,1910年廣九鐵路通車時該處已建火車軌,惟火車站在1916年啟用,鐘樓則在早一年建成,並於1921年開始鳴鐘報時,方便回鄉或外遊一族,而鄰近的天星碼頭則可讓火車乘客無縫接駁來往港島,所以鐘樓在上世紀大部分時間乃很重要的交通樞紐,直至1975年因不敷需求及難以擴建而遷往紅磡,原火車站拆除並興建太空館、藝術館、文化中心等休閒康樂場地。現時鐘樓在老一輩市民心中仍充滿回憶,不少活動及本地旅行團很喜歡用鐘樓作集合地點。

  快速沿彌敦道北上,當中佐敦站及油麻地站附近較多住宅,所以街上略為人多,當時大多都正出門上班。至購物消閒熱點的旺角時,轉往大角咀,此乃行程第二個「咀」。大角咀縱橫交錯的街巷算是該區特色之一,過往幾次因工作或其他事情走至大角咀,都感到有點方向迷失,而該處五金、汽車維修等工程類店舖及茶餐廳林立,可謂草根階層勞動力集中地。然而,因機場核心計劃使大角咀西部帶來新土地,附設奧運站、奧海城商場、匯豐中心及多個高密度私人屋苑,體現的階層較中產化,與傳統的大角咀截然不同,難免讓人覺得奧運站一帶從大角咀「分離」出去。

  爽快穿過界限街,就從油尖旺區的大角咀直達深水埗區的深水埗。相信絕大部分市民都在深水埗留過足印,無論買賣電腦產品、電子零件甚至可以坐在司機位的人,而且街上充滿攤販、小店、服飾批發店、街市等,還有密麻麻的唐樓包含數之不盡的「劏房」,被視為草根社區的象徵,但亦因社區及經濟結構,深水埗的「晨生活」發達得多,跟尖沙咀成大對比,八點多的街道已經有點擠迫,要放慢步速。橫過大埔道就是石硤尾,當時深水埗、長沙灣都有篷勃的工商業活動,國共內戰前後吸引不少國內難民在石硤尾及九龍多個地方搭建木屋。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翌年興建徙置區安置居民,石硤尾邨成為首個政府公共屋邨。一直在南昌街走著,過了石硤尾邨就開始上山,先後經白田邨、澤安邨至龍翔道後進入山路,此時海拔已有一百米。石硤尾乃坳仔的一大回憶,因屬祖輩逃港後由始至終的居住地,多年前逢周末及傳統節日經常要上去晚飯,如今舊居都全已重建,白田邨13座亦準備拆卸。

  從龍翔道經小徑上鴉巢山(Crow's Nest),先是少量斜坡樓梯,路上一直有少量晨運者出沒痕跡,鴉巢山後路況逐漸寬敞,隨而接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就在路口對面,又有小徑上尖山頂。尖山(Eagle's Nest,又名鷹巢山)其實由三座山峰組成,三峰各有千秋,東者高311米、中者高308米、西者高312米沒測量柱但可眺遠景,整個過程「快狠準」,由龍翔道抵達尖山東峰僅廿多分鐘,稍為休息整頂,就自東向西下山,不過該處倒是野豬出沒熱點,地面被搗得非常鬆散,某處更滑得如同屯門青山腹地似的。值得一提,官方地圖沒出現鴉巢山的名字,更不知為何要取鴉巢山的名字,只知鷹巢山據說常有黑耳鳶(麻鷹)聚居,鴉巢山大概想「有樣學樣」吧,反正大家都是鳥類。

  遠足界亦有從尖鼻咀南下尖沙咀的挑戰活動,然而多數連走「帽草針」等八座山頂,長度約50公里,不過能力上未必能應付,再者目前入黑時間早及天氣尚熱,唯有來個輕量版。參考過有關路線,卻不見尖山名字,所以是次行程算是輕量中的一個突破,並加添一個「尖」字。留意車輛穿越大埔公路(每次橫過馬路都要如此),進入金山郊野公園,節省時間就一直走金山路,但不知何故卻選用衛奕信徑至城門水塘,算了,反正到達城門水塘時可以「打卡」。

  十多分鐘步程後就到城門水塘小巴站,下一站就是川龍吃午飯。過往一般使用龍門郊遊徑,同樣又要節省時間,直走引水道馬路,原來有部分路段過往還未走過,或許覺得太悶了,而可以看景的地方又的確不多,路邊都是雜草、樹林或寮屋田園為主,但散步或跑步倒是不錯選擇,連康文署都認為是適合地方。一氣呵成走了大半小時,好了,沿719級樓梯接山腰路上抵川龍村,雙腿逐漸感到明顯疲倦,正是大休最佳機會。

  川龍村有兩家自助式茶樓,分別叫「端記」及「彩龍」,除善後清洗外基本上貴客自理。往日光顧的「端記」發現裡面太擁擠,乾脆選擇另一家,至少坐得舒服一點。此時已走了22公里,剛好完成全程一半,叫了個肉餅飯加點心,可能身體缺水關係,加上肉餅口感較為粉碎,與預期有別,一吃下去竟然出現反胃作嘔的感覺,最後總能吃完,原來前後已在川龍村逗留超過一小時,下午要加快步速。

  沿荃錦公路稍為下行幾分鐘,在「仙霞洞」對面的煤氣檢管站再次上山,此非正式地名,因其中一屋標上仙霞洞名字,但近年名字已拆。由川龍經白石橋上麥理浩徑第九段的林道,山徑路況平凡,但前段略為陡斜,同時路旁高樹參天,風力較為通透,不覺炎熱。白石橋原有座小村落,內有大片田野及一些已近乎完全消失的小屋,然而是日過門不入。田野荒廢後沒如其他地方野草叢生,所以間中有人在此露營,甚至在某年周末黃昏有團體坐著靜修。

  全天只有幾秒踏足麥徑九段,不過當刻正是全天最高點。在對面沿「河背」指示牌下河背水塘,先是崎嶇的樓梯,再是可走得很爽快的越野單車徑,接近河背水塘一段郊野徑與越野單車徑分隔,但接近平排,可是坳仔過往幾次沒留意到,錯走了越野單車徑。穿過河背水塘具特色的S字水壩,此處在元朗最南端,要走至區內最西北端的尖鼻咀估計還要至少兩、三小時,所以也不按原定計劃上井坑山落錦上路站了,直接下河背村,再一直走錦河路、錦田公路至元朗市中心外圍,途中步經八鄉車廠、錦上路站及凹頭。此時身體疲態越來越明顯,腳掌亦出現酸痛感覺,也要繼續憑意志走下去,因為時間沒多。

  橫越元朗工業邨,至橫洲楊屋村旁的貨櫃場馬路上丫髻山,亦叫髻山,高122米(測量柱名為橫洲)。可能面積太細小,附近亦沒有較具規模的山峰,始終元朗屬平原面貌,所以一向被坳仔忽視了。丫髻山南面設有貨櫃場及大量山墳,克服了心理障礙就沒大問題。山頂視野開揚,幾無樹木阻隔,可盡覽元朗區兩個新市鎮及其北面的工業邨、橫洲群村、貨櫃場、魚塘等景觀。元朗與天水圍新市鎮都在元朗區,然而發展模式各有千秋,前者住宅類別應有盡有,像砌積木的樣子,以元朗大馬路(青山公路)為中心,乃商業與社交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並向周邊擴散,水邊圍邨、朗屏邨、Yoho Town、世宙等多個大型公屋及私人屋苑都在市中心較外圍;至於後者井井有條,全屬三、四十層高的住宅,因為發展年期較後,旨在解決當年適齡置業人口的需求,配套則只提供基本起居需要,吃喝玩樂請回到元朗市中心或去屯門,但相對環境較多綠化及清幽,治安上亦感覺好一點。由於當時正值日落時分,所以吸引部分遊人留下倩影,然而真正落日卻被天水圍的樓宇擋住,肯定不會完美了。

  朝北落盛屋村,在暮色中再走餘下約三公里,先是魚塘間泥路,最後為一段邊境巡邏馬路,其中一片魚塘還標示「天水圍」名字,應是新市鎮發展後碩果僅存的魚塘了。邊境馬路緊靠后海灣與米埔,但被植物完全覆蓋,甚麼都看不到。眼前亮起橙色射燈,原來已經抵達尖鼻咀警崗,尖鼻咀的「咀」有道長堤,然而已在禁區範圍,無從進入,入夜後也攝不到裡面的景色。該處因其地理位置擁有多姿多采的動植物生態,紅樹林相當茂盛,據聞還可觀看螢火蟲、候鳥等。到行程的終點,就拿遠方深圳南山區的夜色「打卡」,意味順利從尖沙咀走至尖鼻咀,總長達44公里。

  憑地圖出現的小巴總站候車(該處有小迴旋處),亦向路經的踏單車確認過,就等了半小時,顯示的預計到站時間過後仍沒有任何蹤影,連聲音都沒有,在想會否入夜後偷偷不駛進去,尤其尖鼻咀無人居住,最近的民居在西面的沙橋村,就直接從沙橋村折返。嘗試電召的士,然而適逢繁忙時間,打了幾個的士台,不是不願接單,就是熱線不通。不經不覺過了近一小時,直接徒步深灣路往流浮山,路邊有多個貨櫃場及貨倉,亦遇到一些狗隻。就這樣走了近半小時,發現有的士從輞井圍駛出,立即上的士至天水圍站,再到屯門晚飯後才回家,結束全日豐富的大運旅程,亦難怪為何遠足界通常不會以尖鼻咀作終點了,哪怕要較遲起步。

  早上七點的尖沙咀站幾無人影:



  尖東站隧道標示尖沙咀各景點圖案與方向:


  鐘樓前臨維多利亞港及天星碼頭:




  尖沙咀鐘樓與內裡的銅鐘:




  尖沙咀鐘樓與文化中心:


  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起步:


  文化中心廣場人像雕塑:




  歷史最悠久、屬五星級的半島酒店:


  太空館:


  梳士巴利道:


  尖沙咀站:


  九龍清真寺:


  柏麗購物大道:


  佐敦站外的「裕華國貨」總店:


  油麻地站:


  旺角站周邊的寫字樓與商住樓宇:




  大角咀縱橫交錯的街巷:



  大角咀道:


  歷史超過八十年的深水埔(埗)公立醫局,乃醫局街名字的源由,現為美沙酮診所:


  穿過大埔道往石硤尾:




  重建後的白田邨:


  準備拆卸的白田邨舊式大廈,沒有名字,只有數字:


  龍翔道沿小徑上鴉巢山頂,




  鴉巢山頂附近之開揚處眺望西九龍景色:



  尖山及其山腰寮屋區的農地:




  筆架山半山的帝景峰及興建中的住宅項目:


  穿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直達尖山東峰與中峰兩支導線站:






  尖山西峰樹林間的景觀:


  又回到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離琵琶山路相當近:


  九龍水塘:



  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及資訊顯示屏:



  城門引水道:


  路邊的和宜合二號食水缸,印象中從未經過:


  中段鳥瞰荃灣:



  西方寺萬佛寶塔:


  顯達鄉村俱樂部及城門谷一帶:


  上719級樓梯後右轉,在涼亭左側山徑往川龍村:



  路上的疑似小水壩:


  大帽山郊野公園川龍管理站暨獸醫化驗科支援中心:


  川龍村西洋菜田:


  川龍村兩家自助式茶樓:



  午飯:


  於煤氣檢管站上白石橋,首先經過少量煤氣標柱:



  白石橋附近路口:


  麥徑九段下河背越野單車徑:



  接近河背水塘時越野單車徑與郊遊徑分道揚鑣,但接近並排:




  河背水塘主壩:




  俯瞰錦田及凹頭:


  河背村:





  八鄉車廠:


  錦上路站:


  錦田鐵路大樓乃錦田、八鄉一帶最高樓宇(日後將由樓盤柏瓏取代):


  爾巒:


  元朗站旁的「形點」及其上蓋的Yoho Town:


  元朗大馬路,輕鐵穿梭其中:



  經元朗市中心外圍及工業邨上丫髻山:



  朗屏邨:


  沿貨櫃場馬路穿墳區上丫髻山:



  丫髻山可見天水圍住宅群後的日落:






  元朗工業邨及鄰近的貨櫃場:


  遠眺元朗新市鎮:


  丫髻山頂晨運亭:


  朝北脊落盛屋村,可眺望橫洲與尖鼻咀之間的魚塘:



  回望丫髻山:


  天水圍東北面僅存的魚塘:




  黃昏的魚塘與填平後的新市鎮:


  邊境馬路:


  晚霞下的天水圍:



  尖鼻咀禁區關閘旁的「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


  尖鼻咀作結,對岸就是深圳南山區:



  最後還是乘的士回天水圍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