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 11月 4日(日)
路線:鹿頸—七木橋—橫山腳廢村—烏蛟騰—下苗田—迷椏走廊(馬尿河、黃竹涌、牛角涌)—紅石門—吉澳供水水塘—觀音峒—下苗田—烏蛟騰【地圖】
天氣:上午天陰,下午間中有陽光
不經不覺,是日迎來人生中第五百個遠足日,可算是一個里程碑,就遊覽一段時間沒到過的紅石門,為了增加長度,先走橫七古道作行程「頭盤」。坳仔過往到紅石門,除夏季外都順道走烏洲塘及鳳凰笏頂,然而九月中「山竹」的破壞力大家有目共睹,沿海的紅石門相信不能倖免,加上是日退潮時間較早,所以沿「迷椏走廊」往紅石門,路況及時間許可的話就經烏洲塘、鳳凰笏頂折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或許今年夏季雨水偏多,且風災把樹木東歪西倒,往來紅石門之小徑感覺較過去相約時期為難,紅石門至烏洲塘之小徑,更因塌樹而弄至無從通行。
八點半在鹿頸起步,當小巴拐進鹿頸路時,就見一艘大船在海邊岩石上呈四十五度傾倒,而馬路也因路陷一度封閉,直至前個星期才重開。起步點在小巴總站背後的鹿頸黃屋,那裡位置較偏僻,沒多新丁屋建成,以傳統兩層高客家村屋為主。穿過鹿頸黃屋及公廁後開始上山,大概半小時左右到尤德亭,那裡海拔約一百五十米,可回望南涌、鹿頸及對岸沙頭角一帶景色。兩晚前下了小雨,想不到地面卻相當濕滑,走石磴古道時需特別小心,不看月份,以為身處仲春霧雨連綿的日子。
循例在尤德亭攝了幾張照片,經濕滑的古道石面繼續上行,穿過已荒廢的下七木橋村,進入橫山腳的高台廢田地帶,當前時間尚早,途中遇上一些小野豬在路邊覓食,但牠們很快鑽進草叢中。抵達連接黃嶺與新娘潭之間的十字路口時,可見八仙嶺一帶被霧層覆蓋,相信是日登高賞景並不太理想,不過也沒關係,因為當前已差不多屬全日行程之最高點。橫山腳上、下村均已荒廢,屋舍明顯毀爛,在叢林下更覺陰森。橫山腳廢村一帶沒有被「山竹」顯著破壞,陰森氣氛仍然維持,除附近的橫山腳南橋塌樹較多,但已悉數移走。
離開橫山腳廢村,下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經新娘潭至烏蛟騰,今年清明時節的山火把路邊樹林燒焦,不過隔了個雨季,綠草重現。烏蛟騰的公廁翻新完成並重新開放,先在茶水站享用豬肉麵,後上「主菜」,在苗三古道緩緩下行,穿過九擔租、上下苗田,約四十五分鐘步程見警告牌,牌後是往紅石門的「迷椏走廊」入口,整個「迷椏走廊」長近四公里。由於是日天氣像春天,預計路上蜘蛛較多,先拾起樹枝作「先鋒」,不過走了一會,發現旁邊的灌木叢極其茂密,而且途中沒有蜘蛛網,可能有人在較前時候走過,隨即把樹枝棄下,集中精神應付密林,再過幾分鐘,灌木叢已不較剛才茂密了。
進入「迷椏走廊」後差不多半小時才到馬尿河,去紅石門就要過河,不過河會到馬尿水(廢村)。過河後將會上走至小山坳,然後引至黃竹涌中游的澗谷叢林,那裡以鳳尾竹叢為一大特色,曾幾何時環境極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山竹」把澗谷的樹木打至一片凌亂,鳳尾竹數量似乎不算很多(可能已被壓毀),同時要加緊留意身邊的帶刺植物和藤蔓,從環境推斷,那裡一度完全阻塞,然而憑著引路帶的話問題不大。在澗谷小心走著,再過半小時左右環境變得開揚,在此穿過黃竹涌澗道,之後開始下行至大水湖的澗口,沿途斜度相當急,宜坐著下降。大水湖澗口旁有片長期有泥濘的地方,不想令雙鞋太髒的話,也可沿澗道下溯幾分鐘。過了澗口,再沿山腰密林前走,並下行至牛角涌,在漲潮時遊人難以穿過牛角涌,所以走「迷椏走廊」時需留意潮汐變化。
穿過牛角涌,再經一段山腰密林,就下達紅石門,那裡以火紅色的海岸著名,吸引不少有經驗的遠足者挑戰,普通遊人或想節省體力的話,也可乘船上岸參觀。紅石門村是一座荒廢近四十年的小漁村,遊人臨到海岸時大多經過一座廢棄寮屋及發電機房,那座寮屋近十年間每到雨季就會逐漸毀爛,二樓的鐵皮外牆不復存在,不過寮屋可能要倒塌的地方都塌了,今年雨季後外觀沒大變化,反而一樓的外牆水泥開始脫落。步至海岸,就看到「山竹」風暴潮蹂躪過的痕跡,近海的灌木叢都被推倒之餘,連堤壩都給毀爛,還好沒被沖斷,不過過壩的難度增加了,要找好位置才能走至對面,倘若迎來下一個如同「山竹」般甚具破壞力的颱風,遊人恐怕再也過不了,看來要好好把握遊覽機會。雖然紅石門在風災期間無可倖免,但那裡有村民祖墳,其子孫祭祖的同時把垃圾及塌樹移走,所以從進村至海岸的村徑可謂暢通無阻。
未知遠足遊人是否被風災嚇怕,在秋高氣爽的假日午後,紅石門只遇上一群外傭及一個獨行者。海岸岩石最火紅的位置在堤壩東面的盪排頭附近,不過最有利的拍攝位置卻一直被外傭佔領,坳仔只好先到海岸其他位置拍攝,過了一會,當她們走至另一邊時,坳仔立即奪回最有利的位置,盡情為紅石門的紅石留影。
到達紅石門時約一點四十五分,逗留近一小時,開始上山至烏洲塘,入口受塌樹影響變得不明顯。上了一會,可回望紅石門內灣及海峽景致,然而再走約兩分鐘,前面被塌下的灌木叢封鎖,視察環境後,決定回頭,烏洲塘一帶小徑可能要待遠足隊努力才重新打通。返回紅石門時雲層剛好消散,同時留守的外傭亦準備離開,於是繼續在海岸漫步一會及拍攝,在和煦陽光照射下,紅石海岸顯得格外美觀,相信過往從未試過在紅石門遇上多雲轉天晴的天氣,或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最佳例子。
再在壩邊享受陣陣和緩的東風,四點左右離開,經吉澳供水水塘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是日濕度高,上山時體感較辛苦,同時灌木叢亦較預期茂密,不時「中頭獎」。將近五點返回郊遊徑,此時又回復多雲。接著經觀音峒、大峒下山,抵達下苗田時天色開始轉暗,最後下午六點二十分返回烏蛟騰,結束連走橫七古道及紅石門之旅。
附——歷來逢50倍數之遠足日:
第050個:2012.12.09(北潭郊遊徑、鹿湖郊遊徑)
第100個:2014.01.12(太墩、雷打石、畫眉山、岩頭山)
第150個:2014.09.28(初上蚺蛇尖)
第200個:2015.04.19(短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第250個:2015.12.20(雨中蚺蛇尖出米粉咀、長咀)
第300個:2016.08.21(夏遊蚺蛇尖)
第350個:2017.03.24(蚺蛇北脊出長咀)
第400個:2017.10.08(東龍島環島遊)
第450個:2018.04.07(石壟仔、昂平探秘)
第500個:2018.11.04(橫七古道、紅石門)
被沖至海邊岩石的大船:
鹿頸起步,穿鹿頸黃屋村:
公廁後方上山:
尤德爵士紀念亭下望南涌、鹿頸及沙頭角風光:
望向深圳鹽田港:
已荒廢的下七木橋村:
沿石磴古道上橫山腳:
佈滿水點的蜘蛛網:
橫山腳廢田區:
橫山腳北橋:
連接黃嶺與新娘潭間的十字路口:
藏在霧中的八仙嶺:
穿過橫山腳南橋,這裡塌樹稍多:
橫山腳上村:
橫山腳下村: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下走新娘潭:
假日早上的新娘潭路單車眾多:
前往烏蛟騰:
烏蛟騰公廁已重新開放:
在茶水站享用豬肉麵:
離開烏蛟騰村:
九擔租村:
苗三古道:
「迷椏走廊」入口:
北望吊燈籠:
穿過馬尿河:
「人工隧道」:
黃竹涌澗道叢林的塌樹痕跡:
黃竹涌澗谷中的鳳尾竹叢:
穿過黃竹涌中游的開揚位置:
下望大水湖及印洲塘:
大水湖澗口旁的泥濘地:
澗口旁的小瀑:
穿過大水湖澗口:
鹹魚埕半島:
鳥瞰牛角涌:
吉澳供水水塘至大水湖的水務設施痕跡:
穿過牛角涌:
沿最多引路帶的位置下走紅石門:
紅石門內湖:
廢屋旁另有一座小堤壩,壩上原有小徑往內灣篤,但已被塌樹阻擋:
發電機房:
紅石門村廢棄寮屋,外牆水泥開始脫落:
廢屋前方的空地:
村徑旁堆了很多塌樹枝及垃圾,相信是「山竹」帶來:
岸邊的樹叢都被推倒:
先往堤壩西面的海岸參觀:
上望「跌死狗」(295米):
堤壩已破爛,有的殘片掉進水中:
去年十二月的堤壩仍算完好:
要選好位置穿過堤壩,不能走上最高處:
到達堤壩東端的火紅岩岸:
先欣賞一下盪排頭(堤壩較東面)的火紅岩石:
這裡東臨黃竹角海:
紅石門海峽:
北望往灣西頂:
紅岩土地:
外傭一離開,坳仔隨即可以拍攝岩層最嫣紅的位置:
回望堤壩,堤壩已損:
堤壩內的海灣:
雲層稍為轉薄:
多雲下的紅石門全景:
從小山崗上回望紅石門:
東望黃竹角海及烏洲島:
往烏洲塘之小徑被完全封鎖:
回紅石門時漸見陽光:
雲層逐步消散,再攝攝盪排頭一帶的紅岩石:
盪排頭航標:
盪排頭以南的小灘,據介子《東北區域面面觀》第八篇,小灘名為「赤沙環」:
藍天下的盪排頭、紅石門岩岸,形態更美.盡情拍攝吧:
藍天下的紅石門全景圖:
再經已破爛的紅石門堤壩:
藍天下的紅石門堤壩西岸:
與去年十二月之比較,「山竹」後堤壩「矮」了一截:
內灣紅樹林:
這支槳從哪兒來?
是日為吉澳供水水塘竣工46周年的大日子:
吉澳供水水塘:
上山途中回望黃竹角海、往灣洲:
紅岩斜壁:
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近黃昏的船灣淡水湖:
觀音峒:
大峒:
下走下苗田:
下苗田廢村:
九擔租附近的路燈,入黑後環境有點恐怖:
烏蛟騰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