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 4月 10日(五,耶誕受難節假期)
路線:鹿頸路近膊頭下村—海背嶺—龜頭嶺(486米)—南涌郊遊徑—丹竹坑—鶴藪郊遊徑—大嶺皮(170米)—流水響水塘—桔仔山坳—九龍坑村【地圖】
天氣:晴
復活節假期首天天色晴朗,記得三年前挑戰沙頭角南涌以西的海背嶺時並非理想天氣,趁氣溫尚未顯著上升,決定重遊,環顧沙頭角海兩岸之優美風光,當中以港境的沙頭角大致仍屬一片鄉郊,村莊、濕地、魚塘散在兩岸的平原。行程後段亦探索鶴藪郊遊徑附近之大嶺皮,高度雖然不太高,卻是盡覽馬尾下和坪輋一帶鄉郊的好地方。
在沙頭角公路南涌巴士站下車,進入鹿頸路,過了細小的膊頭下村,右轉登上樓梯往海背嶺。樓梯本來只通往附近原居民的墳地,要上海背嶺就在墳間小徑穿梭,視野很快非常開揚,最近處是鹽灶下濕地,過往更有白鷺聚居,被列作「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難怪又被稱為「白鶴林」,但因應濕地最新情況,已在SSSI名冊中剔除。南涌谷就在近處的另一邊,盡是波平如鏡的魚塘。
隨著坡度轉為平坦,代表身處海背嶺的狹長山頂,那裡以芒萁等人工密林為主,最美麗的風光瞬間變成過去式。下行高度將八十米,接著是走上龜頭嶺的漫長小徑,兩邊是不同品種的人工密林,基本上無任何風景可賞,上山路將近尾聲,在樹林裡發現傳說中的「孩兒坐欄」墓穴,面積不大但失修多時,表面字跡已脫落,墳邊都長了一些樹木。
再走一段頗斜的山坡到海拔486米的龜頭嶺,別名「水門山」、「大瀝嶺」,那裡仍是鳥瞰沙頭角之絕佳地方,南面則是長達幾里的屏風山、黃嶺和八仙嶺,山脊海拔維持四百米以上。賞過風景,南下南涌郊遊徑,過了空曠的平頂坳,拾級而下至丹竹坑。丹竹坑並非單一村落的名字,附近亦包括獅頭嶺、新屋仔等村落,丹山河貫通其中。穿越新屋仔村,進入呈環狀的鶴藪郊遊徑,北半段屬丘陵地,南半段則屬村徑,兩邊亦有些農莊,整體難度不高,乃適合合家歡的路線。
走在充滿參天高樹的丘陵,將要下山之際右轉登上大嶺皮山頂(170米),山頂就只有殘舊的測量柱遺跡,雖然那裡的樹木亦較多,但從樹隙間倒能俯瞰馬尾下和坪輋一帶鄉郊。在密林間穿插下行十分鐘,出口正處分隔鶴藪水塘和流水響水塘馬路的迴旋處,之後漫步至流水響水塘。水塘水位在近月少雨天氣下變得相當低,不過較兩年前初夏完全乾涸的情況仍有段距離。深入山谷,逐漸步上桔仔山坳,路邊有些燒烤及露營場地,不過因肺炎疫情封閉了。在桔仔山坳又回歸馬路,最後在有點破落的馬路盤旋下行,成功在入黑前回到九龍坑村,結束半天的海背嶺、龜頭嶺、大嶺皮和流水響水塘之旅。
沙頭角公路與鹿頸路之間的路口:
沙頭角海:
沙頭角海另一邊的小村——烏石角村:
沿樓梯登上海背嶺:
沙頭角海的兩岸:
深圳的沙頭角,疫情下兩地的距離遠得多:
鹽灶下濕地與鹽灶下村:
膊頭下村附近的魚塘:
南涌谷:
南涌谷魚塘處處:
海背嶺山崗的密林:
沙頭角公路石涌坳和鹽灶下一帶:
沙頭角海上的邊境:
沙頭角公路近麻雀嶺村:
沙頭角公路附近的上禾坑村:
穿插在海背嶺的狹長山脊:
沙頭角海南岸全觀:
離南面的龜頭嶺尚有大段距離:
在密林與叢林夾雜的小徑登上龜頭嶺:
失修多時的「孩兒坐欄」風水墓穴:
將近龜頭嶺頂的小徑異常陡斜:
龜頭嶺山頂測量柱:
龜頭嶺頂望沙頭角:
南望黃嶺、屏風山一帶:
新界北部的鄉郊:
沙頭角公路沿途的村落:
側望吊燈籠與橫嶺:
龜頭嶺測量柱與沙頭角:
南涌郊遊徑:
平頂坳:
近觀丹竹坑一帶:
南涌郊遊徑出口在丹竹坑近新屋仔村:
丹竹坑與鶴藪一帶的農莊:
沿鶴藪郊遊徑北段登上大嶺皮一帶:
鶴藪郊遊徑觀景台上的美景:
兩邊盡是參天高樹:
沿小徑上大嶺皮山頂:
從大嶺皮山頂鳥瞰馬尾下及坪輋一帶:
破落的測量柱遺跡:
樹隙中的日落:
大嶺皮小徑出口在分隔鶴藪水塘和流水響水塘馬路的迴旋處:
水量稀少的流水響水塘:
流水響水塘附近的「龍山橋」:
已封閉的露營場和燒烤場:
桔仔山坳:
下望九龍坑:
九龍坑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