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3年2月10日星期五

大磡森、響鐘脊


  日期:2023年 1月 30日(一)
  路線:羗山南引水道>萬丈布>慈興寺(飛龍像)>分水坳>大磡森頂(467米)>響鐘脊>響鐘坳>煎魚灣>二澳>大澳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是日難得可以在平日日間休息,天色持續非常良好,且不少市民的農曆新年假期正式完結,趁郊外人流較少的日子,探索大嶼山西南部腹地的大磡森頂,及其附近連接響鐘坳煎魚灣營地的「響鐘脊」。

  行程前先到黃大仙廟許願並「攝太歲」,期望為新一年帶來好轉機,因為坳仔生肖正與是年相沖,加上去年運程實在太差了。下午兩點十分左右到達東涌巴士總站等候往大澳的11號巴士,沒想到竟然有超過一百五十人在排隊,大多不像退休人士,更有部分帶同孩子的家庭,相信他們正為農曆新年假期作最後衝刺。上車後無論聽到身邊乘客對話,還是查看坳仔其中一所讀過的學校校曆表,都分別在兩天後(2月1日)才復工復課,好讓「齊頭」新一個月有個新開始。正值平日,司機更份編配上主要服務早晚繁忙時段的上班族,與周末有別,結果久候至兩點五十五分才離開東涌,期間只有一台加班車。

  三點半才到達近羗山南引水道的龍仔巴士站,步伐要加快一點了,一直沿引水道馬路步行,直至左邊見指示牌為止,並離開馬路深入山中,向萬丈布進發,並於第二個路口再度左轉。很快又看到另一路口,僅左路有指示牌,而右路卻是無指示牌的水泥村徑,看地圖兩路均可上達萬丈布,是次選右路,印象中從沒走過,而路況卻甚為良好,所以是否要區分人用及車用通道,因為過去幾次離開引水道馬路時上山都看到台鄉村車,可能設計上方便住在慈興寺的人出入。

  沿村徑直上正正到達慈興寺,輕步直過,切忌打擾。再步上一段斜度甚高、總數幾百的樓梯,就到達外表威武的飛龍塑像,更被列作官方地名。塑像的龍頭、龍爪本來是綠色,但近一兩年轉為紅色,相對上更顯氣勢。塑像於2021年10月到過一次,可能當時仍處雨季,而目前乃雨水稀少、氣溫較低的冬季,塑像旁植物較少,更易攝得全貌。

  就在塑像小徑略為橫走至鳳凰徑第五段,此時於鳳凰徑再次上行,至分水坳一直靠右,並以前方最高點作為目標,由於路況相當清晰,且浮沙碎石及亂石甚少,所以步伐非常爽快,很快就到達大磡森頂的測量柱,景觀上以索罟群島、雞翼角、大嶼山西南部群山(如鳳凰山、靈會山、羗山、牙鷹山),近年還有港珠澳大橋公路連接路。不過由於鄰近群山的高度均相約,景觀實際上並不算出眾,而且風勢有點大,難免帶幾分冷意,僅停留三分鐘左右就離開。值得一提,大磡森最特別之處在於名字取「森」(Sham),卻名不副實,沒有森林,據說乃「山」(Shan)字之誤譯(註:坳仔寫此文時多次把大磡森寫作「大磡山」)。

  折返主徑時驚現旁邊有坑穴,要加倍小心。一直向西南前進,直至向左急彎前右轉小徑,下面的煎魚灣及雞翼角均盡收眼底。此時遇到支路,可選響鐘脊向西南落響鐘坳(分流與煎魚灣之間,該處設煎魚灣營地)或根頭脊向西北落根頭坳(煎魚灣與二澳之間)。其實坳仔是日原本想大澳起步,再連走根頭響鐘脊,可惜遲了出發往東涌,到東涌時又未能乘到即班巴士,時間上只能二選一,根頭脊就留待下次。響鐘脊先沿偏南方向下行,再沿正西方向急降響鐘坳,當時正吹大東風,身邊沒高樹灌木阻隔,初段十分當風,頗具冷意。右轉九十度,望著雞翼角,依脊繼續下行,坡度隨而上升,浮沙碎石數量亦明顯增多,部分位置甚滑腳。接近響鐘坳時灌木高度增加,路胚略見不清,感覺像剛重新打通的樣子。用了近一小時到達響鐘坳,雖然是平日,煎魚灣營地卻見一些露營者,大概仍趁自己的農曆新年額外假期最後衝刺了。

  穿過全境最西面的煎魚灣沙灘,穿煎魚灣村的小農莊上根頭坳,當時不見戶主夫婦在場,坳仔過往平日及周末都經過幾次,大概周末遇到的機會較高,而農莊亦有往大澳的指示牌。過了根頭坳就是二澳,又是入黑後才經過,是日卻見一些惡狗,有點嚇怕。最終沿夜中的村徑步行大半小時回到大澳,結束周一半天登大磡森頂及探索響鐘脊之旅,儘管去程人數甚多,回東涌的巴士人流卻稀少,可能都早就離開,始終已是入黑後的一兩小時,作為普遍遵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規律的大澳居民,他們經營的店舖亦早已關門,遊人入黑後根本沒地方可逛。
  
  下午兩點多東涌往大澳的巴士站人流比預期顯著較多:


  石壁水塘與鳳凰山:



  羗山南引水道:



  指示牌左轉上萬丈布,小車換了:






  往萬丈布的村徑沒有指示牌,但路況非常清晰:



  接回鳳凰徑,經萬丈布營地入口:



  萬丈布慈興寺:





  慈興寺後樓梯上飛龍雕像:





  龍爪:


  龍頭:




  小徑回鳳凰徑五段:



  分水坳路口,東面可上靈會山,此時選狗嶺涌引水道方向:



  索罟群島:


  望著山頂平緩的大磡森前進:





  回望:


  狗嶺涌:


  小徑上大磡森頂:






  大磡森頂測量柱,相信被雷擊過:



  北眺牙鷹山、象山及港珠澳大橋連接路:



  落日下的雞翼角與珠江口:





  大嶼山以南的索罟群島:



  向東仰望鳳凰山:




  驚現山坑:


  沿深坑瀝一帶山徑向西南前進:






  俯瞰煎魚灣沙灘與雞翼角:



  響鐘脊下降初段:




  俯瞰分流半島:




  近處的分流頂:


  日落時分:



  響鐘脊後段斜度及浮沙碎石量增加,下降時要特別小心,期間不時可望分流半島:









  回望響鐘脊後段,路胚較隱蔽:


  接近響鐘坳了:


  響鐘坳附近的煎魚灣營地:


  接近響鐘坳時路胚較不明顯:








  雲隙的日落:


  步經密林間大石:


  響鐘坳及煎魚灣營地入口:



  營地水源乾涸:


  已完全毀爛的村屋基座:


  黃昏時段的煎魚灣沙灘與雞翼角,背靠深坑瀝一帶的「小屏風」:






  煎魚灣村小農莊:




  新建指示牌:


  夜中的大澳漁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