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 2月 11日(六)
路線:石壁>嶼南界碑>狗嶺涌>分流頂>深坑瀝>根頭脊>根頭坳>煎魚灣(象鼻岩、普濟禪院遺址)>二澳>大澳【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及霧
是日天氣溫暖及部分地區有霧,如此天氣通常境內較西面的地方天氣較佳,既如上月底走過從大嶼山西南部山嶺腹地落響鐘坳的響鐘脊,是日正相對適合探索毗鄰的根頭脊。另外,行程前段特別登上分流頂及深坑瀝兩個山頂,印象中往日從未上過,而且從狗嶺涌附近上分流頂一帶亦是歷來首次。
潮濕有霧日子,不同地方天氣深受地形影響,從東南面遠洋吹來的暖濕氣流,第一個著陸點就在將軍澳、西貢、大埔、港島東等東部地區,然而鄰近海水溫度尚未回升,水份會凝結成霧,天氣極度潮濕且能見度極低;反之屯門、元朗、大嶼山等西部地區,受多個山嶺阻隔,天色較明朗。是日經過東涌,準備乘車往石壁時,竟一片陽光普照。巴士翻越伯公坳,坳頂有薄霧,途經嶼南道,到石壁下車,一直沿引水道馬路步往狗嶺涌時則持續多雲及頗潮濕。過了分流頂霧意漸濃,從深坑瀝經「小屏風」上準備落根頭脊期間,能見度更極低,吹起陣陣涼風並夾雜一些水珠,而身在煎魚灣及二澳天色卻晴朗得可見漂亮的黃昏與日落。
從東涌乘嶼巴11A往石壁,然而過了石壁水塘主壩,就立即左轉石壁水塘路直落壩下的石壁監獄,巴士站卻在路口後,結果就直接停在路口開門落客。漫步與鳳凰徑重疊的大浪灣引水道馬路,約一小時後到狗嶺涌營地口,此時就離開馬路,跟隨指示往嶼南界碑。嶼南界碑於1902年設立,描述英國租借新界之界限在東經113度52分(大澳東北面的嶼北界碑亦如此),並沿大嶼山西岸海岸線向南延伸至北緯22度9分線止。碑文亦提及立在海拔二百米高度(約61米),無論位置還是高度,均與GPS顯示資料非常吻合,當年科技並不發達,但如此準確難免有點不可思議。看罷界碑就沿小徑直降狗嶺涌沙灘,途中先經過涌口,然而當時正潮漲,所以在涌口旁石堆上步行一段,直至可輕鬆著陸沙灘為止。先後橫過沙灘及營地重新上山,期間巧遇黑狗在灌木叢間穿插,在狗嶺涌發現狗出沒可謂名符其實之事,坳仔興奮得想趁機留影一番,不管到底屬流浪還是附近的露營者了,可是黑狗頗怕人,坳仔悄悄走近半步,黑狗就躲進灌木叢內,就這樣玩了幾個回合「捉迷藏」,黑狗再沒現身,坳仔輸了,期間只能攝下牠的頭部。
上行樓梯重新接回鳳凰徑,此時已離開引水道馬路範圍,在此向石壁回走幾分鐘,選用「大澳經萬丈布」方向上分流頂及深坑瀝,多年前因應二澳村封閉事件,被作為鳳凰徑七段之替代路段,但由全段海拔不足百米的山腰路段換成海拔最高達四百米的深坑瀝及大磡森附近,難度及體力需求必然大得多。該路只在2020年7月從上而下走過,是次自下而上,可謂全身體驗。拾級上行,靠左小徑上分流頂之巔,早前看過的高度為241米,幾年間卻大幅「增高」至248米,絕對是不可能速度,孰是孰非就難以證實,反正上面沒有測量柱。由於當時霧意頗重,景觀不多,僅發現深坑瀝南坡植被較小及較多零散的大石。
過了分流頂,稍降小坳再上深坑瀝,樓梯斜度轉急,然後在適當位置右轉上深坑瀝之巔,海拔為431米,相對分流頂的高度沒太大分歧。當時深坑瀝之巔被大霧籠罩,更有陣陣夾微雨的強風朝東而至,只見該處僅三根已生鏽的鐵柱(當中兩根緊靠一起),或許是昔日測量柱或名牌的痕跡。探過深坑瀝之巔,很快到根頭脊兼響鐘脊小徑入口,在兩小徑交匯點,坳仔毫不猶豫右轉進入根頭脊,初段在「小屏風」頂的平緩小徑向北前進(「小屏風」乃深坑瀝西坡的一系列直壁,在煎魚灣可清晰仰望),天色更劣於身在深坑瀝之巔,過了「小屏風」頂準備朝西北下降之際,右側眼鏡黏滿水珠,左側維持潔淨,十分神奇,連最貼身的裝備也受本地地形影響。
根頭脊向西北下行時霧意稍降,煎魚灣沙灘與鄰近的雞翼角若隱若現。中段難度大增,至約海拔250米高度時更要爬下兩堵坡度達六十度的斜壁,需要背著身子小心找好踏腳點,接著仍是較多浮沙碎石的斜坡,不過路旁已有繩索作輔助。雲霧隨地形逐漸消散,另一邊的二澳景色亦近在眼前,甚至可看到珠江口清澈的黃昏日落。
由於中段難度甚高,到達根頭坳時用了約一小時十分鐘,需時比響鐘脊長約十五分鐘。尚有時間就逛逛煎魚灣,所以靠左而下,並踏入沙灘。沙灘環境空曠,陣陣東風從「小屏風」吹至,揚起沙粒並形成風沙流,大飽眼福。在沙灘西端連接雞翼角(水位低於0.5米會形成連島沙洲,夏日午後可踏足雞翼角)之處亦見「象鼻岩」(亦稱象鼻崖)海蝕拱門。類似地貌在長期當風的西貢、清水灣海岸十分常見,但在極西之地卻頗特別及罕見。攝完象鼻岩,在旁覓路深入叢林裡的「普濟禪院」遺址,周遭被不少塌樹包圍,而且牌坊的建築包括對聯已斷裂。禪院據說已於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建成,荒廢日子不詳,如按環境推斷應荒廢一段長時間,同時該處鄰近海邊,更易受颱風及暴雨破壞。禪寺東面更驚見一些已嚴重崩塌的村屋痕跡,亦有一座疑似蓄水池,昔日規模比坳仔想像中大。
原本計劃繼續向東走至煎魚灣村小農莊離開,中途路胚不見了,要先回到沙灘,不過位置上可很快逃出叢林,頂多褲上黏著一些植物碎屑及鬼針草種子。周末的小農莊,戶主夫婦回來了,在如此偏遠之地,只能利用漫遊方式與外界聯繫。再次穿過根頭坳,隨而到達二澳,還好仍未明顯入黑。最後沿海岸村徑經牙鷹角步回大澳,結束分別探索分流頂與深坑瀝之巔及根頭脊之周末行程。
東涌站外噴水池:
東涌陽光普照:
狗嶺涌遇黑狗出沒,不過拍攝不清:
下行初段回望「小屏風」:
近黃昏的珠江口:
從上面走來:
大澳漁村:
影片——煎魚灣沙灘隨風吹拂的流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