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 6月 25日(四、端午節假期)
路線:落馬洲觀景台—鐵坑山—蛇嶺—馬草壟—河上鄉—虎地坳—華山—梧桐河畔—馬屎埔—塘坑—九龍坑【地圖】
天氣:間中多雲
扒龍舟是端午節主要習俗,坳仔不如「應節」,從九龍坑走往落馬洲。可是前一天嚴重加班,清晨五點多就被急召上班,而且一直工作至凌晨兩點,回家後再吃過飯四點才睡覺,所以是日行程亦需酌量調整,不上大石磨及龍山,僅輕遊新界北一帶小山崗,先後登上蛇嶺和華山,鳥瞰落馬洲、馬草壟和上水鄉郊之景致,行程中段在河上鄉的士多品嚐豆腐花放題,總結而言以馬路為主。
在元朗福康街乘75小巴至落馬洲路瞭望台路口起步,上鐵坑山入口在瞭望台對面的警崗左方,想不到路況變成康莊大道,記得近兩年前野草較密,當時適逢「山竹」後不久,近落馬洲一處小徑更被塌樹完全阻塞。下午雲量較多,陽光偶爾出現,而且地勢空曠,風力充足,體感尚算舒適,事後發現像康莊大道的山徑其實因去年山火所致,惟隔個春天,路邊的野草又悄悄長出,山火痕跡漸被蓋上。
上山途中和鐵坑山的景觀以落馬洲與深圳福田區為主,雖然兩岸只隔不到一百米,基於歷史因素,發展規模有明顯差異,因為深圳和香港的經濟中心都在城市的南面,落馬洲反而是離香港的經濟中心最遙遠的地方之一,當然仍以鄉郊魚塘為主,輔以少量跨境上班的居民,倘若兩地已融為一體,眼前的已不是無窮的魚塘,而是高樓。今年出現百年不遇的肺炎疫情,兩地鴻溝更見明顯,跨境一次得花一個月,如此高的時間成本可不是普通上班族做到。把視野順時針轉一百二十度,乃白石坳和新田的鄉郊,部分地主會把握鄰近邊境的地理優勢,把原有的農地發展成貨櫃場、回收場或其他物流、工業設施,統稱「棕地」,但在社會不時引起爭議,稍後經過的馬草壟和上水鄉郊亦有類似情況。再把視野順時針轉一百二十度,可望房屋密集的天水圍、屬「三尖」之一的青山及往圓頭山的山脊線。
翻過小山坳上蛇嶺,蛇嶺高143米,屬行程最高點,亦是唯一看到測量柱的地方,那裡的景觀同樣非常廣闊,北望蠔殼圍魚塘群與深圳密集的高樓,東望古洞、塱原與北區新市鎮。取道從未走過的蛇嶺東脊下馬草壟路,身邊出現一些破爛鏽蝕的鐵絲網,乃昔日的禁區邊界。東脊出口是一片蕉林,之後經過一些魚塘和寮屋,但路況不太清晰,不時受犬隻近距離歡迎。
走捷徑由馬草壟路往河上鄉路,再經羅湖懲教所才到吃豆腐花放題的「鴻淘士多」,快步下亦要半小時。河上鄉近羅湖一帶為郊遊和騎單車熱點,假日午後幾乎滿座,士多標榜十四元可無限品嚐豆腐花,但只提供熱食,想挑戰食量極限並非易事,貿然挑戰反而容易燙傷嘴巴及喉嚨,尤其在炎炎夏日,運動後食慾較低,店東雖然說過加豆漿可令溫度降低一點,幫助似乎不太大。
吃完豆腐花就步經梧桐河、東鐵軌道下方往虎地坳道,在梧桐河與東鐵軌道下方之間有些巨型的東江水輸水管道,很多遊人視之「打卡」熱點。沿虎地坳道走十分鐘左右,穿過文錦渡路就上軍車路經杉山往華山,當中杉山至華山有個大V谷,斜度最高超過三十度,絕非一般車輛可做到,過往可能只有性能良好的軍車才勉強應付。
軍車路的盡頭在坪輋,時間因素下決定從華山南脊下梧桐河畔,該山徑過往同樣未走過,旁邊已是練靶場範圍。路況依然清晰,但臨到馬路時歧路較多,半小時左右順利抵達馬路,之後再次穿過梧桐河,步進馬屎埔村,馬屎埔雖然是農村,與聯和墟的私人屋苑群卻只隔個馬路,發展商早已對此虎視眈眈,近年再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馬屎埔村的消失純粹是時間問題,最後就經安樂村工業區、塘坑、東鐵軌道邊緣往九龍坑村,結束半天與別不同的應節行程。
元朗福康街乘75小巴至落馬洲路瞭望台路口起步:
下灣漁民新村:
落馬洲瞭望台:
警崗左邊上鐵坑山:
山火痕跡:
1949年豎立的界碑:
落馬洲五號石墩?
落馬洲警署:
落馬洲魚塘與深圳福田區高樓:
落馬洲站:
南望新田:
西南望天水圍、青山至圓頭山山脊:
后海灣和深圳蛇口:
新田至落馬洲:
白石坳與近方村屋較多的洲頭村:
蛇嶺:
鐵坑山:
鐵坑山下的農戶:
蛇嶺上的風光:
大石磨與下方的馬草壟:
古洞、塱原與北區新市鎮:
回望鐵坑山:
從蛇嶺望向落馬洲和較遠的后海灣:
蛇嶺北脊與蠔殼圍:
馬草壟與上水一帶鄉郊:
深圳的摩天商業大廈:
馬草壟村:
BP12邊界石碑:
路邊已破爛鏽蝕的邊界圍網:
朝東脊下馬草壟路:
「林山來龍之神」石碑:
回看清晰的蛇嶺東脊:
離馬草壟只有幾百米步程:
出口有片蕉林:
魚塘和寮屋:
村徑往馬草壟路:
馬草壟路往河上鄉路:
河上鄉鴻淘士多:
梧桐河與羅湖編組站:
東江水輸水管道:
已脫色的禁區告示牌:
虎地坳呂祖廟:
穿過文錦渡路,沿軍車路上華山:
恐龍坑的大型貨櫃場:
鳥瞰上水鄉郊:
粉嶺新圍/大嶺練靶場:
沿華山南脊下梧桐河畔:
馬屎埔村:
東鐵軌道邊緣:
九龍坑村風水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