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 6月 27日(六)
路線:壁屋—尖風山(346米)—葵坳山(313米)—黃麖仔—大藍湖—牛寮—大腦古道—石芽背—麥徑四段(茅坪坳—昂平—馬鞍坳—竹洋路)—牛寮(龍尾村路)—西貢墟【地圖】
天氣:晴,間中多雲
地圖:https://my.viewranger.com/track/details/MTQ4ODgyMjQ
是日探索相對冷門的西貢尖風山和葵坳山,英文名較為特別,分別叫Hebe Hill和Lower Hebe Hill,跟東北面的白沙灣Hebe Haven名字互相輝映,而Hebe本來指希臘神話的青春女神。與此同時,西貢近馬鞍山郊野公園亦有兩個地方同稱牛寮,南在蠔涌谷高處,北在竹洋路木棉山,所以是日趁機連走兩個牛寮,看看有甚麼區別。
在壁屋巴士站起步,眼前是邊防嚴密、圍網高高的壁屋監獄,但實際上只是低設防級別。首先圍繞監獄右邊水泥徑前行,上行一些樓梯,之後是直達尖風山頂的密林小徑。半小時後抵達山頂的小平地,景觀主要是白沙灣及西貢南部的村落,亦可在樹隙間窺看飛鵝山。
葵坳山在尖風山以北約三百米,高度略低卅四米,雖然有測量柱,然而樹木把景觀完全遮蔽,循例「打卡」後離開,折返少段後朝西面小徑下黃麖仔。值得一提,葵坳山的東北面、南邊圍的正南面尚有一座名為Hebe Knoll(海拔122米),沒有官方中文名字,但常被稱作「尖風山嘴」或「夏比丘」,因炎炎夏日坳仔不想花太多體力在未走過的小徑,留待入秋後一氣呵成連走三座以Hebe為名的山頭。
下黃麖仔的小徑其中一處路況極不明顯,雖有路標,但走了一兩分鐘就被塌樹完全封鎖,之後退回路標處鑽進既無路標又無明顯路胚的位置,還好幾十秒後路胚又回復清晰。環境隨高度下降逐漸深入樹林,之後橫過澗道和黃麖仔村一些廢屋殘片後接衛徑四段,不過澗道附近有些位置路況較差,始終地面泥土鬆散及多似是而非的路,相信是野豬所為,無路標的話其實會容易迷途。
衛徑四段先後途經百花林路盡頭的荒廢大宅和大藍湖村,然後經牛寮上東洋山附近的大老坳。牛寮為大藍湖屬下的小村落,近年只有一戶村民,據悉上月已遷走,今個月開始翻新,空調也換上新的,初步估計作為村民相熟人士的聚會地方,但實際目的再過一段時間才揭盅。
退回大藍湖路,沿馬路走一公里多往界咸,之後經大腦古道上麥徑四段,較取道東洋山、基維爾營還快,因為路線較短且攀高較少,惟不是正式遠足徑,心理上或許少了分安全感。古道中段會經過大腦村,大腦村已無人居住,村民只會間中回來打理祠堂(上麥徑路口在祠堂左邊),至於村的另一邊有兩座巨型石磨,早年用以磨蔗。
沿與麥徑重疊的水牛山古道上打瀉油坳,其中一處在月初黑色暴雨期間發生山泥傾瀉,漁護署亦把該段山徑暫時關閉。下茅坪坳,再上昂平,酉時的昂平總是充滿吸引力,因為太陽斜射在草原,再配以常駐的牛群,帶來極佳的拍攝效果,可是趕路關係沒有停留拍攝,反正十天前相約時間都踏足過,當天更遇上彩虹。
繼續上行至彎曲山、馬鞍坳,其中一處整個西貢墟與鄰近村落、海域的景色均盡收眼底。馬鞍坳海拔超過550米,是行程最高點,之後沿東面的「天梯」急降黃竹洋附近,在黃竹洋附近會經過密度很高、樹幹呈褐黃色的竹林,漫步其中,可能連學生都知道那裡為何叫黃竹洋。天色將暗,回到竹洋路,之後往西貢墟全屬馬路,先緩上小段後一直下山。下山中段經過四叉路口,右轉進入龍尾村路,龍尾村路有些屋苑式管理的村屋,包括璟瓏軒和松濤軒,地圖上標示那裡在牛寮,不過現場卻沒有任何標示,原有的牛寮村似乎已消失,最後沿竹洋路繼續下行,並經惠民路回西貢墟作結。
壁屋巴士站:
壁屋監獄旁的壁屋新村:
繞過監獄右方然後上尖風山:
戰壕?
尖風山頂的小平地:
尖風山的景色以白沙灣、匡湖居為主:
亞視昔日在蠔涌的廠房:
南面的鷓鴣山:
北望東洋山與黃牛山一帶:
樹隙間看飛鵝山:
遙望萬宜水庫西壩:
南圍、窩美與莫遮輋村:
電塔架:
尖風山至葵坳山路上亦有另一道戰壕:
全無景觀的葵坳山:
下行黃麖仔途中:
黃麖仔的廢屋殘片:
百花林路盡頭荒廢大宅:
百花林路與大藍湖路之間的古道:
原來大藍湖上大老坳的路口暫時封閉:
大藍湖旁的牛寮村:
斜坡下竟然有棄置的冰箱:
大藍湖路下望蠔涌:
大腦古道上大腦村途中:
大腦村石磨:
大腦村曾氏宗祠:
從大腦村上麥徑四段近石芽背:
月初山泥傾瀉位置:
打瀉油坳:
茅坪坳:
昂平:
離開昂平,上彎曲山:
大金鐘:
馬鞍山新市鎮與對岸的馬料水:
半山中的馬鞍山上村:
彎曲山:
西貢墟與附近海域:
西貢與大金鐘:
可見斬竹灣、糧船灣洲甚至萬宜水庫東壩:
馬鞍坳:
馬鞍山東麓深不見底的崖壁:
望向赤門海峽與黃竹角咀:
企嶺下海:
企嶺下海獨處一角的榕樹澳村:
從馬鞍坳下竹洋路途中:
天色漸暗,沿竹洋路下山:
位於竹洋路牛寮村原址的璟瓏軒:
「牛寮村」指示牌只能在大網仔路與竹洋路路口找到:
西貢墟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