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沙田站 — 排頭村 — 萬佛寺 — 黃竹洋村 — 坳背灣 — 牛湖托 — 大埔滘林道 — 大埔滘啡路 — 大埔滘紅路 — 山塘路 — 大埔墟站【地圖】
天氣:晴
印象中火炭與大埔滘一帶山頭已有相當長時間沒走過,在天氣良好的周末正是重遊好機會,並遊覽位於排頭村、規模宏大的萬佛寺。
起步點在沙田站外的排頭村,首先要在密集的村屋間上山,之後沿指示牌,經約五百級樓梯上萬佛寺。佛寺由來自廣州的月溪法師建造,於1957年竣工,依山而建,合共五殿四亭一廊一塔,當中「塔」指九層高的萬佛堂,曾作為匯豐銀行一百元紙幣的背景圖案。寺裡佛像幾乎隨處可見,因為設有超過一萬二千尊造型各異的佛像,尤其在建築物之間的走廊,佛像密度更高,以當年的建築和技術水平稱得上奇蹟,所以曾幾何時屬沙田地標之一。
退回地圖上顯示的村徑,在歧路繁多的排頭村繼續上山,不時會路經一些佛堂和禪院。隨高度上升,身邊的建築物越來越疏落,之後變成密林小徑(但地圖上仍顯示村徑),大約廿分鐘後接往來黃竹洋與火炭華翠園之間的步道。朝黃竹洋方向前進,下段樓梯就是黃竹洋村,屬火炭西面獨處一隅的山村。那裡與西貢黃竹洋村同在海拔二百餘米山上,同樣沒有公共交通但有馬路連接,但命運各異。
坳背灣海拔約三百五十米,所以從黃竹洋村起計不用上得太多,前半段大致平坦明顯,中段則會經過坳背灣坑澗道。過了坳背灣坑,仿如步進桃花源,身旁是綠草如茵的山坡,連寬敞的山徑都是綠色的,感覺心曠神怡,還不時看到昔日村民種植的植物,相信那裡曾屬附近山尾、坳背灣、牛湖托等村的梯田。
後半段上坳背灣的山徑實際是隔火帶,但近年野草看似越來越高和茂密,隔火功用現在成疑。踏進坳背灣村,全部村屋均已荒廢和集中在澗道附近,但離澗道又有點距離,水源充足之餘在暴雨時不致被洪水衝擊,可說是古人的智慧。在澗道以西的「劉氏宗祠」後方尚有小徑經石榴洞或交叉石上草山,但是日發現上石榴洞的入口變得非常不明顯,相信要探索隱蔽且荒廢甚久的石榴洞村得留待秋冬了。
退回澗道以東的廢屋與隔火帶,然後朝東北面的古道和山徑經牛湖托至大埔滘林道,牛湖托一段依然是綠草如茵的面貌,但之後逐漸深入叢林。過了大埔滘林道,已是自然護理區裡的黃路與啡路。黃路與啡路屬大埔滘「四色林徑」最長兩者,前者長達十公里,後者亦有七公里。為節省時間,取道啡路下行,然後拐進「四色林徑」最短的紅路,全段也只有三公里。正當走至紅路後段,其中一處卻受山泥傾瀉影響,地上堆滿從山上沖至的樹幹枝葉,難度亦因此增加,所以漁護署把該段山徑臨時關閉。「四色林徑」幾乎全部位置在叢林,沒風景欣賞下拍攝的相片不多,相對而言卻是夏日理想的遠足路線,因為可避開猛烈陽光,所以沿途人流亦不太少。
再次步經大埔滘林道,上行約十五分鐘遇到座涼亭和明顯路口,此時就要離開郊野公園,緩降山塘路近龍成堡,之後一直沿山塘路下行,最後穿過隧道抵達大埔墟站結束半天的萬佛寺、坳背灣與大埔滘林徑紅啡路之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