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 3月 7日(日)
路線:龍門居>青山寺徑>青山(583米)>良田坳>乾山(394米)>一線脊>圓頭山(375米)>靈渡寺>新生村
天氣:雲,初時大霧有微雨
踏入三月,春意越來越明顯,陽光顯著減少,近幾天雨點紛紛,但預測是日有輕微冷空氣及較乾燥。霧春日子一般越西面的地方(屯門、元朗等區域)天色越佳,所以坳仔擬定了多個地區,包括西貢糧船灣洲、新界北馬屎埔至馬屎洲與屯門青山一帶,按實際天氣決定。由於早上仍天陰有霧及相當潮濕,加上吹偏東風,想也不用想,直接乘車至屯門,再戰著名「考牌」路線「杯靈雙渡」,以上落甚大且地面鬆散,能否安全完成很取決於登山鞋性能,還有辨認方向能力,因為青山一帶山脊劣地外貌基本上看似一樣。
三聖邨早茶後步往龍門居附近上山,天色依然欠佳大霧,更不斷下陣陣微雨,未知是否純粹方向問題,或許太近海。沿楊青路向北步行小段,接青山寺徑上青山,在海拔150米左右經過青山禪院(亦稱青山寺或杯渡寺),歷史約1600年(始建於東晉末年),但是日沒有內進參觀。上了二千餘級樓梯才到發射站林立的青山頂,稍低處為「韓陵片石亭」(據聞唐代詩人韓愈曾在青山題字過)。上落樓梯雖然濕滑,沿途依然熱鬧,可能遊人都覺得沒所謂,反正只是上後山做做運動後原路返回,又或是知道純粹山頂霧氣較重。
青山頂別稱「杯渡山」,據聞南北朝佛教僧人杯渡禪師曾在青山禪道兼居住過。在濃霧的山頂「打卡」後正式踏入行程核心,沿長約七公里半的山脊線前往另一面的圓頭山(別稱「靈渡山」)。折返「韓陵片石亭」,先經北面副峰另一座呈迷彩狀的微波發射站,斜度很快轉急,但同時很快脫離霧層,視野隨之回復開揚。就這樣下了超過四百米到達有馬路連接的良田坳,境況絕對讓坳仔驚奇,相信沒有其他地方的居民更懂得在後山發揮小宇宙,想起《IQ博士》兒歌的「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山坡菜田耕地恆河沙數、路邊無窮無盡的小寮,還有健身單車與沙發等重型設施,通往乾山的山徑更放了多張精緻的石台(方便坐下休息),每天黎明時分良田坳附近隨時比旺角更旺,日間大部分時間也迎來不同類別的遊人,偶爾有騎越野摩托車的。 值得一提,如在良田坳的馬路繼續上行,上行小段後最終會經過「大峽谷」下下白泥。
又上超過二百米高度抵達乾山,此時可清晰望向新界西北堆填區與大部分屯門新市鎮,至於東面九逕山以北山脊持續被雲霧覆蓋。過了乾山約一公里就是著名險地「一線脊」,地質受長年風化形成兩邊深最少十米的直壁,上面只餘十多公分的平坦處,遊人可以通過但要萬分小心,擔心的話可選擇在稍東面繞經。
「一線脊」與圓頭山間還要在中間的山崗上落幾次,其中一座為海拔342米的「西坑尾山」。突然看到渾圓的山頂,代表圓頭山名副其實在前面,當到達山頂時全段基本上上完了。圓頭山近月可謂多災多難,先是一月的山火,而山頂的小樹林近日也被完全鋸去(事後看消息才知道),地上更遺下一堆垃圾,感覺可能是缺德工人遺下。下圓頭山才是真正考驗,初段山坡斜度超過六十度,地面又因下完雨較為濕潤,增加下行難度,如果沒有性能良好的登山鞋、沒有旁邊的繩索或怕泥濘弄髒雙手,相信也不可能安全地下行,或許要採取「旁門左道」的方法。
隨高度繼續下降,過了電塔架旁邊樹木高度逐漸增加,最終接一段水泥徑到達靈渡寺。靈渡寺歷史與杯渡寺同樣悠久,兩者均列入三大古剎(另一為八鄉凌雲寺),更屬本地佛教發源地,而且杯渡禪寺也在此居住過。到達靈渡寺時已過開放時間,無緣參觀,但旁邊建有座洗手間,正好機會清洗下圓頭山時雙手沾滿的泥濘。靈渡寺除的士外沒有任何公共交通,要沿馬路穿過港深西部公路下方及一些貨倉門外至田廈路才有巴士經過,最後在新生村乘巴士至天水圍站結束行程。
是日天氣整體上與前一星期的「環湖出咀」相約,同樣天陰及行程首一、兩小時有微雨,連體力消耗感覺都相約,儘管是日路線長度短一半,可能上落坡度相當大及亂石較多,而坳仔走亂石路的表現始終有點遜色。
起步時天色仍陰暗大霧:
東面的雲霧看似越來越大:
橫過著名險地「一線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