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 9月 11日(六)
路線:南山>大牛湖頂>拾塱坳>芝麻灣郊遊徑>二浪灣(澄碧邨)>望東灣>貝澳
天氣:晴,能見度較低及非常炎熱
由於不想走太多重疊路段,選擇從南山起步,上海拔275米的大牛湖頂(非官方地名)下拾塱坳。從東涌站乘3M巴士,可能巴士還未進行定期保養(車齡僅約三年),而且天氣太熱及車廂幾近滿載,上斜車速相當緩慢,上伯公坳至大半時比步行還慢,不時阻礙後面的車輛而要讓路,讓路後就幾乎開不到了,只聽到引擎不斷空轉的聲音,擔心是否中途壞車,好不容易才開動,但十秒內又變成比步行還慢的速度。䃟石灣往貝澳的山坳亦如是,但具澳多人下車,上南山時情況略為改善,最終用了五十分鐘才到達南山營地巴士站,稍作整頓與如廁就起步。
南山經大牛湖頂下拾塱坳之山徑大部分與鳳凰徑第十二段重疊,山頂設有三個發射站,用以電視、流動電話及微波等通訊用途,亦設一座直升機坪,相信方便到發射站工作之人士。因颱風「燦都」在台灣附近,其下沉氣流帶來的微弱偏西風,感受到特有的悶熱感——天晴、能見度較低、陽光不太猛烈,但空氣很焗促的樣子。在山頂非常短暫的停留,觀看貝澳風光時丁點涼風也沒有,隨即下山,近拾塱坳一段樓梯斜度稍急。
漁護署近年改建芝麻灣郊遊徑並另闢新路段,原有郊遊徑估計變成越野單車徑,然而新郊遊徑始終仍未啟用,或許受肺炎疫情影響,暫緩一些對內部沒利益性之工程。踏在現有郊遊徑初段的老人山山腰,沿途與越野單車徑重疊,斜度固然不會很大,偶爾可俯瞰貝澳全景,後靠高聳的大東山與蓮花山。往二浪灣路口之距離較想像中長,由拾塱坳起計超過五公里,而且靠近二浪灣路口時屬上坡路段,以是日天氣狀況尤感辛苦。
朝樓梯一直下行,至最低點右轉小徑,很快看到傳說中與世隔絕的澄碧邨。澄碧邨的發展商原來非常輝煌,回顧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業務剛轉型至地產時,決定在芝麻灣南部興建二十幢高四層,合共220個單位的臨海別墅,原意向國際大企業高層提供度假用途,並附會所、游泳池及燒烤場等配套,但沒有任何商店、餐廳甚至汽水機等補給設施,現時只有定期私人渡輪往來長洲,如要往長洲以外地方就要再換乘渡輪,或徒步至貝澳。基於交通相當不便及配套欠奉,不單會所、游泳池已荒廢多時,單位售價亦遠較外面的便宜,以現時樓價水平,實用面積約三百平方呎的「上車盤」一般五百萬元起跳(九龍市區與新界偏遠地方已相差不太大),至於澄碧邨實用面積約六百至八百平方呎單位,近來平均成交價才三百萬元左右,呎價只有外面兩、三成。
沿沙灘走向碼頭,那裡的沙粒軟得一踩上去雙腿會深陷,感覺並不舒服。在碼頭發現漁護署另有公眾通道在屋苑前面橫過。儘管交通相當不便,可能樓價上升及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又適逢周末下午,略窺屋苑環境,入住率貌似很高,聽到不少冷氣壓縮機運作的聲音,亦見有洋人從裡面走出跑步。
將近六點,以目前天氣狀況,相信難以再走至梅窩歸途。重新踏上芝麻灣郊遊徑,走至往貝澳的路口左轉下望東灣。望東灣村基本上荒廢,僅有幾座度假屋,但名字才是最特別之處,海灣實際向西的,絕對名不副實,原來那裡本來叫「芒東灣」,因附近海面長滿芒草,港英年代「循例」拼音為Mong Tung Wan,後來(相信相隔多年)政府官員再重譯時中文變成「望東灣」——當然如果講求「意頭」,或刻意遙望水口半島東面海灣,倒也講得通。望東灣離貝澳之水泥徑步程超過兩公里,抵達貝澳時已入黑,行程期間天氣悶熱感持續上升,空氣非常焗促,最終在貝澳灣吹吹難得的海風才乘車返回東涌,結束半天探索澄碧邨之行程。
南山起步,橫過嶼南道上山:
從測量柱位置眺望貝澳:
下拾塱坳時以樹蔭路段為主:
拾塱村以及海中的喜靈洲:
拾塱坳芝麻灣郊遊徑入口,郊遊徑尚未改道:
望東灣:
二浪灣沙灘與澄碧邨,感覺入住率相當高:
從碼頭位置看澄碧邨與二浪灣沙灘:
澄碧邨公眾通道,往會所、游泳池等通道被劃成私人地方:
二浪灣前臨石鼓洲,此時正有往來長洲的渡輪上落客:
望東灣度假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