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

赤泥坪、大埔尾



  日期:2015年 10月 31日(六)
  路線:中文大學-赤泥坪-荒徑經253山頭往綠湖-大埔尾-大埔滘松仔園地圖
  天氣:晴,漸轉多雲(

  「嘩!條路好鬼難行呀!」
  「嘩!好鬼多分叉路口呀!」
  「嘩!點解咁鬼多針黐住我條褲嘅?」
  「嘩!有條蛇喺我前面唔夠一米經過,好鬼驚呀!」

  上面四句有何共通點?用口語寫成外,就是有「嘩」字及「鬼」字,因為是日亦是萬聖節,想起大埔滘一帶從未到過,故是日想「應一應節」,看看松仔園的「猛鬼橋」。

  原定行程先途經稔坳及長瀝尾廢村,然後沿林徑或馬路落松仔園,只是山徑比想像中難走,加上不明支路實在太多。秋天是眾人認為的最佳郊遊時期,但也是
淡竹葉的播種季節,僅僅穿了一小時樹林,就已經令褲子黏上幾百道淡竹葉種子,而且是難以完全拔除,也令自已化身成「嘩鬼」,別人看了,無一讓人嚇怕!只好坐在松仔園的公園,慢慢的拔去種子,一拔就拔了兩個多小時!

  由中文大學起步,在校園間穿梭及不斷的沿樓梯上登,就到就在大埔公路。穿過大學旁的赤泥坪村,在護土牆頂仔細的找尋路口,穿了一小段林才到上山小徑。沿途灌木叢都是非常茂密,且有很多不明支路,每道亦有零星引路帶,可是個撲朔迷離的地帶,縱使不停的用上GPS認路,也常常辨認不到自己的方向,如無GPS的話或許又要勞煩救援人員了。就在密林穿梭的期間,忽然看到一條黑色的蛇在面前不到三米處,快速的滑到草叢裡,這是坳仔歷來首次近距離目睹蛇蹤。

  中段引入竹林裡,這竹林隧道頗長,與燕岩竹林隧道有點不同的是,那裡的竹樹較幼。左方有道支路下稔坳,那裡有座小廢村,沿小徑下探小廢村時,路胚很快便消失,還是原路折返。褲上早已黏滿
淡竹葉種子,而雙腿就被種子末端刺著,感覺奇差,也無心再繼續前走往大埔滘林徑了,於是在竹林中轉入右方小徑,提早下大埔尾深山中的綠湖村,但下山路也是非常崎嶇,小徑被厚厚的樹葉覆蓋,非常滑腳,短短的二百米直線距離,就下了十五分鐘。

  看見水泥徑,代表抵達綠湖村附近,那裡海拔約230米,但未如其他深山村落般普遍已荒廢,間中聽到狗吠,或許原居民閒時才回來。這裡亦有小路上大埔滘林徑,但時候已不早了,於是沿水泥徑急降至大埔公路,再沿人行路步行往松仔園。在六十年前的夏天,有師生到那裡郊遊,在橋底避雨期間,遇上山洪暴發,造成28人喪命,後來就立了《怒水橋洪流肇禍記》石碑,現時已是花園的一部分,「橋」的痕跡並不明顯了。下次可以分兩個周末,遊覽大埔滘林區的紅、黃、藍及啡徑。巴士班次還是很疏落,紅色小巴就成了大埔滘一帶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但沒有零錢下,最後也等了廿分鐘以上才能乘車返回市區。

  大學站起步:


  往來校園各處的穿梭巴士:


  校舍裡的道路與指示牌:


  每座校舍都被冠名:




  穿過教堂外上樓梯:


  校友園:





  先不上樓梯,繞過另一個花園才上樓梯至大學道:




  行政樓:


  較遠方的李兆基樓:


  校園地圖:


  校舍車路入口:



  馬路對面的赤泥坪村:



  在護土牆頂接小徑上山:




  沿途都只是非常狹窄的路胚,間中在叢林裡穿越:





  到達竹林隧道:











  接另一路下山,小徑上滿是落葉,很滑:




  褲子上黏滿竹葉草種子:




  回到綠湖村附近:



  深山中的綠湖村,不少村屋已荒廢:





  鹿湖小築:



  村腹小徑:



  破落的小車:


  荷花池:



  村裡的一所廢屋,入屋之路已湮沒:


  廢屋環境,裡面只餘下桌子及棄置的冰箱:








  掉下的金屬框:


  綠湖村水泥徑:


  這裡亦有路上大埔滘林徑,途經一所廢屋:





  屋內還看見一台舊電視機:


  時間不足,沿水泥徑下走至大埔公路:



  回望中文大學校園,及近海處的白石角及科學園:



  時近黃昏:


  下望大埔滘:


  「猛鬼橋」石碑與疑似原址: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