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8年1月10日星期三

跨年登浪茄四頂



  日期:2017年 12月 31日(日)
  路線:西灣亭—蠄蟝石頂(178米)—西灣山(314米)—睇魚岩頂—長岩頂—罾棚角頂—罾棚角咀—浪茄—東壩—上窰郊遊徑—北潭涌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2017年最後一天天氣極其良好,想起年內還未到過浪茄一帶,藉此一探,同時走附近的「四頂一咀」,依次為蠄蟝石頂、睇魚岩頂、長岩頂、罾棚角頂及罾棚角咀,而且在不到兩個月內走遍西貢半島東極的「四咀」,為全年帶來完美的句號。

  西貢早茶後乘29R村巴至西灣亭起步,有兩路可通吹筒坳,下路寬敞易行,為遊人首選,上路雖然上落較多,但長度較短,隨時更快。經吹筒坳後逆走麥徑二段至西灣山方向,十分鐘後右方有隱蔽路口通蠄蟝石頂,可能遊人不多,大多路標已消失,不過路途仍明顯,在人工密林中上上落落約半小時,到達傳說中的蠄蟝石,巨石就立在山崗之巔,形狀更稍見六角柱形,始終那裡位近東壩,地貌上自有幾分相似。身在山頂,三面環水,高158米的水徑頂位處水庫中央,另一面則是壯麗的蚺蛇尖,可是在東北季候風下,景色難以奢望了。早上風勢仍頗大,灌木搖晃得很厲害,本來想登蠄蟝石賞景,卻因強風「打退堂鼓」,事實上參看風速圖,縱使離島或高地風力與強風水平還有一段距離,看來那裡十分當風,在強烈季候風訊號下可謂不宜訪遊了。在山頂沒停留太久,十分鐘後原路折返,半小時後接回麥徑,雙臂在密林不停拍打下盡被刮花。

  上走西灣山途中可回望大浪四灣風光,雖然在長咀或睇魚岩頂都有類似景色,不過在大路上卻只此一處,難怪吸引不少遊人駐足觀賞。經過沒有風景的西灣山,下行一會抵達睇魚岩頂及罾棚角方向入口,竟然掛了「近來發生嚴重意外」之警告牌,翻看新聞,睇魚岩頂及罾棚角一帶似乎沒甚意外,不過早年曾有非法入境者聚居,在此砍伐羅漢松運回內地圖利,同時位置也非常偏遠及無遮蔭,欠準備者易生意外。豎立警告牌的目的,究竟旨在提醒路途遙遠、小心山賊還是有意外但新聞沒有提及?

  沿一段密林往睇魚岩頂,睇魚岩頂屬「西貢三尖」高度最低者,僅233米,山頂並無任何適合地方坐著休息,只有一小座從地上冒起幾厘米的軍用座標,不過那裡倒下欣賞整個大浪四灣及罾棚角半島。地圖上顯示有小徑往來著名海蝕洞「燕子岩」及睇魚岩頂,但小徑極斜,路況更看似無法通行,相信要到「燕子岩」的話只好坐船遊覽了,但登陸風險極高,風浪甚大,年前更有人在此綑邊時意外失救。

  朝小徑下走企角頭附近,乃欣賞長岩灣、罾棚角半島及岩岸海蝕洞之最佳處,地上還有非法入境者遺下的棉被,被旁邊的小藤蔓纏著。穿過長岩灣對上的澗道,就經長岩頂、罾棚角頂下走至罾棚角咀,罾棚角咀前臨飯甑洲,不時有快艇在中間穿梭,左右兩邊的山咀均是六角柱狀的斷崖,當然沒較東壩的為壯觀了,至於飯甑洲的後方,就是一望無際的南海,在藍天配合下,顯得水天一色。

  逗留約廿分鐘,朝山腰密林地帶落浪茄仔,浪茄仔是一片小沙灘,與浪茄一樣均是水清沙幼之地,不過位置偏遠難達,環境自然與浪茄成天壤之別。去年十月初到浪茄仔,差點要涉水而過,現時久沒下雨,澗口無水,可容易的尋找上山之位置。浪茄仔往浪茄灣初段是棧道狀小徑,路邊又密林處處,十分崎嶇難行,後段趨於明顯。約廿分鐘後到浪茄灣沙灘,前一晚只睡了四個小時左右,且陽光曝曬下,感到體力明顯下降,所以先在灘邊稍為休息。是日正處元旦長週末中間,所以營地頗為熱鬧,期間還看到浪茄村的一些廢屋痕跡,但屋舍只餘不足半壁,似乎有些原是建屋的石頭,近來被露營人士取去當生火的燃料了。

  再登一段長長樓梯及水泥村徑往東壩,欣賞雄偉的六角石柱及錨形石堆,其中東壩最底層的防波堤上,就有逾七千個錨形石,用作抵禦風浪衝擊,畢竟那裡位處香城最東面,在盛行東風下可謂長期大浪之地。至於六角石柱群,在東壩兩邊最為壯觀(萬宜水庫興建前,屬官門水道最東端之兩岸),一般遊人可走北端的「萬宜地質步道」,全程馬路,老少咸宜;至於喜愛挑戰的遊人,則可走至東壩南面,上花山欣賞萬柱海岸及破邊洲,附近的斷崖更見特色。

  在東壩賞景一會,的士站出奇地少人候車,但坳仔也循馬路經西壩出北潭涌,雖然時間不早,途中仍有大量遊人乘的士往東壩,鮮見「冚旗」車輛,相信有不少是希望一睹2018年的全城第一線晨光了。隨著夕陽開始西下,拐入上窰郊遊徑,那裡西面視野幾無阻隔,可以看到2017年的最後日落了。在擺頭墩西麓繞行,間中要經叢林地帶,尤以後段為多,不過在中後段其中一片樹隙中,看到太陽快將沒入飛鵝山後方,於是停下腳步,稍等一會,17:36太陽正式從視野中消失,全年最後日落如願以償,六點左右抵達北潭涌,補給及休息過後回程。晚上九點鐘,全年最後一班94號巴士從西貢總站離開,最少有四、五十人上車,目的可謂顯而易見。

  總結全年,雖然假日天氣較不利於戶外活動,當中更有三個星期日高掛八號風球,七月及九月的假日多雷雨,三月及十一月的假日也較多陰雨天氣,但遠足次數卻達98天,不計士多大休時間,時數更超過409小時,兩者均大幅創整年新高,當中有22天走西貢,重奪榜首席位,過往三年都被大東北「爬頭」。全年的遠足活動在末季步進高潮,十月颱風「卡努」襲境後,隨即踏入郊遊旺季,除11月26日及12月24日因外遊關係,每個星期日都走超過廿公里,起床時間更不遲於六點半。

  西貢天后廟附近停車場:


  西灣亭起步:


  後望西灣路、田尾山:


  吹筒坳:


  近望西灣:


  轉往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巨石,可賞萬宜水庫及水徑頂:











  遙望蚺蛇尖、東灣山:


  登西灣山途中望大浪四灣、蚺蛇尖:




  西灣山頂旁涼亭:


  拐往睇魚岩頂:





  睇魚岩頂,山頂處只有小小的軍用座標石:



  從睇魚岩頂望大浪四灣、長咀:




  罾棚角半島、長岩灣及浪茄灣:




  往企角頭途中經一段竹林:


  那裡前臨太平洋,藍天下更呈水天一色:


  往企角頭看罾棚角頂與長岩灣的海蝕洞群:




  地上遺下的棉被:


  流向長岩灣的澗道:



  在長岩頂回望企角頭附近:




  罾棚角頂望飯甑洲:


  罾棚角咀左右兩邊的六角柱岩岸:









  飯甑洲和178號燈塔:








  折回罾棚角頂:



  繞長岩頂山腰至浪茄仔,浪茄仔之背為西灣山:



  浪茄仔沙灘,澗口幾近無水:








  回望浪茄仔及海蝕洞群:



  浪茄灣沙灘:




  廢棄的廁所及燒烤爐:



  浪茄村的唯一居民--基督教互愛教毒中心:


  浪茄灣沙灘的露營人士:



  浪茄村廢屋:




  回望浪茄灣、罾棚角半島:



  近標尖角山崗的觀景亭維修中:


  萬宜水庫東壩:



  萬宜地質步道的六角石柱和錨形石群:








  巨大的錨形石,人們在此,實屬渺少:





  從東壩底望破邊洲:



  東壩屬世界地質公園一部分:


  東壩的景色吸引國內驢友:


  破邊洲斷崖:


  錨形石模型:


  開始乾涸的萬宜水庫:


  西壩上的夕陽:





  萬宜西壩:


  西壩下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在上窰郊遊徑欣賞2017年最後日落:






  太陽快將消失在飛鵝山後方:












  上窰民俗文物館:


  北潭涌復興橋:



  北潭涌士多補給:



  2017最後暮色:


  末班94約四、五十名乘客上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