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吉澳鴨洲雙島遊


  日期:2022年 8月 28日(日)
  路線:鴨洲觀景台>鴨眼洞>綑邊至鴨洲碼頭>吉澳高地頂>吉澳漁民村>高棚頂>澳背塘(廢村)>吉澳大街地圖
  天氣:晴

  是日組團遠遊鴨洲與吉澳兩座小島,兩島雖然大小存明顯區別,共通點卻多得很,包括均在沙頭角東面接近邊境、歷史悠久的漁村及地質資源豐富,遊人一般會連遊。過往遊人如要前往鴨洲或吉澳,只能租船或參加本地旅行團,但在2018年9月起逢周末及假期開辦街渡往來馬料水碼頭,一般遊人也能隨時遊覽。是次行程跟隨建議的遊覽路線走訪兩島著名景點,但在鴨洲鴨眼洞後臨時「綑邊」走東岸至公眾碼頭,雖然沒甚難度,卻增加了趣味性。

  早上六點半就從市區乘車往沙田早茶,乘車時上了一群準備遠足的遊人,細聽他們對話原來準備去鴨洲及吉澳,真巧合,然而不便「搭訕」。八點半在大學火車站步至馬料水碼頭梯台買船票,天氣比前一天悶熱得多,到達馬料水碼頭梯台的短短十分鐘步程,雙手手臂已完全濕透,還好路線偏短,吉澳上山路途不算長,走累了可以快速在亭裡及山下的漁村休息。九點鐘,街渡準時開出,單程需要一個半小時,開船不久即見一群白鷺圍繞船身翱翔,令乘客大為注目,舉機留影。可能前一天走得太累又只睡了四、五小時,在陰暗的船艙望了一會外面艷陽高照的景色,突然感到有點頭昏眼花,連忙休息一下,再眺望船外景色時已是黃竹角咀拐進黃竹角海一刻。

  街渡先停吉澳,再過約十五分鐘至面積僅0.04平方公里的鴨洲,十時五十分下船。於上世紀中期曾有過千居民,更可能是當年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但大多遠遷海外,現時居民寥寥可數,而外遷居民仍會匯款修理祖屋,待某日回鄉時安心暫住。在學校改建的鴨洲故事館享受短暫的冷氣後,先上海拔僅28米的觀景台,已是全島最高的地方,但幾分鐘後又折返,因為天氣太熱,在上面可眺望稍後到訪的吉澳島、靠海的漁村、只有大潮退下踏足的長石咀小島及對岸的深圳貨運重鎮。穿過漁村排列齊整的村屋,當中包括提供飲料和客家小吃的小士多,隨而到達全島北面的海岸,地質資源最豐富之處均在此,包括呈海蝕地貌的「鴨眼洞」、鴨眼洞前的海蝕平台,以及另一邊岩層斷裂形成的「鴨頸」,附近覆蓋的紅色角礫岩乃本地罕見,屬沉積岩一種。鴨眼洞屬較罕見的海蝕拱,前後通透且外表對稱,長約十米,高略低於兩米,遊人可前後通過,那裡人流眾多乃預期之內,要攝到無人的洞口,那就要回到2018年9月前的遊覽辦法,不是包船就是參加旅行團了。攝過海蝕拱就迎接過程中最精采之部分,綑邊至公眾碼頭,但其實相當輕鬆,在水位有點高的情況下依然幾無難度,如同漫步海濱,而後段步經一系列海蝕崖,視覺上呈現幾分震撼。全段綑邊路途才六百米左右,慢步半小時就到碼頭附近的直升機坪,再走一分鐘就遊覽完畢,上船後十二點半前往下一站——吉澳。

  吉澳的外貌似鏡像後的Z字,大量內灣及甚長的海岸線早年據聞吸引逾萬人居住,包括漁民及客家人,英文本名Crooked Island正描述該島外貌。全島面積超過2.3平方公里,比鴨洲大約六十倍,但是日只遊覽北面的吉澳文化徑及村民聚居的吉澳灣附近,再加上鄰近的澳背塘廢村,其他地方如雞公嶺、涌灣頂、黃幌山、白沙頭、門仔灣、王角頂、奧士角仍有待摸索,如要全部都留下足跡相信至少要多用兩、三日。約十二點五十分下船,下船後如左轉只能到吉澳漁民村及上高地頂,右轉就到水月宮、六角古井、高棚頂及村民開設的士多與「益民酒樓」餐廳,時值午飯時間,加上船上的講解員又建議遊人先去觀看水月宮等景點,那麼我們當然要與眾不同,先上海拔約80米的高地頂,上面可眺望吉澳東部的雞公嶺山脊棱線、南部的黃幌山尖削山體,並回望熱鬧過後的鴨洲「鴨眼洞」,該處正有陣陣涼風吹拂,沒人願意離開往下個景點。

  高地頂下的吉澳漁民村感覺沒甚好看,此時沿吉澳大街穿過碼頭、士多、餐廳及村公所就上稍南面的高棚頂,海拔較高地頂點低十米左右。上高棚頂路段亦屬路況良好的步道,身在上面先後俯瞰東澳灣、澳背塘及吉澳碼頭附近通常風平浪靜的內灣,在澳背塘連接蒲魚排發現很多礅柱插在水中,原來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魚排的浮橋。看完風景,在步道另一邊下山,當抵達澳背塘附近時,大家發現有沙灘及標示前路不通的村徑,碰巧有外籍遊人從村裡返回,就問道有沒有人居住,原來純粹是一座廢村。廢村內裡環境有點怪異,其中的曾氏宗祠不久前修重修過,現時前面長滿雜草且只見往日張貼過的門神畫像,而某屋牆上藝術壁畫尚在,空地殘存一些椅子與燒烤爐,看似一段時間前有村民回流過,或開了度假設施,但很快重新荒廢。

  已過兩點,時候不早,還要預留時間午餐,因我們希望遊覽過程先苦後甜。到達西澳村的水月宮,乃觀音廟別名,旨在清靜及遠離塵世習俗,附近另有座歷史超過三百年的六角古井,水質在全島十餘口水井中最佳,更作為當年數千居民的主要水源。是日天氣如焗爐似的悶熱,風力異常微弱,更不斷受烈日曝曬,感受到的悶熱感較七月底破紀錄的熱浪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山上多走一兩小時隨時中暑或熱衰竭,步經吉澳大街時,大家也懶得上幾十米外的吉澳故事館,匆匆往餐廳吃飯。下午兩點半後的「益民酒樓」餐廳,著名菜式包括蒸墨魚丸及蒸魷筒銀魚仔,雖然仍接近滿座,人流高峰早已過,餐廳另一邊關閉了,僅少量菜式及飯類仍有售。飯後剛過三點,在此等候街渡回程,三點半開船,五點鐘到達馬料水梯台,一個輕鬆、多元化但感覺非常悶熱的星期日行程在此結束。

  早上的馬料水碼頭:



  翱翔的白鷺:



  牛押山下的烏溪沙站一帶住宅群:


  黃竹角咀海岸:


  黃竹角海:


  吉澳魚排:



  深圳鹽田貨港:



  下船:





  某屋名「謙謙樓」:


  原建於1953年的漁民子弟學校,現變故事館,講述當地居民的文化及生活:









  步上觀景台,也是鴨洲島最高之處:





  俯瞰排列齊整的村屋:




  鴨洲碼頭及眺望榕樹坳附近突出的海岸:


  只能在大潮退下踏足的長石咀小島:


  眺望吉澳:


  寫上「鴨洲」的漁船:


  小碼頭:


  沿海岸石灘步往「鴨眼洞」時經過岩層斷裂而成的「鴨頸」:




  「鴨頭」及前面的海蝕平台:





  鴨眼洞:





  綑邊至碼頭,幾無難度,途中經過一系列海蝕崖,並回望「鴨頸」:














  至直升機坪處結束綑邊,剛好沿鴨洲走了一圈,隨後乘船離開:





  畫面一轉,到達吉澳:




  穿過吉澳漁民村李氏宗祠及三聖宮上海拔約80米的高地頂,上面沒有測量柱但設涼亭:







  東眺雞公嶺山脊:



  南眺黃幌山:


  回望鴨洲,此時人潮已過,鴨眼洞、鴨頸及海蝕平台回復清靜:



  地圖顯示此處另有隱脊落赤角頭65號燈塔,但植物極密:


  吉澳漁民村更深入位置似乎沒甚好看,作罷:


  沿吉澳大街穿過碼頭至村公所就上高棚頂,期間有牛群攔路,牠們最後爬上山坡退讓:






  東澳灣及旁邊由礁石組成的長石咀岬角(沒錯,與剛才看到的小島同名同姓):



  澳背塘與接近沙灘的蒲魚排小島,小島旁發現昔日魚排的浮橋礅柱遺跡:




  高棚頂之巔,海拔約70米:


  高棚頂俯瞰吉澳碼頭及村屋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東澳村:



  澳背塘沙灘:



  澳背塘村入口:


  已荒廢的澳背塘村:








  澳背塘與西澳村之間的破舊亭子:


  西澳村穿插至水月宮:


  請戴口罩!


  西澳昔日田野:



  六角古井與水月宮:



  眺望吉澳漁民村及高地頂:


  吉澳西澳村:


  路牌:


  吉澳廣場與著名的姻緣樹:







  周氏宗祠:


  再步經吉澳村公所:



  吉澳「益民酒家」餐廳午飯,店內掛了大量地質公園其他地方的照片,像額外的展館:





  告別吉澳,下次再會:




  黃幌山、山下潮退時露出的白沙頭咀及近岸的筆架洲,在「印塘六寶」奇觀中已佔三寶:





  吉澳東南角的王角頂:


  五點鐘,回到馬料水碼頭梯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