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 3月 8日(六)
路線:大灘>大灘郊遊徑>爐仔石>荒徑經「草禾嶺」往白沙澳下洋>白沙澳>蛇石坳>白沙澳>海下路>高塘【地圖】
天氣:雲,間中有陽光
踏入蛇年第二個月,是日目標仍到西貢尋找「蛇蹤」,在深涌與白沙澳之間的蛇石坳「打卡」,順道踏上海下灣附近、已有近八年沒上過的爐仔石(海拔161米),眺望灣仔半島之景致。
乘坐94號巴士至大灘起步,進入大灘村並按村民自製指示牌在屋間穿過,隨而沿大灘郊遊徑前行往海下、灣仔方向,初段經海邊紅樹林的石砌步道時,要留意潮汐漲退,當時水位約兩米,只差不到0.2米就把步道淹蓋了。沿海岸線前進,過了一片小沙灘,就一直爬上大灘郊遊徑最高點,該處海拔約100米,有小徑往白沙澳下洋方向。
因稍後目標在爐仔石,故此不轉往小徑,先沿大灘郊遊徑下行一段,然後於旱澗位置接小徑上行,儘管沿途欠缺前人路標,路胚卻相當清晰,僅個別位置植被較密。上行約十五分鐘就是爐仔石山頂,不過山頂被樹叢包圍,要向海下方向下走少許,才可俯瞰灣仔半島、塔門、高流灣與陸路最遙遠的黃竹角咀等地風光,也是山上景觀最優美的地方,該處有一堆石塊散在地面,有點像爐頭狀,未知「爐仔石」名字是否因此而得。灣仔半島乃腳下最接近的位置之一,此灣仔當然不是大眾認知的灣仔,那裡充滿悠閒避世感覺,度過寧靜一夜,不像另一個灣仔人人在此分秒必爭——然而兩個灣仔倒是適合野營的地方,坳仔頓時想起另一個灣仔當有大型展覽前夕,部分市民為搶限量紀念品,就在場地外紮營。
看罷風景,取荒徑從爐仔石山頂往白沙澳下洋,經過海拔約169米的「草禾嶺」,該路印象中從未走過,而且路邊植物當然相當茂密,尤其中段的山坳位置為甚,再者「草禾嶺」完全無景觀可言,走一次就夠了。過了草禾嶺,接著下行至大灘郊遊徑連接白沙澳下洋之小徑,期間需步經一片竹林,竹葉非常鬆散,扶樹平衡時不少葉片及碎屑落在身上,頗為污穢。接回連接白沙澳下洋之小徑,就開始西下白沙澳下洋,該段像已廢棄的官方山徑,接近白沙澳下洋時更見樓梯及古道石板。
白沙澳下洋村只有一座名為「京兆世居」大宅,由海下村民翁仕朝(於西貢墟經營中醫、借貸及風水命理業務)在1918年分支而建,隨後1940年加建「厚福門」門樓,但再之後的數十年後人就遠赴海外了,大宅亦一度荒廢,直至1980年代,英籍警務處處長Toby Emmet選擇租住大宅並居住至今,當然也致力為大宅復修,外圍還有水池與偌大田園,猶如世外桃源。
離開白沙澳下洋,接入海下路及橫過澗橋,上行幾分鐘即轉往白沙澳村,該處原有的中式傳統屋宅經近年洋人入住後,加添幾分西洋風格,形成一幅特別的視覺效果。於村後走水泥徑經南山洞往蛇石坳方向,先一直在澗邊樹林穿梭,過了南山洞就稍為上行,然而水泥徑目的地在山下的荔枝莊,所以上行不久就要轉入天然山徑往蛇石坳。南山洞村只有一戶民居,非常隔涉,連路牌、信箱及告示板也沒有,但環境有點像白沙澳,都是中式傳統屋宅夾雜西洋式生活風格,多年前見過外籍家庭在內玩耍,惟近期似乎少了回來,村前小橋布滿青苔,踏上去頗為滑腳。
傳說中的「蛇石」不在山徑路邊,而是在蛇石坳東邊通往荔枝莊的古道小徑裡,步程約三、四分鐘,蛇石名字因巨石上有幾道凸起的蛇形紋理得名,尤其最底部的蛇紋最顯眼。快速觀看過蛇石,就在蛇石坳向南轉上石屋山,然後經嶂上落北潭坳,可是似乎太長時間沒有人走過,從海拔約120米的蛇石坳上行了五、六十米高度時,路況變得甚為模糊不清,亦偏離了GPS地圖顯示的小徑,回到小徑匯合處時,就發現地圖顯示的小徑入口已消失,沿途僅見零星殘存路標,如此時間還是不宜繼續上行,雖然根據幾年前經驗,中段起路況明朗得多。
退回蛇石坳,原路折返白沙澳,接近白沙澳時開始夜幕低垂,還聽到野豬在叢林裡活動的聲音。晚上七點鐘接入海下路,時間上剛好錯過7號小巴往西貢的末班車,亦一直沒有聽到小巴經過的聲音,只能沿沒路燈的海下路快步半小時至北潭路,途中僅兩台的士經過的就沒了。到達北潭路高塘巴士站,乘七點四十分開出的巴士經西貢回市區,結束半天爐仔石與蛇石坳尋蛇石之旅。
大灘巴士站起步,先穿過大灘村,並依照村民自設指示牌進入大灘郊遊徑:
此處接小徑上爐仔石:
灣仔南營地:
灣仔可營地:
可見地面的石塊有點像爐頭狀:
蛇石坳見蛇石:
蛇石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