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月天數雖然在一年十二個月中最少,卻是坳仔不少自身大事發生的月份。
2012年2月,本Blog正式誕生,如今寫了近千篇文章。
2014年2月,成功開始人生首項兼職工作。
2015年2月,首戰著名遠足「考牌」路線「環湖出咀摸鬼手」。
2023年2月,自己的首個住所正式入伙。
2024年2月,考獲輕型貨車自動波駕駛執照。
2025年2月,如期完成一年的暫准駕駛期,領取正式駕駛執照後隨即購買人生第一台車,值得寫文一下。
在詳述歷程前,先重點列出時序、收費及概括內容。
程序 | 日期 | 概括內容 | 付費* |
1 | 2022-05-18 | 報名駕駛課程 | $14,300 |
2 | 2022-07-12 | 筆試(甲部) | $548(一年學牌) |
3a | 2022-09-17 | 場內實習(乙部)開始 | - |
3b | 2022-11-24 | 場內實習(乙部)完結 | - |
4 | 2022-11-25 | 中期試(乙部)考試 | - |
5a | 2023-04-29 | 場外實習——棍波(丙部)開始 | |
5b | 2023-07-25 | 場外實習——棍波(丙部)完結 | |
6 | 2023-07-26 | 路試——棍波(丙部)考試 | $5,719(重考) |
7 | 2023-11-13 | 續領學牌 | $548(一年學牌) |
8a | 2024-01-11 | 場外實習——自動波(丙部)開始 | - |
8b | 2024-02-06 | 場外實習——自動波(丙部)完結 | - |
9 | 2024-02-07 | 路試——棍波(自動部)考試 | - |
10 | 2024-02-08 | 領取P牌(有效期十二個月) | $90 |
11 | 2025-02-10 | 領取正式牌(有效期十年) | $900 |
12 | 2025-02-14 | 成功購車 | $4,970#(保險費) |
- | - | - | $27,075(總計) |
*不包括補課費用。如包含丙部共四次及P牌期間共五次補課,總數另加$6,864。
#不包括車輛本身費用。
【背景】
作為一個非常典型的獅子山下家庭後代,經歷與大部分香港人類似,上兩代的「逃港潮」從廣東逃難至香港,先住在石硤尾木屋區,經歷1953年底的大火,就獲同區徙置區安置,繼而落地生根,誕下大量子女。子女(即父母及其兄弟姊妹)就在隨後幾十年努力奮鬥,當成家立室之時就遷至附近地方。以坳仔父母為例,先遷往葵涌,再遷往青衣並一直居住而今,至於親戚居住區域集中在葵青與深水埗兩區,最遠才是中西區的西環,全為早已篷勃發展的住宅區,接近完全受惠於地鐵最早期通車的兩道線路(觀塘線及荃灣線)。
或許本身公共交通配套就已相當方便,加上經濟環境仍未富裕,根本沒必要擁有自己的車輛,覺得努力上班、賺錢、置業、養家就夠了,而且還有一股風氣,就是駕車僅為讀書不成的人的謀生技能,只是近年社會進步,駕車亦同時具備個人空間、娛樂、代步等功用,才使風氣得以減退。坳仔身邊近乎沒有親人擁有自己車輛,亦不需以駕駛謀生,甚至連車牌也沒有,自然不會提及任何駕駛相關話題,坳仔在成年初期未畢業時,無論父母還是親人,都沒有支持「學車」的決定,認為讀書要緊,留待日後工作後有經濟能力才算。誠然,如坳仔的出身是「新界人」甚至「圍村人」,看法一定截然不同。
結果坳仔一直不將「學車」一事放在眼中,直至五、六年前的25、26歲仍然如此,因為居住地(青衣站附近)公共交通實在太方便了,完全沒有駕駛需要,那裡幾乎為全港地理中心點,前往香港絕大部分公共交通可及的地方都不過一個半小時,反正郊外地方放假日子才會去。當時假日其實已一直受郊外地方的「洗禮」,想住在村屋,就可以每天親近大自然,亦得知駕車是村屋一族的準必需品,只是樓價節節上升,薪酬完全不能追上升幅,也不知甚麼時候才有能力買到,現實只有租住才能體驗到,可是完全沒有想過,因為覺得是浪費金錢的方式,再者工作仍未算穩定,不時想著要轉換工作,換工作初期難以抽出時間請假學車及考試,結果當然擱在一邊。
學車念頭在2020、2021年左右才開始萌生。當時疫情爆發不久,港鐵大幅縮減周末班次,荃灣線及觀塘線入夜後更相隔7分鐘才一班車(不幸每次太子轉車都要「送車尾」),再轉東涌線回去,經常累計久候15分鐘以上,然而很多市民卻選擇駕車往來郊外,期望減低乘坐公共交通帶來的「中招」風險。與此同時,坳仔換了薪酬多出大半的工作,公事上亦有駕駛需要,然而由於疫情關係,考試服務不時暫停,既然不確定性實在太大,乾脆「拖而不決」。
到報名當日(2022年5月18日),坳仔仍是「拖而不決」狀態。當日下午,走進荃灣力生廣場的報名中心,問職員沙田還是觀塘駕駛學院學車較實惠。其實一知道答案就決定選後者,一來價錢較實惠,二來周邊的鯉魚門、西貢、港島東乃當時坳仔閒暇時經常留連的地方,但之後竟然在沙發坐了一小時,才取出提款卡付$14,300報讀輕型貨車(棍波)課程(包括甲、乙、丙部所有課堂及考試費,但不包括「學牌」費用)。報名後步往荃灣西站乘車,一直想著那筆消費有何意義,是否真的可以考到牌,考牌後甚麼時候才有機會駕駛。
說口未完,到2023年2月位處新界北的首個居所正式入伙,過去兩年駕車需求急劇上升,結果獲牌後,即以最快速度領取暫准駕駛執照,最快速度領取正式駕駛執照,接近最快速度購車。
報名時收到的短訊及獲發的《道路使用者守則》:
【筆試】
由於坳仔身邊沒有相熟人士有駕駛經驗,當然選擇駕駛學院的「懶人包」最為穩當,避開選擇水平參差的私人師傅。在報名日(程序1)學院會安排筆試日期(程序2),櫃枱職員同時派發一本「道路使用者守則」,讓學員筆試前熟習內容。報名時筆試日期已知為2022年7月12日(二)上午9點35分,故此職員另安排「迎新講座」(5月20日)與「筆試精讀」(6月23日)兩天理論課,方便備戰且加深印象。
筆試統一在深水埗站旁的長沙灣政府合署二樓舉行,考試時間必定在星期一至五日間,以電腦模式考核,包括廿題多項選擇題(正確答案三選一),答對十六題或以上為合格。當完成筆試後不到十五分鐘,印象中當時還未上地鐵,就收到學院以短訊發出的成績通知(如自行應考筆試,就在考試完結後留在二樓,等待運輸署通知)。
試後乘坐地鐵至觀塘,在學院櫃枱辦理乙部考試排期手續(程序4)及相關實習課堂(程序3)安排(包含六課,每課兩節共一個半小時)。乙部試安排在2022年11月25日(五)上午10點鐘,而坳仔亦同時考慮當時工作時間並非固定,故此首課安排在9月17日,直至考試前的11月課堂數量較多,期間另有「中期技巧及應用」(10月12日)理論課。至於上實習課前,需要先取得為期十二個月的學習駕駛執照(學牌),可自行向運輸署領取或經學院代辦,而坳仔則選後者,8月某天再回學院領取,顯示學牌在7月28日發出,有效期至2023年7月27日。
筆試合格短訊通知及乙部實習時間表:
【中期試(乙部)】
乙部試考核項目包括斜坡起步、窄路調頭及S字泊位,地點在學院內,考試日一般在星期五,而考核安排亦為學院獨家,至於街外及其他駕駛學院考生的乙部試基本上連同丙部試(路試)一併進行。
2022年9月17日懷著興奮而緊張的心情上第一課實習課,當時坳仔報考棍波,需要腳踏離合器才切換波段。當日特意安排坳仔在學院外的有信街(一般不會有其他車輛經過)練習,上半段坳仔更完全不敢扭動軚盤,只調整離合器讓車輛前後慢速移動。
隨後數堂都是表現「麻麻」,由於手腳協調加上難以判斷腳踩離合器時的變聲位置,故此頻頻「死火」,而且回軚速度過慢,行車方向經常呈蛇字形。直至11月19日(倒數第二課),才勉強掌握窄路調頭的技術,當日有次更因忘了拉手掣,車輛未停定就打開了門。11月24日為實習最後一課,其中一次練習時還有碰上石壆。
11月25日考試日,天陰間中有微雨,應考前甚為緊張,還好考試開始後提醒自己不用急。無驚無險取得合格成績,隨而步往學院櫃枱辦理丙部路試排期手續(程序6)及相關實習課堂(程序5)安排(包含九課,每課兩節共一個半小時)。路試安排在2023年7月26日(三)下午3點鐘,時間集中在周末或晚間,只有兩課在星期一至五日間,而首課則在6月4日(日)晚間,另有兩課理論課,分別為「駕駛判斷及危機處理」(5月17日)及「路試備戰」(7月1日)。
乙部試成績表:
【第一次路試(丙部)】
丙部試考核項目為實際路面駕駛的技巧及安全意識,在幾道指定路線中由考官任擇其一。學院的考試中心在油塘嘉榮街,設有三道路線,路線一線經過近鯉魚門的四山街工廠區,而路線二及三則經過鯉魚門道及山上的高超道,當中路線二為順時針方向,而路線三為逆時針方向,三道路線都必定經過迴旋處。考試時間通常介乎10至25分鐘,視乎路面情況而定,而考試日一般在星期三。
2023年4月中旬收到獲聘新工作的消息,考慮到平日日間或會難以請假,故在安排了兩天補課在4月29日晚間及5月20日下午(同為星期六及原定首課日期前),萬一不能請假都能上到充足課數。
4月29日首課即遇到不好的開始,由於事前完全沒有路面駕駛經驗,連踏油門及轉二波都不會,加上可能字面上的誤會,師傅態度非常惡劣,結果翌日早上即要求學院客服同事把師傅列入黑名單,直至5月20日第二課才正式開始實習。因第二課並非假日,四山街工廠區一帶車流相當高,故此師傅先安排在路線三的山上繞圈幾次。
隨時間推移,坳仔對三道路線及基本掌握漸漸有認識,但在7月7日(首課平日)下午的實習期間,從外線經迴旋處返回試場時,沒留意到內線有車身較長的旅遊巴快速駛過,更差點相撞,即時被師傅煞停,沒有離合器的配合下當然「死火」,由於當時有點不知所惜,難免短暫阻塞交通及感受到周邊車輛的不滿。7月15日的實習在茶果嶺道的上斜路段重新起步時,仍未能妥善掌握對離合器的協調,起步時突然快速溜後,手腳一亂又出現死火情況。
7月26日考試日,天晴悶熱,應考前45分鐘到達考試中心報到,先獲派一台路試用的車輛並試車至鯉魚門牌坊旁的避車處,再返回考試中心,隨後正式應考,當日考官安排了路線一的四山街工廠區。或許天文台早前持續預測翌日及再下一天(7月27及28日)受颱風「杜蘇芮」強風雨影響(最終在福建登陸,香港只發出一號風球),工廠區不少公司安排在當日交收,以防萬一,無論路試期間還是考前試車環節,貨車及貨櫃車均是前所未有的多,試車後返回考試中心時更出現一陣大擠塞。
去程經過四山街時,由於要避開路邊停定的貨車,其中一處扭軚幅度過大,半側車身越過對面行車線。回程在四山街與崇信街交界的交通燈出現擠塞,等候時與前車距離較遠(約一至兩個車位),加上對面線後側約兩個車位亦有田螺車停定,令迎面駛至的貨車需要避讓一下。雖然最後階段經過的迴旋處完全沒有車流,但因去程路段不順暢,感覺「凶多吉少」。
回到考試中心領取成績單,結果在第32項「未能在適當行車線行駛」及第34項「不顧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犯上嚴重錯誤,需排期重考。翌日致電運輸署,隔幾天收到回覆,原來去程在茶果嶺道下坡一波轉二波時,經過崇信街的連接處彎位期間,車身出現右傾情況,由於過於貼近雙白線,令對面線的士需閃避——其實當時發現車身過於貼近雙白線,加上考官「開金口」,似乎不是好現象。推算是考試時因操控問題,一波轉二波時扭軚幅度過大,而導致是次路試不合格。
第一次丙部試成績表:
【第二次路試(丙部)】
在第一次路試實習時,基於對棍波的手腳協調不太理想,決定萬一路試不合格時就改考自動波。結果收到路試不合格的消息後,毫不猶豫轉為自動波重考,加上運輸署職員告知的確實原因,某程度證明是協調緣故。
報讀重考課程時,獲知路試安排在2024年2月7日(三)中午11點35分(程序9),當日亦為農曆年廿八,估計歲晚的工廠區一定不會太繁忙,唯獨考試中心旁的街巷辦年貨的人較多,至於課堂則安排在1月13日(六)起,包含四課(每課兩節共一個半小時)至2月6日,全為下午時段( 程序8)。另外,因學牌已於7月28日逾期,故此於11月13日再抽空到學院代辦續期(程序7),續領後的學牌發出日為11月23日。
因1月上旬又收到獲聘新工作的消息,於是又再安排兩天補課,第一課稍為提前至1月11日,另新增1月20日晚間。自動波雖然明顯較容易操控,惟下午時段路上亦較易出現突發事情,例如在1月13日前面有台貨車在燈位前停下,以為等候燈位卻下車在旁邊的便利店買煙,被師傅提點「太接近物體」;1月25日因大本型商場旁燈位擠塞,停了不應該停的行人過路處;2月4日在黃格位置被私家車強行切入,但因黃格位置不能停車,就有點危險地把車身向左扭動;2月6日最後一課實習,操練路線二經過鯉魚門道,從左線換右線時,「打燈」後需令右側同為「學神」的私家車減速避讓,原來師傅提點換線時不能減速。
重考日天陰有微雨,如同第一次路試,應考前45分鐘到達考試中心報到,先獲派一台路試用的車輛並試車,但過了崇耀街才交由師傅駕車返回中心,而從崇信街右轉進入四山街時,發現有貨櫃車逆線停定,坳仔好不容易才駛進去。
當考官上車後,離開考試中心的路口之際,考官即提及下個路口左轉,當然再次應考路線一的四山街工廠區。此時四山街路口的貨櫃車已離開,而工廠區內的四山街與崇耀街車量甚少,而後段經過的迴旋處車流頗多,需等候一段時間才能進入,情況與第一次路試截然相反。返回考試中心時差點「臨尾香」,因在路口差點就被內線私家車強行切入,又因突發的道路情況(可能更前位置有人亂過馬路),差點停在行人過路處,而當時路邊行人頗多,估計不少附近街坊都辦年貨,坳仔早前的推測果然沒錯。
回到考試中心領取成績單,終於收到合格成績,亦為迎接龍年的一份大禮物,下一步就是排期領取為期十二個月的暫准駕駛執照(俗稱P牌)。
第二次丙部試成績表:
【領取P牌】
從網上得知自駕駛考試採用電子形式評核後,可在路試合格後翌日領取P牌(程序10),而無需等候運輸署提及的四個工作天,尤其再過幾天已是農曆新年長假期。碰巧翌日(2月8日)會到沙田辦事,就在午飯時間往沙田牌照事務處領牌,向櫃枱職員繳交90元、三個月內的住址證明及路試成績單,大約十五分鐘就收到P牌,有效期為十二個月至2025年2月7日。P牌有效期後不能駕駛,直至換領正式駕駛執照或續領P牌為止。
櫃枱職員同時會派發一張小冊子,列出P牌期間的指引及需遵守的額外規定,包括在車輛前後兩面展示「P」字牌、在任何路段不能以時速超過70公里駕駛,以及在高速公路不得在快線行駛。基於種種原因,在本地社會P牌期間駕駛並不普遍,包括坳仔在內,縱使在8月從粉嶺遷至真正鄉郊的落馬洲,並曾經想過要同時購車。
在十二個月P牌期間,坳仔只在2024年7月17日及23日、11月17日、2025年1月4日及18日透過補課形式,五次練習在現實路面駕駛技巧,分別前往大埔至鹿頸、馬鞍山、將軍澳工業邨、西貢白沙灣及九龍城周邊,當中包含考試沒列入的高速公路、單程路及停車場常見的L型泊位。
或許考試合格後近半年沒上過駕駛座,7月17日第一次補課時更不記得如何開車,以為是左腳煞車、右腳油門,當日經過大埔至鹿頸後,取道香園圍公路回程。1月4日得知會操練西貢,坳仔頓時心中一喜,因清水灣道及西貢公路乃乘車出入西貢經常經過的路段,而從觀塘出發,只有經清水灣道最直接了。雖然路段瞭如指掌,但細節仍未能完全掌握,因駕車還需時刻留意行車線、快相機等細節,乘車則不會太留意到,最後到達白沙灣時因時間關係,練習幾次就折返。1月18日遊走九龍城周邊,對比過往幾次的新界區操練,市區路況更為複雜,可是坳仔在市區的交通卻以地鐵為主,加上周末下午路面擠塞,可謂五次補課中最沒信心的一次。
【領取正式駕駛執照及購車】
按照運輸署指引,若然沒有被控告任何需記分的事項或P牌額外規定(如超速、高速公路走快線、不小心駕駛等),則可在P牌有效期完結翌日起的三年內領取十年期的正式駕駛執照(程序11),向櫃枱職員繳交900元、三個月內的住址證明及TD557表格就可以。
因P牌有效期完結翌日(2025年2月8日)是周末,故最快在2月10日(一)可換領正式駕駛執照,換領日前70日可於網上預約,避免一大早在運輸署排隊之苦,而坳仔亦早已約好當日午飯時間換領。換領正式駕駛執照當日更適逢報名日起的第一千天,雖然考試受早前的疫情積壓令排期特別漫長,倒成為一個充滿意義的大日子。
踏入2025年,隨即搜集購車相關資料,新手還是購買二、三萬元左右的日本牌子二手車就好了,直至1月18日最後一次補課後即全速進發,於是在1月27日(亦為農曆年廿八)向住在屯門的賣家繳付少量誠意金。2月14日簽訂臨時保險單,2月17日交收,正式踏入人生新階段。
【P牌不購車的原因】
或許路試合格後,不少人都泛起一種購車的衝勁,但根據坳仔街上觀察,展示「P」字樣的車輛少之有少,僅在周五晚上及周末略多一點,證明P牌期間駕駛顯然不普遍,駕駛目的感覺上以假日消遣為主。
如根據2024年12月運輸署的統計數字,P牌持有人為60,292人,而有效正式駕駛執照之持有人有2,493,225人,即比例約1:41(2.42%)。但在現實層面,展示P牌的私家車及客貨車比例肯定低於2.42%,甚至全日都不見有,當然偷偷不展示就另作別論——某程度上因本地的容錯率低、保險費用高昂及實際需求不同之差別。
先說容錯率的原因,作為新手一般比職業司機容易犯錯(如不熟路、技術生疏原因),可是按照P牌守則,觸犯任何需記分的事項或P牌額外規定,首次就延長P牌六個月,第二次就取消駕駛資格,即12至18個月內被記六分就會被「釘牌」,除比正式牌的兩年內被記十五分才被「釘牌」為緊外,亦比內地的實習期規定為緊。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下,難免令不少人P牌期間不駕車,普及率貌似比內地的實習期還低。
內地實習期制度類似於香港的P牌,限期同為十二個月,車輛後也需展示「實習」標誌,唯獨內地的實習司機需由三年或以上駕駛經驗的人陪同才能上高速公路。至於內地的C1、C2類駕證(輕型貨車或私家車)持有人,無論是否已過實習期,「釘牌」守則均為一年內記滿十二分,只是重新簽發程序有別,實習期內需重考所有考試,而過了實習期則需在指定時間內接受為期七天的道路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學習與其後的考試。香港的P牌司機雖然可獨自上高速公路,但速度限制為時速70公里內,亦不能走快線,在個別時速達100甚至110公里的路段(如粉嶺公路、新田公路、吐露港公路、北大嶼山公路),某些情況下反而會較危險。個人而言,因住所附近已是時速限制達100公里的公路,而公共交通往來新市鎮以至市區亦比想像中方便,反正巴士最高時速也是70公里,時間上駕車並未有太多優勢,故此亦沒考慮在P牌期間駕車出入。
另外,P牌司機一般需面對較高昂的保險費用,並要另繳「墊底費」(當有意外索償時司機需自行承擔的費用),甚至有不承保的可能性;在外地「租車」遊玩,基於保險條款緣故,亦易被拒諸門外,縱使期間有充足駕駛經驗亦然,至少不能在內地或外地領取車牌,說白一點就類似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區別。P牌司機好比一個17歲的未成年人,或許能力、心智上已很成熟,但法律標準上一般被認定為未成熟,權利難免有一定受限。而正式牌司機則好比18歲或以上的成年人,但實際20歲甚至30歲以上還可以很幼稚。P牌最後一個月與正式牌第一個月的司機相信心智或經驗上沒太大差別,但做同樣事情,成本及待遇卻有很大區別。
最後一個情況就是實際需求問題,不少人選擇在踏入18歲不久就去報考車牌,但該年齡一般仍在學,直至大專畢業(一般為22歲)後才有較可觀的正職收入,除非有「父幹」,否則經濟能力未必容許路試合格後即時購車及養車。縱使本身家住偏遠地區,需要車輛代步,但大專時期亦更容易申請到入住宿舍,宿舍交通配套必定更為方便,只需放假回家就可以了,所以實際日常需求並不算太大。除非像過往幾年的疫情防控措施令考試不斷延期,又需要重考多次路試,如果在踏入18歲不久去報名,22歲大專畢業前就取到正式駕駛執照機會甚大,反正P牌期間還在學,實際駕駛需求其實不大。另一方面,P牌期間要靠駕駛謀生亦非易事,因為又是回到保險問題了,綜合多種原因,P牌駕駛在香港其實甚不普遍。
內地的實習期司機需展示的標誌:
【交收大日子及翌日】
2025年2月17日(一)為領取人生第一台車的日子,某程度上比路試還要緊張。事前相約賣家下午三點半在屯門站交收,故此不斷搜尋從屯門站回落馬洲村屋的路線,甚麼位置要直走、甚麼位置要轉彎——但絕大部分路段都屬高速公路。考慮到坳仔怕因不熟路而做出道路炸彈的決定,亦預先買了手機支架,更刻意安裝高德地圖作為導航,據說準確度比Google Map高,透過地圖的語音導航(雖然是普通話),讓自己顯得較淡定。
當繳付完車輛全費,原來賣家臨時要往大欖涌探望朋友,賣家說坳仔是新牌狀態,不讓自行開車往大欖涌,感覺有點被騙了,到達大欖涌後,賣家頭也不回走進村裡,至於「車Cam」的記憶卡已經拔走,只能在沒有攝錄的情況下開車,萬一發生意外可謂毫無保障。
坳仔一人就在村口嘗試如何開車,沒想到學車、補課用的手掣竟然用左腳操控,難怪找了十分鐘才找到,更要致電賣家求助。當成功鬆開用腳操控的「手掣」後,反覆練習開車及倒車,感覺像回到駕駛學院乙部第一課實習。練習了五分鐘左右,正式展開27公里的挑戰,轉出青山公路,過了一些紅綠燈,按指示走迴旋處往屯門方向,隨即上高速公路。
開車時已過四點半,乃放學時段兼將近下班繁忙時段,路上車流頗多,夾雜不少重型車輛,大部分時間選用慢線,不敢開得太快。望著導航顯示的餘下公里數字,總覺還有很長時間才到,直至新田公路更駕至接近時速100公里的限制速度,在P牌期間固然無法體驗到。
過了元朗,進入新田公路時發生小插曲,原來前方的貨櫃車突然冒出一些白煙,隨而「死火」並急停,還好右線沒有車,可以爽快切線過去。最後於新田交匯處離開高速公路,才有種如釋重負感覺,但住所前還有一小段馬路要單線雙程行車,碰到迎頭車無疑是件麻煩事(最終沒有)。從開車起計至泊好車,估計用了四十分鐘左右,較預期稍快。
第一次獨自開車回去,當然特別緊張,加上沒有安裝記憶卡,當晚上班前沒再駕車,好讓自己休息一下。翌日(2月18日)下午購買完記憶卡,晚上上班前駕車往大欖隧道轉車站旁的停車場,再轉巴士往青衣,但所有車位已停滿(按:再隔一段時間發現,部分車輛長期沒開動),於是光顧不遠處的收費停車場,但導航卻沒顯示該停車場資料,此時就立即走錯路,過橋直至蓮花地巴士站時才發現越走越遠,之後就駛進村裡調頭,再前往收費停車場,停好車折騰了近一小時才到轉車站。
坐上司機位一刻:
【有車族一個半月的心得】
由於現職公務繁忙,工作時間外還需處理公事,加上整個二月下半月及三月沒有公眾假期及請過假,甚至乎年紀漸大的緣故,感覺工作日全日沒有放鬆時間,身體狀態像行屍走肉,近幾個月尤其明顯,日間工餘時間完全沒有動力做其他事情,此文一直未寫好(按:坳仔的行業需長期通宵工作,已做了幾家公司共超過四年,但往時通宵更的頻率明顯低於現職,四年前在時間配合下,單月能上山超過20次,去年及前年還可踏單車到處遊覽)。寫此段時已是三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不經不覺已成為「有車族」的一個半月,總駕駛里程達1500公里。
成為有車族的首周(2月17日至2月23日),星期二至四晚上來回大欖隧道轉車站練習一下技術,而日間亦在住所附近停車場反覆練習泊位;星期六沒駕車(早上下班後回家人的青衣住所休息),至於星期日則往烏蛟騰遠足,但出發時又走錯路,縱使有導航亦然,因粉嶺公路往香園圍公路的路口較隱蔽,一下子就到了大埔,過了林錦公路交匯處嘗試折返粉嶺公路時,又錯往了康樂園。還好錯有錯著,到達烏蛟騰路的停車場時,剛好有人離開,才佔到唯一的空位。
考慮到大欖隧道收費仍頗高,加上市區公共交通方便,用車必要性不大且不划算,坳仔在隨後一星期決定月租大欖隧道轉車站旁的停車場,再換乘巴士往九龍或荃葵青,反正收費廉宜(連同住所車位總計月租只需$1800),對個人而言暫是理想的Park & Ride方式——雖然部分人覺得此方式實在太無聊。
3月2日收到首張(亦是至今唯一一張)違泊告票,當日下午把車停在三門仔聯益碼頭停車場,再閒遊馬屎洲,但才離開不久,經過小巴總站時就見警車駛向下面停車場,結果當然在預期之中。事後發現原來該停車場被地政署取締,連參加慶典活動的村民要停車都需向地政署申請,換句話說無論到三門仔附近釣魚還是往馬屎洲,該地基本上沒有合法停車位置,除非惠顧唯一的海鮮酒家。3月10日上班前,在住所停車場懷疑不慎駛過較粗的樹枝,突然聽到車頭一聲巨響,一下車就發現「泵把」鬆脫,翌日往車房送修,獲職員告知「泵把」移位了,維修費用$900,比預期為低,再過一天就修好。
3月15日深夜一嘗「遊車河」的感覺,從大欖隧道轉車站出發,先後遊走粉錦公路、梧桐河畔、屯門龍門居、曾咀兼新界西堆填區入口、屯赤公園、屯赤隧道、迪士尼樂園外圍。屯門龍門居乃著名的宵夜地點之一,為了找尋鄰近合法停車場,竟然又瘋狂走錯路,然後發現兩個露天停車場都沒有位置可泊,其中一個停車場保安不知所蹤,另一個停車場車位全滿。在龍門居周邊繞了半小時,才在龍逸邨停車一會。翌日(3月16日)下午再駕車往烏蛟騰,速走黃昏的紅石門一趟。或許只有有車族,才能感受到凌晨兩點難得寧靜及空氣清新的曾咀及新界西堆填區入口、凌晨三點在測試燈光的迪士尼樂園、傍晚七點入黑後的紅石門村而不用擔心回程交通問題。
3月29日深夜乃第二次「遊車河」,同樣從大欖隧道轉車站出發,一氣呵成先後經粉錦公路、林錦公路及荃錦公路,再取道新界環迴公路回程。粉錦公路、林錦公路及荃錦公路雖然同為「公路」,卻頗考驗司機技術,粉錦公路行車線甚窄及頗具壓迫感,林錦公路往錦田方向坡度頗急且容易中「快相」,而荃錦公路就不用說了,有無盡的急彎,在接近荃錦坳時更有濃霧及陣陣小雨,令難度進一步增加。3月30日則往西貢北潭涌遠足,亦是首次以自駕方式兼入伙八個月以來直接到訪西貢郊野公園,感受到速度之快捷,回程從北潭涌經西沙路、吐露港公路回住所也不到四十分鐘,採用的士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隨時要近兩小時。若然是回家人的住所,因一般不考慮駕車,縱使選用最快捷的方式(7或9號小巴再換乘1A小巴及地鐵),四十分鐘才只是剛從彩虹上地鐵。然而如把車停在北潭涌,由於停車場咪錶位最多可停兩次兩小時(即共四小時),行程時間及路線變相受限,走長一點都要「被迫」違泊。
凌晨兩點的曾咀新界西堆填區入口:
【後記】
坳仔習慣每去一個未到過的地方前,都會先開啟導航軟件,所以顯示的軌跡紀錄亦與駕車去過的地方吻合。雖然總駕駛里程達1500公里,但港島、九龍、將軍澳及葵涌仍然一片空白,而荃灣與青衣則只在外圍經過,加上駕駛時多處非繁忙時間,對切線技巧及時機還未有充足信心,自覺與真正司機還有一段距離,而駕駛最麻煩的事情就找好位置泊車,總用時隨時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要長。當駕駛經驗再多一點的時候,就會抽空辦理內地的機動車駕駛證甚至「港車北上」計劃,讓軌跡可更豐富一點。
最後,坳仔亦建議讀者踏入18歲後儘早報名學車,縱使經濟能力稍欠或本身家住交通方便的市區,除非往後的日子想一直安分守己做個只追求白領事業發展的市區人,尤其部分行業如工程、外勤等更需駕駛作工作所需。坳仔鼓勵儘早學車,更重要的是時間緣故,當22歲大專畢業後,就隨即展開長達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工作生涯初期基於事業發展不穩定,常會切換工作,而換工作後初期一般不易請假,未必容許需要請幾天假去應付平日日間的駕駛考試以至實習,因此事而請假上司或許對閣下的印象未必好。既然事業未穩定,今個月不知下個月事,更遑論幾個月之後的課堂與考試了,坳仔在過往兩、三年就深深感受此點。若然考牌後因現實條件所限而成「雪藏牌」,也可留待短期內有駕車需要前才補課熟習一下。
寫至此段,原來足足寫了一萬字,都是Copy & Paste至Word時才知道,難怪寫極也未寫完。趁三月最後一天,正是發布此文兼回顧一個半月的駕駛歷程的良機。
至今的駕駛足跡紀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