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快閃紅石烏洲塘


  日期:2025年 3月 16日(日)
  路線:烏蛟騰>上苗田廢村>下苗田>大峒>觀音峒>紅石門>烏洲塘來回>紅石門>大峒>烏蛟騰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

  前一天下午經歷年內首場大雨,是日天氣迅速轉好,日間有陽光,加上購車後行程某程度上再不受時間束縛,在潮退的下午至黃昏時段來個快閃紅石門之旅。考慮到黃昏時段雲量明顯增多,紅石門景色不如預期,就再前行至約一公里步程外的烏洲塘廢村「打卡」,該地或許屬陸路最遙遠的廢村之一,從烏蛟騰取道最便捷的路徑,來回也得至少17公里。

  由於過往已多次到訪連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與紅石門、烏洲塘之間的小徑,故是日的路線概述並不詳細描寫,然而去程途經上苗田時,發現有遠足隊的新近路標深入廢村內部,原來大部分廢屋的輪廓尚在,規模比想像為大,而不是印象中破敗至蕩然無存的模樣,估計廢屋群早已被樹叢重重遮蓋,遊人無法從苗三古道窺看廢村面紗,直至有遠足隊探遊時才把屋前植被移除。當到達廢村盡處,路標指向澗道而上,相信遠足隊過了廢村就溯澗上石水澗附近了。

  過了下苗田路牌,隨即右轉穿過廢村上大峒(官方山徑標示在路牌以東約三百米的苗三石澗開揚處上山,並跳過廢村),下苗田廢村處近月多了個福字掛飾與土地古廟,環境倒增添幾分詭異感。

  在大峒接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往鹿湖峒方向走,過了觀音峒約半公里就轉小徑落紅石門,大約走至四分三步程時經1972年建成的吉澳供水水塘,塘水經大水湖下的海底管道供水予鴨洲與吉澳居民。到達紅石門時為黃昏六點鐘,此時天色已由起步時的晴朗轉為多雲,沿途小徑及下苗田廢村一帶路況與去年十月對比,明顯暢通無阻,幾乎不受路邊外伸的枝葉阻礙。

  從紅石門西端的乾門咀(有一座已崩塌的寮屋)穿破爛的堤壩往東端的盪排頭,該處有小徑通往烏洲塘,入口路標還相當多,估計近月持續有人走過。既然西面天空已被雲層覆蓋,就快速遊覽烏洲塘一趟,路邊植物雖然明顯密於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落紅石門的小徑,但應付上不算麻煩,而初段可背望紅石門堤壩內圍。

  當環境逐漸深入叢林,腳下亦有一些古道遺跡,幾分鐘後就進入烏洲塘廢村範圍,該村位處花籃坑畔海拔約50米的山腰,有古道向西穿長窩往紅石門,或向東下抵烏洲塘內灣。由於地理極為偏僻,烏洲塘村已荒廢相當長的時間,僅餘不足半壁殘垣。時間關係,在廢村及旁邊的花籃坑拍攝幾張照片就離開,匆匆折返紅石門,但原來通往長窩廢村的入口比往紅石門方向更為清晰,結果在昏暗環境下就走錯路,但還好往日探索過長窩村遺址,得知深藏窩谷藏林,走錯不足一分鐘就能修正。

  回到紅石門時已逐漸入黑,與此同時水位亦持續上升並快將需要涉水而過,故此趕返回到壩上,逗留至七點鐘天色全黑為止。最後快速原路經吉澳供水水塘、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及下苗田回程,只用一個半小時就抵達烏蛟騰,然後駕車離開,結束只消四個半小時的紅石門與烏洲塘快閃之旅。

  烏蛟騰起步:




  九擔租禾雀花盛開:







  深入上苗田廢村,廢屋群比想像中完整:
















  廢村盡處為澗道:



  下苗田廢村上大峒:







  清澈景色下的印洲塘:



  船灣淡水湖:



  小徑經吉澳供水水塘落紅石門:






  紅石門內湖:


  紅石門村荒廢寮屋與小車:




  從紅石門西端的乾門咀穿破爛堤壩往東端的盪排頭:




  盪排頭見紅石門水道:



  通往烏洲塘的入口路標頗多:


  回眺紅石門堤壩內圍:



  黃竹角海:



  烏洲塘村遺址:





  廢屋旁的古道石板:


  花籃坑:




  返回紅石門時,遠方深圳鹽田的建築物已亮燈:







  水位不斷上升:


  入夜中:




  夜中的紅石門海岸與荒廢寮屋:






  原路步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經觀音峒及大峒落下苗田:



  抵達下苗田前,不按指示牌的方向,左轉穿廢村往烏蛟騰:



  烏蛟騰作結:


1 則留言:

  1. 謝謝你寫這個游記。在香港,除了閣下這個網址我已經找不到有另一個有如此詳盡和豐富内容的【行山】記錄了。向你敬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