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罾棚捕魚破長浪


  日期:2021年 2月 7日(日)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西灣山>睇魚岩頂>長岩頂>罾棚角頂>罾棚角咀>浪茄仔>浪茄>東壩>花山近觀破邊洲>東壩>北潭涌地圖
  天氣:晴,有短暫薄霧

  是日為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下長征郊野公園東南面天涯海角的睇魚岩頂與罾棚角咀,後段走至花山海岸近觀破邊洲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巧奪天工之作。

  早上在西貢墟近麥當勞乘29R村巴至西灣亭起步,目前是鹿湖郊遊徑與大枕蓋吊鐘花盛開時期,排隊人數相當多,不過可上到第二台車,西灣路沿途也有大量的士出入。司機突然說西灣亭被的士阻塞,不能調頭,要乘客在前面半公里的避車處下車,再步行約五分鐘才到西灣亭,但出奇地西灣亭逗留等候人數不算很多。沿稍長但坡度較低的「下路」往吹筒坳,路上有零星盛開的吊鐘花樹,再踏上海拔314米的西灣山,期間發現螺地墩、蚺蛇尖及身處的西灣山泛起一層薄霧,隨立春節氣過去,春意逐漸明顯,但沒如仲春時期西貢地區天色異常陰沉及潮濕大霧。過了西灣山與附近的涼亭,左邊很快有個豎著警告牌的小徑入口,提示附近曾發生致命或嚴重意外,但印象中從未聽說過,或許位置過於偏遠及無遮蔭,在酷熱或惡劣天氣期間發生過「嚴重意外」。

  在西灣山與睇魚岩頂山腰上上落落,半小時左右到海拔233米的睇魚岩頂,為「西貢三尖」中規模最小,只有小片平地,沒有任何測量柱,不如用手機搜尋魚的照片「應景」,但想拍攝用手機「睇魚」的照片上載到Facebook打卡時,現場環境太亮,極難攝到畫面,攝到畫面也不能攝到旁邊風景,折騰半小時都攝不好。與此同時,有人在山頂放了一尾小魚,但小魚竟然被斬首,看似更是真的,不過在場的遊人沒被嚇倒,反而佩服帶魚上來的人的心思。因正東面至正南面超過一千公里都無任何陸地,在是日幾乎無雲天氣下,正午時間海面與天空分界線完全不可辨認,只能看到偏北面的大浪四灣與偏南面的罾棚角半島。

  離開睇魚岩頂後取路胚較凌亂的南脊,經企角頭附近、長岩坑澗道至罾棚角半島,過了企角頭後植物開始不太茂密。罾棚角半島無論東岸還是西岸,長期受海浪正面衝擊,最底十米變成懸崖峭壁及寸草不長,部分岩石脆弱之處形成海蝕洞。在罾棚角半島山脊南行,先後經過長岩頂與罾棚角半島,最終到達罾棚角咀,半島均與另一邊的長咀、短咀或米粉咀還長。罾棚角咀實際一分為三,但只有中間小徑最明顯,身在中間的「咀」,可觀看邊左「咀」的六角狀岩柱,形態與東壩相當相似,至於前面的景色就只有相距不到二百米的飯甑洲小島,還有不時在海峽馳騁的船隻,因那是大浪四灣往來西貢墟的必經之路。

  探完罾棚角咀,在長岩頂山腰往浪茄仔沙灘,沙灘面積細小,與浪茄只差一個字及只隔座山腰,但人煙稀少。從浪茄仔上山腰的小徑有點難,像在崖邊的棧道,儘量加以小心。穿過熱鬧的浪茄沙灘,經樓梯上東壩,時間尚早就前往花山海岸近觀破邊洲,花山海岸東面山咀與破邊洲中間齊整地削開,露出超過四十米的六角柱狀直壁,稱「風琴壁」,而中間的海峽稱為「神削峽」。從東壩至破邊洲觀景點的路已擴闊,拍攝斜陽映照中的風琴壁及東壩蓄水池,之後原路折返,要先上一百米左右才再稍為下行至東壩,陽光西斜時間下感到有點吃力。小巴總站本來是「車等人」,隔了一小時就排了近百人,最終在倦意中經西壩步回北潭涌作結。或許陽光較預期猛烈,加上大部分位置沒遮蔭,翌日竟然發現皮膚外露部分有點曬傷。

  早上醉人的藍天:



  西貢墟年宵市場:



  乘29R村巴往西灣亭:




  29R村巴在年初一暫停服務:


  往吹筒坳下路路邊間中有吊鐘花:








  上西灣山期間下望西灣:


  被拆去的標距柱:


  萬宜水庫:



  短暫的薄霧:




  西灣露營人士:



  西灣山附近的警告牌後轉往睇魚岩頂:








  回望西灣山:


  在睇魚岩頂「睇魚」:



  睇魚岩頂北望大浪四灣,南望罾棚角半島:






  海與天的分界線極難辨認:


  回望睇魚岩頂:


  企角頭看罾棚角半島:





  經長岩坑澗道上長岩頂,可回望睇魚岩頂南面的企角頭








  熱鬧的浪茄:


  罾棚角咀與前而近處的渾圓的飯甑洲,飯甑洲北岸有燈塔,亦有六角柱岩石







  右邊的「咀」:



  左邊的「咀」有很多六角狀岩柱,形態與東壩相當相似:





  漁船:


  西望標尖角、花山海岸:


  標尖角觀景台:


  與罾棚角咀說再見:


  浪茄仔沙灘:






  浪茄仔旱澗:



  從山腰回望浪茄仔:



  罾棚角半島西岸海蝕洞:




  浪茄沙灘:






  「山竹」風暴潮蹂躪痕跡,沙灘相信厚了半米:



  浪茄營地:



  沙灘上的M021標距柱:


  基督教互愛中心(浪茄村唯一有人居住的建築物):


  麥徑一段與二段交接點:


  回望浪茄、罾棚角半島:





  萬宜水庫東壩:









  在東壩西端的9A小巴總站往花山海岸,先上後落,路況已明顯擴闊:








  到達花山海岸東端近觀破邊洲的地點:


  近觀破邊洲:





  東壩全貌與標尖角:




  罾棚角咀:


  破邊洲六角柱岩石群:



  近觀破邊洲有個斷開的十字,是否測量用途?


  下望「檢豬灣」:



  東壩儲水池下方有幾千片錨形石柱:



  從花山海岸上東壩:


  回望花山海岸、破邊洲:


  萬宜水庫東壩:


  才隔一小時,已有近百人候車:


  路邊有廿頭牛,迎接幾天後來臨的牛年:











  東壩與西壩大部分位置其實有很窄的行人路:


  經西壩往北潭涌作結: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