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牛初犇走第五回】牛牯塱、大牛湖頂、牛牯灣


  日期:2021年 2月 18日(四)
  路線:東涌站>山腰往白芒村>牛牯塱>大蠔新村>亞婆塱>白銀鄉>大地塘>南山古道>南山>大牛湖頂>拾塱>牛牯灣>水井灣>梅窩地圖
  天氣:晴

  大嶼山有些帶牛字的地方,所以趁巴士車費較低的平日走一趟,延續農曆新年假期的「尋牛」之旅,是日經過兩座以牛牯命名的村落,亦登上南山、拾塱、貝澳與梅窩之間海拔275米的大牛湖頂,然而大牛湖頂並非正式地名,難度雖然不高但長度達廿公里

  東涌站D出口起步,站外就是東梅古道(為迎接2008年協辦奧運會馬術比賽,政府把古道另名奧運徑,但古道與比賽場地無關)起點,首先在翔東路後方的山腰往白芒,但上山初段屬護土牆相關的維修通道,歧路眾多,也要穿越被圍網蓋上的山澗。靠近白芒時經過「奧運林」,原本作為古道的植林區,事隔多年,植林區與周邊融為一體,難以辨認樹木是野生的還是種植的。

  全段古道除奧運林附近外,其餘都屬水泥村徑,難度甚低,最高點海拔近200米。白芒、牛牯塱及大蠔新村均座落大蠔灣旁的谷地,合稱「大蠔三鄉」,地理上與東涌接近,卻隸屬梅窩鄉事委員會,而隨著城市發展,東涌新市鎮會進一步延伸至大蠔、小蠔為止,結果將變得很有趣,東涌與梅窩兩個互不相干的地方竟然合體。其實新市鎮大部分樓宇本來不在的傳統的東涌(即東涌河兩岸的谷地),而在東北面的填海地,如果留意地圖會發現東涌河谷地至市中心(東薈城一帶)的距離、市中心至白芒的距離與大蠔新村至梅窩的距離均相差無幾,意味幾十年前大蠔三鄉離梅窩更接近。

  白芒村與大蠔新村都建了新牌坊,充滿氣勢,感覺近一兩年不少村落都如此,包括粉嶺大塘湖村、大埔元嶺、大窩及龍尾村。雖然大蠔三鄉主要氏族都不同,白芒村屬郭氏,牛牯塱村屬林氏,大蠔新村屬何氏及鄒氏,村民都有強烈的守衛意識,白芒村在疫情不讓遊人擅入圍村範圍,牛牯塱村封閉多年,大蠔新村近年謝絕外人,而2014年村民亦反對政府把大蠔灣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把牛牯塱通往大蠔灣的通道關閉至今,然而遠足人士的通道始終沒受封鎖,所以沒受大爭議。

  過了大蠔新村沿水泥徑上紅花顏,那裡有路口上老虎頭郊遊徑,而西南面尚有水泥小徑往亞婆塱,看看有沒有任何廢村痕跡,但廢田幾乎被周圍的樹木包圍了,而水泥小徑盡處只見兩座失修的大墳,估計所有廢村痕跡都被湮沒。折回東梅古道,路況逐漸下降,在梅窩銀礦洞後的路口右轉往白銀鄉,再經大地塘、鹿地塘村上南山古道,南山古道入口深藏村屋群,與村屋幾乎零距離接觸,但村民不會把犬隻在屋外駐守,導致遠足者擔心、受驚甚至遇襲。南山古道石塊齊整,路況平緩明顯,十五分鐘就到達南山郊遊地點,那裡郊遊設施和山徑眾多,但發現一座外觀很精緻、充滿西洋風格的石屋,貌似屬酒莊,未知屋主是否與政府或漁護署有特殊關係,那裡根本沒有任何村落,再者被郊野公園完全包圍。

  穿越嶼南道,一直沿石級上行就到大牛湖頂的測量柱,設有電視發射站及微波發射站,亦有直升機坪方便維修發射站工人。在測量柱停留一會,觀看金黃夕陽下的貝澳景觀,再沿樓梯一直下行,半小時左右到達貝澳與拾塱之間的小山坳,對面乃芝麻灣郊遊徑入口。在拾塱村遇到超過十頭水牛不約而同吃草,更出現「牛過路」畫面,可算是遲來的牛年新春大收穫,不過空氣像差了一點,因為附近有村民在燒東西(感覺每次經過時都是這樣)。

  快速攝過拾塱村牛群吃草,要繼續匆匆步往牛牯灣,路況依然為水泥村徑,其中一處路邊發現一坨很厚的牛屎,估算超過二十厘米,誇張至極,踩上去肯定會連褲管都給弄髒。牛牯灣為拾塱與梅窩之間的沿岸小型寮屋村落,大部分已荒廢,亦有一片狹長的草坪,依然沒有在牛年新春帶牛字的地方看到牛,但看到一些遊人露營。水泥村徑至更東面的水井灣為止,水井灣也是小型的寮屋村內,基本上沒有人居住,但門口放了欄柵,亦貼上新的春聯,村民可能間中回來稍作打理。重上山腰,沿水管路在鳳凰徑最後一兩公里的天然山徑前進,最後在L139標距柱處接回馬路,再步回梅窩碼頭巴士站結束半日行程。

  東涌站D出口起步,經奧運徑沿山腰往白芒,初段為護土牆相關的維修通道:





  穿過被圍網蓋上的山澗:


  近白芒的天然山徑,可見東涌新市鎮的東北面正大範圍填海,相信計劃延伸至大蠔:






  大蠔灣:


  白芒村口的焚化爐:


  白芒蕉林:


  白芒更樓與試劍石:


  白芒村新牌坊:


  圍村入口已關閉:



  下一站是牛牯塱:




  公廁也有門牌:


  牛牯塱村的路牌:


  牛牯塱村多年前謝絕外人:



  大蠔新村路牌與已關閉的村口:




  東梅古道高點的老虎頭郊遊徑入口:



  往亞婆塱的水泥小徑:


  亞婆塱廢田:



  梅窩群村景觀:


  窩田村:



  銀礦洞:




  銀礦洞下的鄉村風貌:


  東梅古道(奧運徑)終點,右轉往白銀鄉:


  已荒廢的「奕園」別墅,內有私家水池:




  白銀鄉牌樓與文武廟:



  白銀鄉的田野:



  馬路上的牛屎:


  白銀鄉附近的路牌,但沒有南山古道或鹿地塘村的標示:


  大地塘村:


  歷史超過八十年的梅窩學校:



  鹿地塘村附近綠草如茵:




  鹿地塘村村屋群進入南山古道,沿齊整的古道上南山:








  南山像酒莊的精緻石屋:



  上大東山的入口,設有像大東山形狀的「打卡點」:




  穿過嶼南道,步上有兩座發射站與一個直升機坪的大牛湖頂:








  大牛湖頂測量柱與鳥瞰日落時分的貝澳:









  從大牛湖頂逆走鳳凰徑第十二段下貝澳與拾塱之間的山坳:


  貝澳鹹田附近:


  眺望石鼓洲:


  前望芝麻灣的山嶺:


  貝澳與拾塱之間的山坳,附近亦有工地,水牛只在工地邊緣害羞地現身:





  拾塱舊村與拾塱新村之間的草坪:



  草坪上有超過十頭牛出沒吃草:















  拾塱鄉公所與前面的芝麻灣(海灣):




  很厚的牛屎,估計超過二十厘米:


  牛牯灣附近的寮屋與露營人士:





  牛牯灣狹長的廢田草坪及倒下的:







  牛牯灣草坪水坑出口:




  牛牯灣沙灘與廢棄寮屋:






  牛牯灣附近泥濘較多的地方:


  芝麻灣暮色:


  水井灣:






  水管路往梅窩:



  眺望港島西岸夜色:


  鳳凰徑最後的L139標距柱接回馬路:



  梅窩碼頭巴士總站作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