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 3月 19日(六)
路線:東涌站>馬灣涌村>石門甲>地塘仔>羅漢脊>羅漢塔>鳳凰山>木魚山>獅子頭山>法門古道>石門甲(新手不宜)【地圖】
天氣:晴,後轉間中多雲
是日天色持續良好,趁天氣仍未正式轉熱就挑戰新玩意,沿羅漢脊上鳳凰山,並站上羅漢塔觀看極其險要的鳳冠北巖,隨後上鳳凰山頂再度目睹雲海奇觀,又一個收穫豐富的半天。
從東涌站出發,在順東路以西的小山坳捷徑直往馬灣涌村,目前有工程進行,未知日後還能否通過。繞經逸東邨旁進入東澳古道初段,在侯王宮前有個路口,右邊可一直前往沙螺灣、大澳,左邊就深入依東涌河而建的各村落,包括石門甲、石榴埔、牛凹村等,此時就左轉,並在明渠旁及村徑通往石門甲村,但沿途沒有清晰指示牌,僅靠方向感辨認。過了石門甲村的羅漢寺就進入法門古道,逐漸上山,半小時左右步程穿越海拔約三百米的地塘仔村。
地塘仔只有一道狹窄的馬路連接昂坪,讓鄉村小車輛通行,出入相當不便,但如同大嶼山昂坪、鹿湖、羗山、萬丈布等地,其清靜環境吸引清末或民國年代從內地南下避難的僧侶開立禪院和精舍等。設立在地塘仔村的佛寺包括寶林禪寺、法林禪院、法航精舍、十方道場、華嚴閣等,但隨社會變遷,難免青黃不接情況,從外觀看部分佛寺感覺已關門大吉。
羅漢脊入口就在剛過了地塘仔寶林禪寺的位置,初段處於叢林並有一座水缸,斜度其後逐漸增加,在中段海拔約550米處,更斜得只能抓住身邊短草爬上去,又沒有小樹枝或地面明顯突起的石塊,必需萬分謹慎,雨後或潮濕日子更為麻煩。才過十分鐘,再爬上大片岩石,難度與剛才的泥坡又另一回事了,集中精神不斷在石堆與山脊爬著,開始看到形態嶙峋的羅漢塔,惟方向與陽光很接近,難以攝好其充滿氣勢的一面。
不知不覺到達羅漢塔底部,左邊陡壁繫了麻繩,顯然是上塔頂之處,小心翼翼三兩下就爬了上去。塔頂佈滿凹凸不平的大石,像「疊羅漢」堆在一起,前望鳳冠北巖,從鳳凰山頂傾瀉而下,震憾無比。回望山下的東涌新市鎮與鄉郊及赤鱲角機場,見證「玫瑰園」機場發展計劃下的時代變遷。側望則是高度相若的彌勒山,名字取自釋迦牟尼繼任者的彌勒菩薩,與前臨的佛門勝地昂平互相呼應。
從羅漢塔下來時難度才見真章,因為踏足點不到半個腳掌,需時較上來時長得多。隨後繼續在大石與小徑間急攀鳳凰山頂,部分位置頗具難度,最終安全地到達鳳凰山頂。山頂的名牌換了新的,南面半空正被雲海覆蓋,再加上東涌新市鎮與機場風光,實為春季完美的景觀組合,遺憾目前疫情仍十分惡劣,亦幾乎沒有遊人按法規戴上口罩,所以在此沒拍攝太多相片及逗留太長時間。值得一提,是日在鳳凰山的雲海景絕對是很奇妙的緣份,因去年同一天才在馬鞍山頂看過,而是年較早時遇到雲海的日子(2月12日在飛鵝山),兩年前當日雲海亦於大東山出現,但共同點都處於春季回暖及晴朗的天氣,只要地點、時間配合得宜,雲海景或許共不稀有。
快速下達昂平「鳳凰觀日」牌坊,左轉穿心經簡林上木魚山。木魚山高479米,屬昂平以南之小山丘,惟大部分位置均處樹林,路況略為凌亂,可賞景的位置甚少及無測量柱,有點失望。向北返回昂平南部的小馬路,前往位處木魚山西面、海拔492米的獅子頭山,景觀相對開揚得多,既可盡覽已現代化的昂平佛門勝地,另一邊則俯瞰石壁水塘。時值黃昏,望落橙紅色的日落,並輔以海拔相若的碎雲,充滿奇幻意境。沒等到日落完全消失在珠江口,折回小馬路,沒再刻意走救援徑下東涌增加步程了,乾脆再沿法門古道下山,抵達石門甲時正好有巴士回東涌,原來只餘一分鐘就開車(起初還以為剛開了),順利完成充滿緣份、挑戰性及幸運的下午。
東涌站起步往馬灣涌村:
村後有小徑接羅漢脊:
雲海初現,東望大東山:
中段山徑極其陡峭,並要爬上一些大石:
羅漢塔頂的大石像疊羅漢堆在一起:
鳳冠北巖絕壁:
側望彌勒山:
很小心從塔頂走下去,然後直上鳳凰山頂:
鳳凰山頂測量柱與新名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